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国外新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国际太空》2002,(10):22-27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欧、日、俄开始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至今,这些火箭的研制已取得了重大发展。新型运载火箭的型号种类高达20余种,其中既包括中小型运载火箭,又包括大型或超大型运载火箭。由于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发射价格,因而新型运载火箭的陆续登场必将对未来的国际航天发射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1 美国“改进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计划 1.1 计划背景 1994年,美国空军提出研制“改进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EELV)。其任务是,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择方案并在21世纪初研制成功一系列可以代替现役“大力神”、“德尔他…  相似文献   

2.
预测国际公司在其最近完成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市场》预测报告中说,今后10年,全球运载火箭供应商共将生产636枚一次性运载火箭,价值480亿美元。所生产的火箭将既包括欧洲的“维加”等小型火箭,也包括美国的“渐进一次性运载器”等重型火箭。报告称,政府仍是运载工业的最主要用户,占2007年全球总发射次数的66%。这一趋势今后10年不会改变。商业发射收入自2005年起一直在稳步增长,其中欧洲在全球市场上所占份额最大。美国2007年商业发射收入估计为1.5亿美元,而欧洲约为8.4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正正在研制"电子"小型运载火箭的新西兰火箭实验室公司与旧金山的顶尖公司签订了为后者发射多颗小卫星的合同。根据合同,顶尖公司将用"电子"火箭从新西兰进行12次发射。发射拟在2016年底启动。要发射的卫星数量和合同额尚未透露。卫星在箭上的具体配置和数量仍有待确定。火箭实验室公司从去年开始在其网站上出售火箭上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2002年成立,2006年就进行火箭首飞(不过未能成功),2008年猎鹰1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2010年成功实现猎鹰9中型火箭首飞。2012年,SpaceX公司开始进行垂直起降复用技术飞行试验,2015年猎鹰9火箭首次完成陆地回收,2016年实现猎鹰9火箭的海上回收。2017年,SpaceX公司不仅完成了其首次军事载荷发射任务,还首次实现猎鹰9火箭复用并且成功完成18次发射任务,占美国全年发射数量的2/3,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发射服务商。2018年SpaceX公司又实现了猎鹰重型火箭首飞,完成了同一枚火箭一子级的第三次发射,且发射数量也再度实现突破,达到了21次。  相似文献   

5.
2002年国外运载火箭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国际太空》2003,(6):16-22
□□2002年,世界各国一共发射了65个运载器,其中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60枚(包括韩国发射的第1枚亚轨道液体火箭),航天飞机5架次。这比2002年初人们预期的70次少了一些。实际结果不如人意,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型运载火箭首飞时间未按计划进行;第二,运载火箭发射失败使其他运载火箭发射计划受到影响;第三,用户要求推迟发射计划。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欧、日、俄开始研发新一代运载火箭,2001年以后,这些运载火箭开始陆续发射,而2002年和2003年是新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数量最多的两年。2002年,美国的宇宙神-3B、宇宙神…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ELV),减少了地面保障方面的要求,达到低成本利用空间的目的。美国轨道科学公司(OSC)正利用可空中发射的、用固体燃料的飞马座(Pegasus)火箭技术,为政府和商业用户提供一种高性能的一次性运载火箭,现场工作人员只需20人左右。根据合同规定,OSC公司将在1993年年中用“和平保卫者”战略导弹第一级飞行它的金牛座(TAURUS)火箭;并于1995年3月用锡奥科(Thiokol)公司的Castor-120的第一级发射一个优选的飞行器。金牛座火箭使OSC公司、Thio-kol公司和飞马座火箭公司成为合资经营的伙伴,也为海格拉斯航宇公司(Hercu-les)提供了开拓小型有效载荷发射市场的新机遇。地面发射的金牛座运载火箭的上面级是去掉了机翼和尾翼的飞马座火箭的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相似文献   

7.
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黑马-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实现其猎鹰-9(Falcon-9)火箭一级的海上平台回收试验,验证了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在探索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13年以来,该公司以0.56亿~0.62亿美元的低地球轨道(LEO)载荷单次发射价格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远低于传统发射服务商1亿~2亿美元的价格,打破了原有由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Arianespace)、俄罗斯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形成的垄断局面,成为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一匹强劲黑马。据该公司CEO伊隆·马斯克预测,猎鹰-9实现火箭一级的海上平台回收并重复使用后,其发射成本将成数量级下降,有望彻底颠覆商业发射市场传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加利福尼亚一家私人公司——美国太平洋发射系统有限公司(PALS)最近宣布,将从1988年开始生产一次性使用的自由一2运载火箭,1989年开始用此火箭进行商业性发射,特别是有益于SDI任务的政府部门的发射。PALS估计,自由-2投入使用2年后即可获利。尽管15个月来经受了一系列变革,这种方案仍出现了乐观的前景。目前较现实的外形结构仍是一种二级运载火箭,但与以前用的F1和J2发动机的大型土星-5低温二级火箭的初期设计有所区别。自由-2的原型是原休斯飞机公司放弃的用来发射18吨载荷到低轨道的火箭。而  相似文献   

