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FLUENT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直升机机身流场的数值模拟和分析。描述了网格生成方法,给出了计算迭代步骤和流程图。针对ROBIN机身绕流场进行了计算,并与可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NUAA模型机身为算例,改变机身尾部、截面和头部形状对其流场进行了对比计算,给出了表面压强系数分布、机身阻力等计算结果,讨论了直升机机身外形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数值计算了用于某型空中试车台吊舱的扰流板式畸变模拟装置,应用总压恢复系数、周向畸变指数评价了该装置的畸变效果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后续发动机在空台上确定临界畸变指数及敏感系数提供了可用量值的参考.根据部分计算数据,建立了该扰流板式畸变模拟装置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预估了12个状态的畸变模拟效果,验证了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有效性,为减少试验点数节省试验经费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弹簧限位夹紧刀杆设计结构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难加工材料薄壁结构零件切削加工变形难题,同时为同类型结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刀具设计提供了可行的借鉴,该结构利用可换外锥面锪孔钻头,可节约大量高速钢刀具材料,降低刀具的制造和使用夹具费用,此项目研究成功,为公司节省了大量外购刀具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赢得了客户满意。同时沉积了设计结构与经验,为同类产品的国产化、系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叶晓英  王荣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147-150
研究了ICP-AES法测定纯铜中的Bi,Sb,As,Fe,Ni,Pb,Sn,Zn和Ag等9个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基体元素铜对9个分析元素的光谱干扰研究,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同时测定了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5.
针对起重设备专用三相异步电机的直接起动问题,分析了异步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阐述了晶闸管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触发角定时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相应的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提出方法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基于单片机设计了相应的软起动器的软硬件,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三相异步电机的平滑起动,起动电流较小,有效地减少了起动过程对电机和电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机载两框架两轴光电吊舱的工作原理,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DSP的光电吊舱控制系统,充分利用了FPGA和DSP的各自优势,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详细描述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功能划分和实现过程。提出了控制回路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在两框架两轴光电吊舱上实现了较高的光轴稳定精度  相似文献   

7.
对机器人的力反馈、主动柔顺控制和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力/位并环控制策略,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实施了力/位并环控制算法,在AdeptThree精密装配机器人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遗传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的缺陷,提出了带有查找表的混沌变异小生境遗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景象匹配。实验表明,该算法既较好的解决了匹配运算量大的问题,大幅提高了景象匹配的速度,又克服了常规遗传算法的缺陷,提高了局部寻优能力,保持了很好的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9.
康焱  刘刚  张柏楠  王倩  谷巍  王威 《航空学报》2018,39(7):322112-322112
以航天器电缆网传统研制模式的局限性为出发点,提出了电缆网全息模型的概念及其通用模型体系,实现了包含全要素设计信息的完整产品数字化定义;基于先"修路"后布线的设计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导航式电缆网快速协同设计方法及其相关算法,建立了航天器整器级统一的电缆网络通道"地图",有效增强了电缆网的顶层设计,减少了每束电缆并行设计时路径统筹规划不够和走向不优化的问题;构建了电缆网机电一体化协同模式和面向研制全周期的一体化业务流程,建立了跨型号跨专业的通用模型库、参数库、算法与规则库,完善了电缆网系统级设计和底层数据模型,实现了不同专业间的并行协同;开发了导航式电缆网快速协同设计系统,实现了基于参数驱动的复杂电缆网快速三维布线,提升了设计效率效益,并在以空间站为代表的载人航天型号中开展了应用,为复杂电缆网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发动机测试技术发展的需求,解决发动机测试改装和安装带来的流场扰动问题,分析了设备参数对涂覆焊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涂覆焊技术的应用研究,获取了可靠的测试数据,从而实现了发动机测试受感部的埋设式安装,避免了测试对发动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保证了发动机结构的气密性,保障了后续试验试车的效果和发动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对高速飞行器可重复使用热防护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国外热防护系统设计思想及设计准则的发展演变,总结了国外热防护系统定尺寸分析方法,指出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对可重复使用热防护系统的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冬英  梁国柱 《推进技术》2008,29(4):401-406
