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他是空中怪车事件采访第一人,可以说就是借由他的笔,空中怪车事件才在短时间内成为轰动国内外的新闻。在采访他之前,我做了案头工作:罗万雄:中国著名科普作家,《贵阳日报》、《贵阳晚报》高级记者,《健康之友》杂志的副总编辑,贵州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兼  相似文献   

2.
1994年10月20日,高达88米的青铜塑像“灵山大佛”奠基仪式在美丽如画的无锡太湖旅游风景区举行,随即,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承制单位,曾经建造了当今最高青铜塑像——香港天坛大佛的航天工业总公司南京晨光机器厂再度受到世人瞩目。 具有130年历史的南京晨光机器厂,旧时称金陵机器制造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四大兵工企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不明发光飞行物。31日上午,先后有两位出租车司机拨通《伊犁晚报》热线电话,讲述了他们亲眼所见的奇观。当日上午11时许,武警新疆第五支队的两名战士雷渤和于超特意来到《伊犁晚报》,送来了他们拍摄的“UFO”的录像带。据雷渤介绍,31日凌晨2时30分,他在下哨回营房的途中,忽然发现西北方向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无规则运动着的发光体,且不发出任何声响。他立即叫起战友于超,从宣传科取出摄像机,支起三脚架,拍摄下了UFO飞行的全过程。记者从雷渤和于超送来的录像带中看到,这个不明飞行物高速自转,不断射出七彩光…  相似文献   

4.
中国篇C hina1892年9月28日,南京出现UFO,清代画家吴友如作《赤焰腾空》图文。1979年9月20日,武汉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UFO群众学术团体——中国UFO爱好者联络处。1979年9月21日《,光明日报·科学副刊》发表了邹新炎的《“飞碟”存在吗?》一文。1980年9月《,自然》杂志上刊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消息,今年5月18日,法国《法兰西晚报》以《国防部决定自本月底开始建造法国第一批军事间谍卫星,以便监督载军》为题刊登一篇文章,透露了法国军用卫星的研制动向。文章说:“这种卫星将按照政府去年秋天决定发射的民用地面观察探索卫星的样式建造。这些法国间谍卫星将装有高度完善的电子设备,摄影机将使用紫外和红外波长,这将使之能发现混凝土建筑,并  相似文献   

6.
不明飞行物近期内频繁光顾闽南上空。继厦门市部分市民于1998年11月10日傍晚发现不明飞行物之后,11月24日凌晨泉州市区上空也出现不明飞行物。泉州华侨大学有学生对记者称,他们曾于11月10日傍晚目击不明飞行物从校园上空飞过。据《泉州晚报》报道,11...  相似文献   

7.
在2010年,《人民日报》刊载题为《我科学家蟾蜍实验成功——相隔千里可“心灵感应”》的消息称:东南大学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单位研究人员,借助微电子神经桥和3G无线互联网技术,在南京和北京之间实现了两只蟾蜍的互感互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篇1980年8月23日,北京昌平拍摄到中国开展UFO研究以来第一张UFO照片,并发表在同年11月5日的北京晚报》上。《1981年8月11日19时过后,四川闻山州上空出现了一个菱形的不明飞行物。1982年8月,台湾第一个UFO组织—台湾——UFO研究会成立。1985年8月23日~27日,中国UFO研究会首  相似文献   

9.
高歌 《太空探索》2006,(12):16-17
翻开1988年的《人民日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8月30日一版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我着手研制三种大型火箭》。 消息说,为适应国内外商业卫星发射的需要,我国已经制定计划并开始实施三种大型火箭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1984年,联合国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协定中规定了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集团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是,早开发,早受益,仍然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和主要航天国家,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技术  相似文献   

11.
高超声速武器研制步伐加快 今年1月,美国拜登政府发布本届政府首个全面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战略竞争"将正式取代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的"大国竞争"主题.美国国防部也将推出新版《核态势评估》和《导弹防御评估》,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的国防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在19世纪,帝国主义的扩张为传统的自然学者创造了新的研究机会,他们出钱出力,为20世纪的学术奠定了基础。《“小猎犬”号游记》出版于1839年,风行一时,为达尔文在通俗文化市场上赢得了声名。事实上,在这一年的1月底,他当选了皇家学会会员;2月当选动物学会会员。而从前一年起,他  相似文献   

13.
谢湘雄 《飞碟探索》2006,(10):23-23
1981年,我出差北京时有幸看到刚出版的《飞碟探索》创刊号,一看就爱不释手,于是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一气将它读完。从此我每期必购《飞碟探索》(1982年起改为长年订阅),不仅全体通读,而且对于某些感兴趣的文章还原要反复研读,  相似文献   

14.
生,需要理由吗?死,可以避免吗?不知生,焉知死;不临死,怎怜生?人不能旁观自身的降生,一般说来一生一世也只能有幸或不幸送别一两个亲人;作家在作品中时常描写死亡,却很少亲眼目睹;医生与护士经常见证死亡,却很少用文字记录下来。舍温·B.努兰的《如何死亡》(中译名《死亡的脸》)  相似文献   

15.
高歌 《太空探索》2007,(3):42-45
本刊2006年第5期刊登了《“爬行”40年》一文,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爬行者”履带运输车并不是直接把土星火箭和航天飞机“背”在身上,而是依靠一个盒子一样的东西。因此,这一期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和“爬行者”“青同手足”的发射设备——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平台。  相似文献   

16.
“鬼”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人们除了津津乐道外,并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然而,在20世纪末的今天,科学家们却对一种“鬼”现象产生了兴趣并倾注了极大热情,它就是神秘莫测的“吵闹鬼”。“吵闹鬼”由来已久1986年9月26日,法国出版的《巴黎竞赛画刊》以很...  相似文献   

17.
日月 《太空探索》2005,(5):40-41
中国古时文人最敬仰的星象是“文昌星君”或者说是“文曲星”,一些古典小说中总是把状元说是文曲星“下凡”。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穷秀才范进一向潦倒,一日中举后却因兴奋过头而发了疯,不知就里的乡亲要他的岳父胡屠夫去打醒他,可是平时对女婿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这个杀猪人,此时却认为他“是天上的星宿。  相似文献   

18.
日月 《太空探索》2009,(11):56-57
1971年踏上月面的艾伦‘谢泼德是12个登月者中的“长者”,时年已是48岁了。但他也是美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英雄。在他与同事合著的《月球之旅:美国去月球的内部故事》一书(1994年此书还被改编为一部电视剧)中透露,1961年4月2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消息又一次在美国朝野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相似文献   

19.
朱毅麟 《太空探索》2011,(11):54-57
初识大师风采最初知道钱学森,可以回溯到66年前我的少年时代,那时我在南京上初中。一天,在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上读到一条消息称,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参与V-2飞弹……云云。从那以后,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就留在了我的心中。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教理论力学。包括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开启喜爱的《飞碟探索》类杂志仔细品读,总被遇到的一些所谓正统的“学者”讲的关于“地球之外不可能存在生命”之类的文章气得乱七八糟,那些结论的条件总是以当前人类所处的环境为依据而推断出来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按照“正统专家们”所依据的形成生命的条件来推断的话,其实世界上就没有恶劣环境下人眼看不到的细菌了,因为那不该有。比如在核爆试验区试验结果后,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一些微生物在核污染的水内生活,这显然是违反常理的,但它确实出现了,就应该去正视。不知为什么,传统学术界总是固执的认为“形成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