9.
新闻摘要     
苏联最近透露两次火箭爆炸悲剧,一次是1980年3月18日在普列谢茨克宇宙发射场给东方号火箭加燃时发生的,死55人;另一次是1973年6月23日在普列谢茨克宇宙发射场给宇宙号火箭加燃时发生的。美国私营火箭公司开始接收发射业务。该公司的单一发动机工业研究火箭(IRR)是首次完全由私人支持研制的火箭,它能发射小型商业有效载荷进入低地球轨道。该公司希望IRR能建立低费用运载火箭市场。美麦道公司又获得新的发射合同,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运载火箭H-2研制的进展,日本开始谋求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但现在日本火箭的成本太高,妨碍其打开国际发射市场。主要原因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受其年度预算的限制,无法提供跨年度的大笔经费,而一次定购的运载火箭数量又达不到批量生产规模,成本自然降不下来。现在NASDA正使用的H-1型运载火箭一次只能制造一枚,发射费用达8450万美元(130亿日元),远远高于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全球微小卫星蓬勃发展,对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阿斯特拉公司(Astra)作为一家新兴的小型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公司,着眼市场需求,研发了阿斯特拉火箭-3.0(Astra Rocket-3.0)小型运载火箭。公司从2020年2月下旬以来,连续2次尝试发射首枚运载火箭,一次是参加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发射挑战赛",另一次是自主发射,但两次发射准备过程中均遭遇意外,火箭一直没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美国军用载荷的发射任务主要由麦·道公司的德尔他运载火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大力神-2、大力神-4和“宇宙神”运载火箭来完成,这些运载火箭的设计都是基于50年代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其发射费用都比较高。为了降低发射费用,美国决定改进现有火箭,以研制出一个系列的运载火箭,从而取代原来几种运载火箭来发射军用载荷。这个计划就称为改进型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计划。1EELV简介EELV计划要求从2001年开始的20年内,将空间发射费用降低25%~50%。根据这个目标,发射“德尔他”火箭费用约为2500~3500万美元,发射“宇…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8日美国空军和休斯飞机公司鉴订了设计新型火箭的合同,合同费为500万美元。该中型运载火箭(MLV)能用于军民用卫星的发射,并同时具有发射不同轨道双星的能力。它是多用途的一次性使用火箭。该火箭以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中殉难的休斯公司的格雷戈里·贾维斯工程师的名字,命名为“贾维斯中型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4.
小号 《国际太空》2005,(6):32-32
蒂尔集团(Teal Group)在3月23日出版的《近期展望》中预测,2005年将用65枚运载火箭发射99颗卫星,这比2004年约增长26%。上一次的发射卫星数量的年度增长是在1997年,当时是155颗卫星搭载在86枚运载火箭上,而1996年是102颗卫星搭载在76枚运载火箭上。分析家称,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12日20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制造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长征火箭自1999年以来首次进行的国际商业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美国共完成了 1 9次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和 6次航天飞机发射任务 ,其中包括国际海上发射服务公司使用天顶 -3 SL海上发射系统进行的 2次商业发射任务 ,2 5次发射获得了 92 %的发射成功率 ,发射数量和成功率均不如以前。1 999年 ,美国发射了 3 1个运载器 ,发射成功率达  相似文献   

17.
3月11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宙神5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国际移动卫星”4F1通信卫星。卫星被送入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此次发射使用的是洛马公司的宇宙神5/431型火箭.采用4米直径整流罩、3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单发半人马座上面级。宇宙神5已发射5次,其中3次带固体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据《国际飞行》杂志2月20报道,原来预计用长征3号火箭发射的西联星6S,可能改用其它一次性火箭发射。这颗卫星将被休斯公司从特里卫星公司(Teresat)和西部联合会手中买下来。休斯公司认为,由于美国一次性火箭恢复生产,长征火箭正失去打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势头。休斯公司力图说服政府允许用苏联质子火箭发射卫星。 2月13日该杂志报道,原拟由中国长征火箭发射的邮政卫星暂时冻结。瑞典空间公司将在1991年下半年搭载长征2C火箭,发射技术卫星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二月上旬航天飞机第十次(STS-10)飞行中发射两颗通信卫星(西联星和统一B2)失败以后,美国空军表示将继续使用安装有两台星-48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次性运载火箭,来发射导航星。美国空军计划在一九八四年用阿特拉斯-E 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两颗(第九、第十)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运载火箭的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17,(可如)
正日本下一代运载火箭H-3主承包商三菱重工公司称,H-3可如期在2020年首飞。H-3火箭关键设计评审定于今年秋天进行。2014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向三菱重工签发了H-3火箭研制合同,同时要求把每千克发射价格降低50%。H-3旨在接替日现役主力箭种H-2A和主要用来向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