应用S1,S2流面理论对某大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两级轴流式涡轮内部跨声速流场进行计算和分析。流面的求解采用流线曲率法。将混合平面法的思想用于流线曲率法的求解过程中,对动、静叶排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行处理,将复杂的非定常问题简化为定常问题,从而简化计算。粘性的影响通过几种损失系数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较好地描述了涡轮内部的流动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涡轮设计、提高涡轮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期对称性在叶盘结构瞬态响应求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利用结构周期对称性计算叶盘结构瞬态响应的方法.首先用ANSYS得到扩充扇区的刚度和质量矩阵,通过周期对称边界上节点的对应关系得到扩充扇区到基本扇区的转换矩阵.利用叶盘结构中各扇区所受载荷的特点,得到任意时刻载荷的空间分布,并对其进行Fourier展开,以得到周期对称模型的载荷.采用Newmark法进行时域积分,利...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某型螺旋桨的传力结构与动力学模型,对其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采用锤击方法进行了螺旋桨振动传递试验研究,得到了由螺旋桨到功率输出机匣的振动传递率,应用该振动传递率对功率输出机匣测量振动进行了修正,并将其结果用于螺旋桨叶片振动应力计算。结果表明,试验研究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5.
某型发动机压气机第1级整流叶片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型发动机压气机第1级整流叶片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确定了圆柱形榫头叶片的试验装夹方式,进行了2种工艺叶片振动疲劳强度试验的对比,根据对比结果,优化了加工工艺,进行了首批研制检验.对计算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SIMULINK平台搭建了分轴燃气轮机稳态、过渡态仿真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燃气轮机-螺旋桨共同工作动态仿真,分析了螺旋桨角度瞬态变化对燃气轮机性能的影响。在燃气轮机性能曲线网图和压气机特性线图中得到燃气轮机工作过程,并得到螺旋桨角度瞬态变化对燃气轮机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模型的双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同时具有不平衡故障时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给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微差速测试方法,构造了不平衡故障的非线性优化识别模型.分析了双转子可测点不平衡响应对转速与不平衡量之间的灵敏度关系,讨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可诊断性问题,并利用数值仿真和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当测试数据含有一定的噪声时,利用少量的测点和转子的转速信息,可较准确地识别转子不平衡量故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基于非结构化网格有限体积法对三维有壁面射流的燃烧室内两相流动和燃烧进行了数值研究.对气相流动在Euler坐标系下求解,而对液滴相则利用Lagrange方法进行追踪求解.计算区域采用四面体网格进行划分,气相流场用SIMPLEC计算方法,对液滴相采用了欧拉隐式方法.考虑了液滴相与气相的完全双向耦合作用,分别采用了Spalding液滴蒸发模型和涡破碎(EBU)燃烧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设计的飞机全电刹车系统,以四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四滚珠丝杠布局的机电作动机架,取代了原来液压刹车的活塞阀门作动机架,电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滚珠丝杠松刹刹车盘实现飞机的刹车。在硬件设计上,刹车控制器的CPU采用TI公司的电机及运动控制专用DSP2407,以满足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4台无刷直流电机的换相信号由可编程逻辑器件完成;对电机的驱动采用了MOSFET与栅极驱动芯片IR2130组成的功率驱动电路,实现了无刷直流电机的高效驱动。  相似文献   

20.
透平级通流部分全设计变量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鹏  袁新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5):1108-1113
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优化某轴流透平级通流部分造型,利用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技术的参数化造型方法提取包括叶片和端壁造型的全设计变量,选取级效率最大化和动叶根部最高温度最小化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引入基于并行子空间的组合优化策略,缩短了优化设计周期.优化设计后的透平级效率提高了0.664%,动叶根部最高温度下降达透平级内温度变化范围的1.5%.该工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在透平级设计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