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休斯公司已将两套AESOP(特种作战光电设备)直升机夜视系统交付给美国陆军进行飞行试验,飞行中将实弹发射“海尔法”导弹。AESOP将与三视场望远镜和激光目  相似文献   

2.
安全自毁系统对于防止导弹发射出现重大事故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通过对导弹安全自毁系统工作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该系统的Petri网模型。并依据此模型采用解析和仿真两种方法,根据导弹发射阶段获得的测试信息,对导弹安全自毁系统进行了实时安全分析。利用文巾所提方法可以获取发射指挥员关心的系统层次的导弹发射安全信息,为发射决策提供依据,减少对发射指挥员经验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3.
法国国防采办局(DGA)近期成功地进行了模块化先进空地导弹(AASM)的首次发射试验。这种导弹由萨杰姆国防安全公司研制,有 GPS/惯导和 GPS/惯导/红外图像导引两种改型。这两种型号都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发射,射程超  相似文献   

4.
潜射导弹试验发射坐标系的原点一般应取在发射时刻(弹动时刻)导弹质心位置,这就需要高精度的水下定位测量系统。本文提出在不具备水下高精度测量能力的条件下,利用水上测量手段,对发射原点进行“靠近”测量并予以修正的方法。通过计算给出发射时刻导弹质心的大地坐标,应用于潜射导弹试验中。  相似文献   

5.
洛克希德冯丁公司和 EDO 公司在加州中国湖的美国海军航空武器站,同美国海军的 F/A-18先进武器实验室专业人员一道,再次成功进行了“联合通用导弹”(JCM)与“通用双轨发射架”(JDRL)在F/A-18E/F 和 F/A-18C/D 战斗机上的装机综合验证试验。这次验证试验采用了两种挂弹方式:首先将两个通用双轨发射架分别直接挂到两侧机翼的挂点之下,每一个通用双轨发射架各挂2枚联合通用导弹,两侧机翼下总共挂4枚联合通用导弹。在完成了这种挂弹方式的综合试验之后,在两侧机翼挂点下的 BRU-55挂弹架上,各挂两个通用双轨发射架,每一个通用双轨发射架各挂2枚联合通用导弹,两侧机翼总共可挂8枚联合通用导弹。装机综合验证试验时,进行了通电、自检测、准备发射的初始化和发射程序试验,验证表明该导弹能够同F/A-18E/F 和 F/A-18C/D 战斗机平台综合,显著增强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先在武器实验室、后在实际固定翼飞机上完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以 VXI总线为核心的舰载导弹箱式发射装置综合测控系统 ,介绍了基本结构、组成和功用 ,并对舰载导弹箱式发射装置中贮运发射箱 (STL )内环境监控、导弹综合测试、发射过程控制、射击参数装定以及应急状态自动处理等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内燃气流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舰载垂直发射系统的物理模型进行简化及结合计算流体力学知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垂直发射导弹的发射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发射过程中燃气排导系统内燃气流场的动态特性,为研究导弹发射过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考虑约束的机载导弹导轨发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刚体动力学模型耦合求解的方法,对导轨发射的机载导弹分离过程进行了模拟,导弹运动过程包含了双(多)吊挂约束、单吊挂约束和自由运动三个阶段,为了模拟单吊挂约束状态下导弹的运动,在刚体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基础上,发展了约束形式的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刚体自由转动(欧拉陀螺)和旋转刚体的进动(拉格朗日陀螺)两个算例,得到与理论解吻合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运动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某机载导弹的发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中根据后挂点所处不同位置分别采用直线运动、单铰链约束和六自由度运动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获取了发射过程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变化,结果表明中等攻角下翼吊导弹受到横向洗流的作用,产生较大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导致导弹发生横滚产生弹架干涉。单吊挂约束下导弹俯仰运动受到法向气动力、重力以及法向过载的作用,严苛条件下可能引起弹架干涉。  相似文献   

9.
龙玉珍 《推进技术》1986,7(6):72-72
从1980年起,美国空军一直在研究把两级火箭发动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级方案(ISC).这种方案可提高多级导弹系统的性能,共用某些导弹结构部件,有效地利用推进系统的可用容积,使发动机可靠性更高,制造成本显著降低.航空喷气战略推进公司(ASPC)一直在研究整体级方案应用于未来的先进洲际弹道导弹(AICBM)、空中发射助推滑翔飞行器(BGV)、快速燃烧助推器和轨道运送飞行器(OTV).这些系统采用和以前不同的部件设计方案和材料,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根据最近完成的详细研究表明,对于体积有限系统,级性能改善30%左右,对于重量有限系统,级性能改善15%.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导弹预警卫星,美国早在1985年起先后发射了“米达斯”、461、266、949等十几颗试验卫星,但这些早期预警卫星均不能将导弹尾焰的红外辐射和高空云层反射的太阳光区分开,只能发现热点,不能跟踪。后来经过大量研究,在70年代初把“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送上太空。DSP卫星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共发射了7颗,第二代发射了8颗,从1989年6月开始陆续发射第三代DSP(即Block-14)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