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1年6月18日14时30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将"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主要用于电磁环境探测。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启"星座14星,其是一颗微纳卫星,装载了数据采集载荷,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可实现地面网络覆盖盲区的数据采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是一型常规液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75次发射。  相似文献   

2.
5月10日15时0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遥感卫星十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科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5组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该火箭是我国最早一型在内陆3个发射场都成功执行过任务的"金牌火箭",此次发射也是2019年该型火箭执行的第一次宇航发射任务。"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6):704-704
11月25日12时0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六号"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遥感卫星十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有限公司抓总研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5月7日02时11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送入太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C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第一型"金牌火箭",服役时间最长、用途最广、执行任务种类最多,主要用于发射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在西昌、酒泉、太原3个发射场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0月9日10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此次发射是"远征"一号S上面级的首次发射。"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S上面级)由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6月11日11时03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托举"北京"三号卫星直冲云霄,同时搭载的还有"海丝"二号卫星、"仰望"一号卫星、"太空试验" 1号天健卫星。随后,4颗卫星全部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京"三号卫星是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光学敏捷遥感卫星,可快速获取高质量、高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地面影像,大幅提高我国商业遥感卫星技术水平。卫星成功发射后,可为全球市场提供大量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和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8.
“高分四号”卫星遥感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四号"卫星将高时间分辨率和较高空间分辨率相结合,为减灾、气象、地震和林业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提供遥感数据服务,并为海洋、国土和水利等行业以及国防建设提供遥感数据支持,实现中国民用高分卫星研制和卫星遥感应用领域的新突破。文章分析了"高分四号"卫星在运行轨道、探测手段、控制体制等多方面的任务特点,总结了卫星总体设计技术、高精度控制技术、复杂条件下像质保障技术、高精度热控技术、高可靠长寿命技术等创新点,为中国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领域后续发展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11月25日2时10分,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6次飞行。遥感三十号02组卫星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采用多星组网模式,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1月28日07时5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高分"十二号卫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7月3日10时5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托举"吉林" 一号宽幅01B卫星和4颗搭载星点火升空,随后将5颗卫星全部送入预定轨道。"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是光学遥感卫星,可获取幅宽不小于150km的高清影像,卫星可为国土资源、矿产开发、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遥感服务;搭载星分别为3颗"吉林" 一号高分03D卫星及1颗"星时代"十号卫星。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5日10点43分,遥感卫星三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遥感卫星三十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实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八院抓总研制。这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1月13日14时35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实施一箭五星发射,将5颗"宁夏"一号卫星(又称"钟子"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宁夏"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应用于遥感探测等领域。卫星是由宁夏金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的商业航天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专项"高分六号"卫星。"高分六号"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和宽覆盖相结合特点,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监测能力,为农业农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需求提供遥感数据支撑。"高分六号"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高质量成像、高效能成像、国产化率高等特点,设计寿  相似文献   

15.
“高分四号”卫星观测能力与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中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地球同步轨道上第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它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极高时间分辨率、多种谱段选择、广阔的观测范围等特点。为使"高分四号"卫星充分发挥观测能力,成为灾害监测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工具,文章对应典型遥感应用,总结归纳出了五种观测模式,分别是凝视模式、跟踪模式、巡航模式、签到模式、夜间模式,并分析给出各种模式下相应的观测策略。文中还以现有国产遥感卫星为例,讨论了影响"高分四号"卫星应用的两种重要因素,即数据连续性和数据稳定性,其中针对巡航模式对数据连续性的潜在影响提出了"高分四号"卫星在轨使用建议,针对数据稳定性提出了一种评价模型。该文对于有关方面应对多种观测需求、合理使用"高分四号"卫星在轨观测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12年9月29日中午12时12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在酒泉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遥感卫星整星出口在轨交付服务。10月2日,卫星成功拍摄并下传高精度影像。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9日12时21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一箭三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负责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1次发射。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由中科院抓总研制,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长二丙火箭是中国唯一一型在内陆三个发射场成功执行任务的金牌火箭,高可靠性在此前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9月12日11时26分,"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实施"一箭三星"发射,将"5米光学"卫星("资源"一号02D星)和"京师"一号卫星、"金牛座"纳星送人太阳同步轨道。"5米光学"卫星("资源"一号02D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属于空基规划的中等分辨率遥感业务卫星。卫星工作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回归周期为  相似文献   

19.
《宇航学报》2010,31(1)
2009年12月15日10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遥感卫星八号"送入太空,搭载火箭升空的我国首颗为青少年研发的科普卫星"希望一号"也顺利进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0月7日12点1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1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发射升空,送入高度为65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本次发射入轨的卫星组星包括1颗光学遥感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