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6日,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国防科工局举行。经过半年在轨测试,该卫星功能性能良好.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三号B卫星自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以来,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功能正常、性能良好,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质量良好。各项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均符合研制任务要求并优于A星.  相似文献   

2.
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交付暨风云三号卫星合同、海洋一号B星协议签字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装备部分别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进行了风云一号D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交付签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与中国气象局签订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研制合同,与中国国家海洋局签订了海洋一号B卫星启动协议。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件大喜事,对此卫星研制和地面应用系统的几位总设计师别有一番感慨。  相似文献   

3.
空间扫描     
风云-1D卫星天上“体检” 从6月25日起,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动员160余人,开始对风云-1D极轨气象卫星进行为期20天的在轨测试,对该卫星在天上的性能指标进行全面检验和评定,为其验收投入使用提供依据。据悉,这是对该卫星的第1次在轨测试,第2次测试将在两年后进行。 俄将发  相似文献   

4.
5月27日11点0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送入太空。卫星经在轨测试合格后,交付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使用,并将为北京奥运会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更精确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5.
4月18日,资源一号02C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国土资源部,至此,资源一号02C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资源一号02C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民用高分辨率遥感业务卫星,自2011年12月22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来,在轨测试和试运行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9月25日至9月28日,用户在启动微信时,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地球照片更加清晰、云层更细致,同时地球图片由非洲大陆上空视角,变化为我国的上空视角。6年来,微信启动页面首次"变脸"——从以前美国航天员拍摄的图片换成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成像图。这一变化是为了祝贺风云四号的巨大成就。9月2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四号A星,在经历9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后正式交付用户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动态     
星辰 《国际太空》2023,(5):71-72
<正>我国首颗生态环境综合高光谱观测业务卫星投入使用4月4日,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仪式举行,我国首颗具备业务化应用能力的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卫星正式交付。高光谱观测卫星由生态环境部作为牵头单位组织研制建设。该卫星于2021年9月7日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入轨后,圆满完成全部测试任务,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工程研制建设总要求。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对于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效监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柱浓度和分布,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10,(1):11-11
<正>中国风云三号02批第一颗卫星将在2012年发射升空,卫星设计寿命5年。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11月27日表示。据了解,风云三号02批气象卫星在01批试验试用星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可靠性、稳定性和探测精度,并根据国际极轨气象卫星发展趋势和国内发展现状与需求,  相似文献   

9.
2013年9月23日,风云-3的03星顺利入轨。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经历了从试验阶段到业务应用阶段的发展历程。目前,在轨正常运行的风云-3的01、02星是试验卫星,风云-3的03星成为风云-3的首颗业务星。1引言风云-1是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其基本功能是实时播发局地可见、红外高分辨率卫星云图;获取全球的可见、红外卫星云图、地表图像和海温等气象、环境资料,为天气预报、减灾防灾、科学研究服  相似文献   

1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9,(8):10-15
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完成730余次全球观测 据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以该所为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首发星,一年来在轨稳定运行,对地观测5100多圈,完成了730多次全球观测,获得了大量数据,并已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1.
风云-4卫星推进系统提升我国航天器空间进入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12月11日,我国风云-4气象卫星发射成功,历经5次远地点变轨和2次近地点捕获后,于12月17日成功定点于105°(E)赤道上空,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和美国后成功发射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作为新一代气象卫星的首发科研卫星,风云-4卫星采用了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设计的先进推进系统技术,能够实现推进系统的混合比调节和推进剂剩余量精确测量,是我国第一个真正实现在轨推进系统技术指标主动调节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2月11日0点11分,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首发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2月17日下午,卫星定点成功。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3月2日,海洋二号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国家海洋局,至此,海洋二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海洋二号"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连续探测风、浪、流、潮及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能力,是我国民用航天"十一五"重点投资项目。自2011年8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11日凌晨,我国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首发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风云四号不仅是我国风云卫星中最先进的一颗星,也代表着世界同类卫星最高水平。可以说,在气象卫星领域,风云四号使我国向航天强国跃进了一步。将四项蕴含全球顶尖技术的关键载荷集于一身的风云四号,在提高我国气象监测、防灾减灾能力的同时,也为东半球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5.
基于风云三号(FY-3)三个批次极轨气象卫星微波湿度计的研制历程,取得的技术突破与研制进展,涵盖关键技术实现以及关键技术指标的设计与测试评估,微波湿度计在数值天气预报、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与监测等方面的科学应用,阐述了星载被动微波大气探测技术的提升。分析微波大气探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展望了极轨气象卫星微波大气探测在气象参数探测能力、探测精度、时空分辨率、应用效能等方面的潜力。对标世界气象组织(WMO)2040年愿景规划,针对中国风云五号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提出了具有跨代表征的高性能新体制微波大气综合探测系统——高光谱微波大气探测仪,简要陈述了在轨定量化提升的技术途径与应用前景,为风云五号气象卫星微波大气探测载荷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实践9号"A/B新技术试验卫星于2012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3年多的在轨考核和试验验证,圆满完成了卫星使命,其中离子和霍尔电推进在轨首次试验验证,进行了性能标定,分别进行了200余次的点火试验,各项指标满足要求。为我国的电推进技术的在轨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颗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4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2月11日,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风云-4由长征-3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接替采用自旋稳定的风云-2,其连续性、稳定性可大幅度提高我国静止气象卫星探测水平。卫星的辐射成像通道由风云-2的5个增加到14个,接近欧美第三代静止气象卫星的16个通道。风云-4还配备了有912个光谱探测通道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可在垂直方向上对大气结构实现高精度定量探测,这是欧美第三代静止气象卫星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4月23日,在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高分卫星气象行业应用研讨会暨风云五号气象卫星需求论证启动会上,我国新一代低轨气象卫星风云五号启动了需求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19.
空间扫描     
长征2C/FP火箭1997年12月8日首次发射“铱”星成功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49次发射。此后长征2C/FP火箭还将以1箭2星方式发射10次“铱”卫星。风云2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997年12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它将向全国传送气象云图。该星是19...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7日上午11时27分22秒,于11月5日成功发射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二颗试验应用卫星风云三号02星经过卫星姿态稳定度等调整,在绕行地球33圈后,打开了星上第一个遥感仪器——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的可见光通道,成功进行了对地观测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