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析方形四探针探针游移对其测量微区薄层电阻的影响,完成了测试薄层电阻的公式的推导,对游移后产生的误差影响进行了统计数据分析,得出了测试结果满足测试误差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静电探针(又称朗谬尔探针)是最早被用于等离子体的诊断工具,它是在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测定等离子体参数的基本方法。文章利用等离子体环境地面模拟设备,采用静电探针的方法,对等离子参数进行测定。并给出了模拟环境的测量结果,分析运行气压及微波功率对等离子体密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均匀性及稳定性测试,证明该等离子体地面模拟设备可以满足比较均匀的等离子体环境。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gmuir探针技术的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Langmuir探针测量空间等离子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利用Langmuir探针在空间等离子体探测应用中航天器、空间环境对探针表面污染、探针自身和其他因素对测量的影响。介绍了一种基于探针与空间等离子体同电位的等离子体电位和密度的探测方法,并给出测量原理和探针结构。  相似文献   

4.
使用朗缪尔探针诊断法获得电推力器喷口位置等离子体的状态参数时,探针在喷口位置停留时间过长造成探针被等离子体流烧坏.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研制了一种精确定位的快速往复运动诊断系统.该系统能实现探针迅速推进到喷口位置,停留极短时间保证探针能正常完成电流电压数据采集,最后快速的退出到起始位置,避免探针烧坏.与传统的朗缪尔探针诊断系统测量霍尔推力器羽流区等离子体状态相比,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探针采集喷口位置的数据更能反映等离子体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同轴探针对称激励矩形波导时,其模式谱图中不存在引起合成场结构不对称的高次模TE20及TE01模。应用分式线性变换检测法进行了对比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对聚四氟乙烯样品,在7—16GHz频带内测量其复介电常数均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标准三公分波导工作频率可高达16GHz,如果取波导宽窄边比r=3,工作频率可达19GHz。所得结果对于微波材料宽带测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五孔探针在测量复杂流场时,因测点数目有限而导致的部分流场信息丢失这一问题,研究了利用已测信息进行测点的二次加密布置,获得更为详细的流场信息的方法,并在叶栅流场中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针对流动特征合理地选择判断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密预判。涡系影响区可以采用气流角变化作为判断参数,叶栅出口可以采用速度变化作为判断参数;以判断参数的一阶差分为基础的探针测点加密算法,对流场中的速度剧烈变化区域及涡系影响区进行测点加密布置,可以有效避免流动信息丢失,从而获得更加完整的流场信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用于诊断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参数的多道扫描探针系统,使用该系统研究了FD04风洞空流场的等离子体特性,利用CTW理论分析了探针数据,实时给出了流场攻密度的空间分布。实验表明,空流场的电子温度分布基本是均匀的;电子密度分布与流场结构紧密相关,电子密度变化在3倍之内,随着流场结值的不同2,电子密度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8.
用Langmuir探针诊断MPT羽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微波等离子推力器(MPT)羽流的特性,建立了一套Langmuir探针诊断系统并对MPT的羽流进行了诊断,得出了MPT喷管羽流的电子温度和电子数密度等重要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测参数反映了等离子体的特性。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符,并且诊断手段简单易行,为MPT羽流诊断提供了一种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输入阻抗方法探讨同轴探针中心对称激励矩形波导在多模传输时所能激发的传输模式。说明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产生某些高次模式。并应用分式线性变换检测法,以精心设计的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霍尔推力器羽流中各价态离子能量分布,并以此为依据评估推力器性能,根据Wien条件,设计了一种用于测量稀薄等离子体羽流场不同电荷状态离子分布的E×B探针系统。基于对探针最大输入角离子的运动分析,推导了仅与探针结构参数相关的能量分辨率关系式,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探针,使用该E×B探针系统对200 W量级霍尔推力器进行羽流离子成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距离推力器出口500 mm处,在中轴线角度0~20°内,单电荷氙离子Xe+比例分数为90.42%~94.25%,对应的Xe2+比例分数为9.58%~5.75%;随着角度的增加,Xe+比例分数减少,Xe2+比例分数增加,平均电荷增加;推力器的电荷利用效率、电压利用效率分别为99.38%、86.95%。该探针系统的测量结果可为分析推力损失和优化推力器性能提供参考,并可为羽流仿真提供验证。  相似文献   

