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NASA正处于决定“好奇”号火星车目的地的最后阶段。科学家们已从数十个候选着陆地点中选出4个最终候选地点。“好奇”号火星车计划于2011年11月25日发射,最早于2012年8月6日抵达火星。4个最终候选地点为:Eberswalde环形山。Gale环形山,Holden环形山以及Mawrth山谷。最终决定将于2011年7月底公布。  相似文献   

2.
庞之浩 《国际航空》2007,(10):68-69
8月4日,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它历时近10个月的飞向火星的旅程。在火星北极地区着陆后,"凤凰"号将通过挖掘并分析火星极区土壤样本以确定当地环境是否适合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3.
士元 《国际航空》2002,(2):60-61
美国NASA于去年成功发射了“奥德塞”火星探测器。该探测器此行的目的是探测火星表层上水的现状和其深度、火星表面地质构造等,以便帮助科学家们分析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4.
《航空制造技术》2012,(Z2):22-25
1"好奇号"成功登陆火星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6日1时30分,"好奇号"(Curiosity)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这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耗资25亿美元的旗舰探测器,将在火星开始长达2年的探测任务。而此前,探测器火星表面着陆成功率仅为30%,多数火星探测器难逃坠毁、灼伤、失踪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项目小组7月31日说,“凤凰”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存在。这个项目小组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凤凰”号的机械臂30日把一份土壤样本递送到“热量和析出气体分析仪”中。在样本加热时,分析仪鉴别出其中有水蒸气产生。  相似文献   

6.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11月26日上午10点02分开始了历史性的火星之旅,利用"阿特拉斯"-5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MSL(火星科学实验室)。MSL携带了一辆小汽车大小的"好奇"号火星漫游车。  相似文献   

7.
火星中继已作为火星探测重要组成部分,被美国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国家航空航天局)和ESA(European Space Agency,欧空局)广泛应用于火星EDL(Entry,Descent and Landing,进入、下降和着陆)以及火星表面探测中。针对该情况,介绍了火星中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情况。结合NASA和ESA火星探测的成功经验和成果,重点对火星轨道器和着陆器的中继应答机的性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该技术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基于此,可为我国自主火星探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欧空局(ESA)5月26日给予了与NASA合作重新计划的火星探测项目强力支持,该项目将于2011年7月重启。新的日程安排为项目的发射日期留出了充足时间。ESA同意包括2016和2018年的发射任务在内的ESA—NASA共同研究计划概要。今年3月NASA曾表示可能不再为2018年任务出资建造与欧洲火星车一起发射的火星车时,  相似文献   

9.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6,25(6):90-90
据俄罗斯有关媒体12月2日报道,从事“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飞行指挥工作的科学家们日前完成了对探测器轨道的调整,这一调整将使“罗塞塔号”于2007年2月飞越火星。欧洲宇航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的最终考察目标是“楚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号彗星,其代号为67P。在抵达目标之前  相似文献   

10.
该飞行器于9月23日刚启动发动机来减慢速度以便进入火星轨道时,便与美国太空总署失去联系,太空总署的工程技术人员推测它可能已撞毁。该计划耗资近10亿美元,若飞行器真的失踪,对太空总署打击很大。这事件令人们想起1993年另一架无人驾驶的飞行器“火星观察者”号的类似失踪事件。继1976年两个“维京”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之後,美国对这个神秘星球的勘探便停止了,直到1992年美国太空总署才发射3吨重的“火星观察者”号。在“火星观察者”号接近火星期间,一切运行良好,但是在1993年8月21日即将抵达火星时,它突然失去与地球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天问一号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的3大目标,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天问一号的任务概况和飞行进展,全面总结了任务取得的8类创新成就和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具体包括:火星环绕、着陆、巡视3大任务强耦合的总体设计、多弹道地球逃逸轨道发射、行星际飞行与火星捕获控制、火星进入下降着陆、火星表面恶劣环境应对、4亿千米远距离测控通信、遥感与巡视探测先进载荷、火星环境建模与地面验证试验。天问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使得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一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宇航局8月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说,火星上的尘暴开始减弱,“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到的太阳光线开始增加。在经历了一个多月遮天蔽日的尘暴后,火星车有望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3.
来自欧空局、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科学主管们已经开始重启ExoMars(地外火星任务)探测器的实质性工作。最初由欧空局和NASA合作开展的地外火星任务分两步走,在2016和2018年执行2次火星任务。此次重新设计工作俄罗斯将更多地参与其中。此前由于NASA能为联合工作提供的资金不确定,ExoMars任务在2011年初曾暂停。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器和火星全球探测器所得到的观测资料揭示,火星上有一个清晰的椭圆形周界。这个火星北半球上的盆地,看上去很像早期有关太阳系信息中巨大的撞击所形成的弹坑一样。  相似文献   

