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带反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实验时,在其反向喷管打开后,激波进入主喷管情况下,会给数据处理带来困难。文中介绍了根据地面实验数据分析反喷管在高空提供的反推力,为带反喷管发动机地面实验数据处理提供了简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真空环境下工作的火箭发动机将产生一股流向喷管回流区的分子流。本文论述了这种回流的分析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预测斜切喷管回流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元素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段进行了刚度特性分析,并从刚度出发提出了控制喷管推力方向的作动力方向的优化问题。最后,对某发动机喷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可燃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可用作运载火箭助推器,本文对它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理论计算的内弹道曲线及喷管型面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的比冲稍低于钢喷管发动机的比冲;喷喉圆柱段的燃速比收敛段和扩散段的燃速高,燃烧规律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塞式喷管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特征线法在塞式喷管中的应用,研究了塞式喷管主要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塞式喷管的高度特性,最后还对塞式喷管合推力与发动机轴向夹角的高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理论研究结果得到了实验的验证。其结果可用于塞式喷管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针栓喷管发动机是国外正在研制的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它所采用的针栓式喷管是在一个普通的喷管的喉部插入一个由先进材料制成的可移动栓棒,栓棒的前后移动改变了喷管喉部的横截面积,引起燃烧室内压强变化,进而使发动机推力改变。这种变推力发动机能为导弹提供随控推力和随控飞行速度,增大导弹的射程,缩短打击时间,增加任务的灵活性和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无喷管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一维准定常加质管流流场的基础上,从工程设计应用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大量的无喷管发动机的试验数据,归纳出一组半经验的无喷管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简化计算公式.应用表明,该组公式可以较精确地预示无喷管发动机的性能,又可方便地用于无喷管发动机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经验法计算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的效率,即用计算流场的方法确字喷管二维两相流损失和边界层损失,用SPP经验法预示了喷管的化学动力学损失,喷管烧蚀损失和喷管潜入损失。利用该方法对几个实际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效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符合,精度偏差在1%之内。  相似文献   

9.
内喷管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伟  覃粒子  刘宇 《宇航学报》2004,25(4):423-428,448
为了了解内喷管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对应着同一个内喷管的三种不同间隙宽度的塞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不同间隙宽度的线性塞式喷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和性能。比较了不同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内喷管间隙会增大线性塞式喷管的面积比和设计压比;内喷管间隙变宽,塞锥表面的压强下降,塞式喷管的性能下降,间隙宽度增大一倍,塞式喷管性能下降1%~3%。另外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内喷管的性能是整个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了整个塞式喷管性能的三分之二以上。  相似文献   

10.
受外廓尺寸限制的火箭发动机喷管设计以及能产生最大推力的喷管造型等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最近发现,在喷管的出口流场的控制面上引入“不连续性”,可以减少喷管长度。本报告给出了喷管型面的计算和推力性能比较。这里提及的控制面包括两区域,内区包含超音速膨胀流,其速度和流动方向角是随半径增大而增大的。外区包含受喷管型面影响的流场,它呈现出随半径增大而流动方向角交小的特征。在内外区的接合处,引入流动方向上的不连续性和相应的速度等熵变化,通过等熵压缩波在此接合面处相交实现“跳跃”。在控制面的上游,流动保持等熵。在本报告中所示的计算方法表明,喷管长度的减少量,是与跳跃的大小和沿控制面的位置相关联的。可以想象,只需少量的推力性能损失就可实现喷管长度的大幅度减少。这种设计观点最有希望应用在空间发动机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环簇式塞式喷管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上的3种塞式喷管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比较,重点讨论环簇式塞式喷管结构性能。基于目前的设计方法,确定了环簇式塞式喷管与钟形喷管的性能比较方法,进行了尺寸及重量分析,并给出了其在战略导弹第一级发动机和高空发动机的应用算例。结果表明,内喷管喉径是影响环簇式塞式喷管尺寸大小的最主要设计参数;在单元数足够多时,环簇式塞式喷管可比相同面积比的钟形喷管的尺寸更小,重量更轻,推力效率更高;明确了环簇式塞式喷管实际应用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流场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对环喉型塞式喷管进行了研究,对比计算了不同外流条件下塞式喷管的流场结构和性能.分析表明该塞式喷管的结构方案独特,具有稳定的高空高速性能,与传统的钟型喷管相比低空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13.
王长辉  刘宇 《火箭推进》2007,33(3):6-13
结合试验喷管和试验数据,从高度补偿特性、底部气动特性、塞锥截短对性能的影响和塞式喷管流场等四方面,讨论了塞式喷管的性能和气动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塞式喷管高度补偿效果明显,相对钟型喷管在低于设计高度上仍具有高性能;注入一定流量的二次流有利于提高塞式喷管性能,防止底部开闭过渡时推力较大幅度突降;底部二次流的注入使底部开闭过渡点的压比值升高,底部闭合后的压强值增大;塞式喷管型面设计不理想,将在流场中产生激波,降低塞式喷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FLUENT流场计算软件,对采用潜入和非潜入喷管的全尺寸固体发动机,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和准定常方法进行了内流场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喷管潜入结构可有效地降低发动机后封头壁面附近的燃气速度,从而比非潜入发动机有更好的热防护环境;两种发动机在燃烧室内压强、速度和温度分布大致相同,非潜入喷管发动机在喷管出口轴线处燃气速度比潜入喷管发动机的大,而温度和压强较低.  相似文献   