11.
月球探测器定轨误差分量协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测量量的数学模型,推导环月探测器状态矢量的信息阵,建立定轨误差RTN分量的误差方程和协方差矩阵,给出了测距、测速、时延和时延率的测量误差对定轨误差RTN分量影响的数值关系。根据中国探月工程实际轨道测量数据精度和测站/基线分布情况,计算分析了2种环月轨道位置速度误差RTN分量的影响因素和误差水平。利用嫦娥-1、2月球探测器实际定轨结果,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动力下降初始定轨误差RTN分量计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常天海 《上海航天》2002,19(6):51-54
对氧化铟锡(ITO)薄膜在光学太阳反射镜(OSR)抗静电放电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Drude理论分析了ITO薄膜的表面方阻等对OSR的太阳光谱吸收比的影响,测试了光学太阳反射镜充电电位,讨论了薄膜接地状况对OSR表面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TO薄膜应用于OSR表面防静电放电时,需合理设计表面方阻和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孙创  夏新林  任德鹏  邓湘金 《宇航学报》2009,30(6):2431-2435
针对双探针法测量月壤热物性过程,建立了探针与月壤组成的多层介质在太阳辐照加 热与月表辐射散热作用下的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探针长度、直径、 中心间距和加热功率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月壤导热系数在0.01W/
(m·K)左右,则月壤的弱导热性是双探针探测设计中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在上述分析的基 础上,设计了双探针结构,对一导热性能较差的松散介质进行了地面测量实验,通过试错法 反演测量数据得到该介质的热扩散率与导热系数,为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田阳  崔平远  崔祜涛 《宇航学报》2010,31(1):98-103
针对深空探测任务特点给出了一种基于导航图像的探测器着陆点选择与探测器运 动估计技术。考虑到在着陆初始阶段(探测器高度>2 km)导航相机所拍摄到的天体表面 近似为平面。这里通过跟踪至少4个平面内的特征点在导航图像序列 中的位置, 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单应矩阵,由该矩阵得到探测器部分相对运动参数。结合激光测距仪给 出的探测器与天体表面之间的距离信息,可以得到全部6自由度参数。安全着陆点的选择与 评估首先利用图像灰度预选出平整的着陆点,再由着陆点对应的单应矩阵和之前获得的帧间 相对运动验证着陆点坡度。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着陆点评估算法能够有效地选取满足平 整和坡度要求的着陆点,运动估计算法实时地对探测器参数进行估计,平移估计相对误 差小于10%,旋转估计误差小于0.23°。
  相似文献   

15.
大频差单馈双频双层微带天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等效电路法分析了大频差下单探针馈电的双频双层微带天线的特性。由于天线工作于3GHz和10GHz这两个相差甚远的频率上,并且两层贴片只用一根同轴探针进行馈电,这时微带天线会呈现很多特殊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下层微带贴片在10GHz附近的高次模会较大地影响天线的性能,采用这种结构还是可以实现双频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变推力发动机工作可能引发羽流热效应,通过差分求解N S方程与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耦合的方法,针对探测器变推力发动机羽流的连续流区与稀薄流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着陆过程不同状态探测器表面的羽流气动热流密度分布,分析了探测器在不同高度及坡度受到的羽流热效应,研究了探测器因落月惯性与发动机延时拖尾等特殊工况羽流气动热的影响程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探测器受到的羽流气动热影响总体随着发动机出口与月面间距离减小而急剧增强,随着距离减小至0.434 m,热流密度最大值为429 kW/m 2 ,而且月面坡度对羽流热效应有减弱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探测器关机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撑,为探测器关键部位的热防护提供输入,为探测器整体的设计优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一种深空探测器电源共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空探测器重量约束苛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探测器A和B组合体的电源共用方法,充分利用探测器A和B电源控制器原有的功率模块,设计电源共用电路和一套逻辑控制指令,通过两器间的电接口实现电源共用,并对该方法的技术先进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为深空探测器电源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捷联惯导对准卡尔曼滤波器初始条件无法很准确给定的情况,研究了卡尔曼滤波器初始条件对捷联惯导对准精度的影响。分析了错误先验假设条件下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误差,推导了滤波器计算均方误差与实际均方误差的关系。对于一般多元回归系数估计问题,比较了卡尔曼滤波算法与最小二乘算法,给出了当先验假设不准确时卡尔曼滤波算法优于最小二乘算法的一个充分条件。对捷联惯导静基座对准问题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初始均方误差矩阵能大大改善卡尔曼滤波启动阶段性能。初始均方误差矩阵选择为真实初始均方误差矩阵的一个较小上界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