15.
去年是掀起火星探测热潮的一年。先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的一块陨石中发现了生命的证据,此事在全球引起很大的争议;接着英国科学家宣布了同样的发现,更是掀起轩然大波。于是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在1996年11~12月美、俄两国发射的三个火星探测器上,希望它们能有助于解决这个世纪之谜。打头阵的“火星环球勘探者”11月7日,美国率先用德尔它-2火箭一举把“火星环球勘探者”送上太空。它将经10个月的飞行于1997年9月12日到达火星轨  相似文献   

16.
大推力着陆发动机高温热防护技术对火星着陆任务安全至关重要。基于多级热辐射反射结构的常规发动机高温隔热屏在火星大气环境中使用时,因内部气体换热导致隔热性能显著衰减。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气凝胶隔热材料的新型发动机热防护装置。根据火星探测工程任务服役环境防隔热需求,建立了考虑低压气氛与高温热流边界影响的瞬态传热模型,开展了新型隔热系统的外形锥度、隔热层厚度等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通过三维瞬态仿真分析及与发动机联合试车地面试验验证了设计有效性。气凝胶热防护装置成功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巡视器,实现了对着陆发动机1 500℃超高温的有效屏蔽。对在轨遥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提出了基于气凝胶材料的高温隔热设计的优化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援 《国际航空》2006,(11):83-84
在过去的21个月中,"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走完了约9千米的路程,最终于9月27日到达了火星上"维多利亚"陨石坑的边缘,开始执行整个耗资8亿美元的火星表面双火星车探索计划中最为复杂、危险,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任务.三个美国火星轨道器也将相继在火星上继续它们的探险历程.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底,"好奇"号首次用自带的化学矿物仪器对摄人的土壤样本进行了矿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火星部分土壤与夏威夷火山周围土壤相似,这一发现或许将成为探寻火星是否有支持微生物存活条件的重要线索。同时,这也是X射线衍射技术第1次用于分析地外星体的土壤。11月初,"好奇"号火星车又首次分析了火星大气的成分,未发现其中含有甲烷。由于地球大气中90%  相似文献   

19.
3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阿根廷的科学家首次在阿根廷位于南极的基地试验为火星探测而设计的宇航服。此次试验由美国航空航天局、阿根廷国家航空医疗研究所和阿根廷空军联合进行,地点在阿根廷位于南极的基地——马兰比奥海军准将站。  相似文献   

20.
火星进入减速器技术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爽  江秀强 《航空学报》2015,36(2):422-440
随着火星着陆探测任务的不断推进,火星采样返回、载人登陆火星和火星基地等任务要求能将更大、更重的探测器着陆到火星表面,这就需要在火星大气进入阶段进行高效减速。基于以往成功的火星着陆探测任务,首先系统地回顾了火星进入段气动减速技术的发展历史;然后,结合火星进入过程的特点阐述了火星进入段减速设计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接着,系统地总结了充气式气动减速器、可展开式气动减速器和超声速反推减速器的系统构成和研究进展;最后,对这3种减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