15.
斜切反喷管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林泉  侯晓 《固体火箭技术》1999,22(3):24-28,15
固体火箭发动机前端斜切反喷管,其结构简单、作用时间短、气动型面具有尖点,并在超音速区有台阶,喷管内存在一系列激波,并伴有流动分离现象。本文从雷诺平均的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出发,结合采用Bo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利用时间相关法及MacOcormark两步显格式求解,模拟了斜切反喷管流场。计算得到的壁面压强分布与风洞吹风实验测得的压强分布相一致。该方法可应用于斜切反喷管的  相似文献   

16.
底部结构对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塞式喷管性能,特别是提高塞式喷管底部的作用,从降低逆压梯度出发,利用外形设计法提出了六种不同于传统平面底部的底部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研究,简单介绍了控制塞锥底部分离流动的基本思路,数值方法采用二阶精度的NND格式NS方程,研究表明,这几种模型相对于传统底部模型而言,底部旋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底部的压强有明显的上升,塞式喷管性能得到了改善,性能甚至比加入二次流要好。而且外形设计法还不需要辅助设备和消耗额外的功率,是一个容易实现的方法,本文的模型6是一种不错的底部模型,把外形设计法和底部二次流结合起来使用会获得更好的性能,塞式喷管底部的潜力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相似文献   

17.
王一白  覃粒子  刘宇  廖云飞  王长辉 《宇航学报》2006,27(5):843-848,891
提出了圆转方塞式喷管的内喷管和塞锥型面的设计方法,内喷管用圆弧和抛物线近似,塞锥型面用抛物线和三次曲线近似,设计了一单元圆转方塞式喷管试验发动机。并采用气氧作氧化剂,气氢作燃料,进行了点火热试研究。介绍了试验发动机的结构与设计参数,以及试验系统组成和点火方式,给出了试验发动机照片、试验结果照片、测量参数曲线和性能数据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发动机具有较高的热试效率:在三个不同工作高度下,喷管推力系数效率在93%-98%之间,说明圆转方塞式喷管的型面设计和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宋亚飞  高峰  杨小秋 《火箭推进》2011,37(6):38-42,46
以二维拉瓦尔喷管为对象,利用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和RNG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激波控制的射流推力矢量喷管非定常流场进行研究,分析了来流马赫数连续变化对喷管流场的影响,得出喷管推力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亚声速来流中,轴向力随飞行马赫数增加而小幅上升,侧向力变化不大;在跨声速来流中,轴向推力和侧向推力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缩短箭体长度,增大喷管扩张比,提高发动机比冲,对运载火箭发动机进行了喷管变形机构型综合分析。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喷管变形机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喷管变形机构的典型应用,并对典型喷管变形机构进行了方案分析,研究了其组成原理和功能设计特点,最后基于机构拓扑图分析方法给出机构构型方案及设计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喷管变形机构各构型方案运动原理及设计特点,并综合分析评价了各方案,提出了喷管变形机构技术发展建议,可为运载火箭发动机变形机构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段粒子冲刷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翼柱形药柱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段出口部位在试验后出现了与药柱翼槽位置相对应的冲刷痕迹,为了研究Al2O3粒子对喷管扩张段的冲刷规律,对喷管型面改进提供依据,对比了不同湍流模型、颗粒轨道模型对形成冲刷痕迹的影响,分析了发动机喷管扩张段两相流场特征,确定了形成冲刷痕迹的粒径范围,判断了冲刷痕迹的形成时间,提出了喷管型面改进方案。结果表明,喷管扩张段的冲刷痕迹形成于发动机工作的15 s时刻之前,主要由药柱后翼燃烧产物中颗粒粒径分布为10~16μm区间的粒子造成,改进后的喷管型面可有效降低粒子对喷管扩张段的冲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