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高分卫星与应用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全球共发射了19颗对地观测卫星,其中有11颗是高分辨率卫星,它表明对地观测卫星与应用已全面进入"高分时代"。在这些高分辨率卫星中,包括我国发射的高分二号卫星,该卫星的升空使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2015年3月6日,国防科工局宣布,高分二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与之前发射的高分一号卫星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好地推动我国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2015年,我国还有望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大大增加对地观测面积,而且还能长期对某一地区进行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4,(5):I0001-I0001
<正>高分二号卫星于2014年8月19日11点15分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民用遥感卫星真正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高分二号卫星是国家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民用部分)"首批启动研制的重要项目。卫星釆用资源卫星CS-L3000A平台,装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继"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卫星发射并投入使用以来,"高分四号"卫星又于2015年12月29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高分重大专项的一次重大突破。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以及我国国内时间分辨率最高的地球静止轨道面阵凝视型光学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7月3日11时10分,"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双星"任务,将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及搭载的"西柏坡"科普卫星(又名"八一" 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分辨率达到亚米级、同时具有多种敏捷成像模式的光学遥感卫星,将主要用于获取我  相似文献   

5.
“高分一号”遥感相机填补国内高分辨对地观测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中国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一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也是我国第1颗设计、考核寿命要求大于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高分一号"卫星装载2台全色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和4台宽覆盖多光谱相机,均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研制。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3月24日1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7月31日11时0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在发射现场指导发射。"高分"十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光学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该卫星将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月9日,高景一号03、04星发射成功,与同轨道的高景一号01、02星组网运行,标志着我国首个0.5m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首期正式建成。1月11日,高景一号03、04星经过发射初期变轨,于当日中午开机成像,并于当晚开始回放下传,成功获取到首图。此次高景商业遥感卫星系统首批4颗0.5m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组网后,将实现每轨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2):121-121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之"高分一号"任务现已完成卫星、运载火箭出厂审定工作,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将于4月择机发射。该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发射5至6颗观测卫星。"高分一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将突破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8年,对提升我国卫星研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5月30日11时17分,资源三号卫星02星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开启太空之旅。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副总经理张建恒、杨保华等,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导发射。资源三号卫星02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一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专项"高分六号"卫星。"高分六号"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和宽覆盖相结合特点,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监测能力,为农业农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需求提供遥感数据支撑。"高分六号"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高质量成像、高效能成像、国产化率高等特点,设计寿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5月7日02时11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送入太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C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第一型"金牌火箭",服役时间最长、用途最广、执行任务种类最多,主要用于发射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在西昌、酒泉、太原3个发射场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态     
资源三号卫星向近400家单位提供卫星影像数据1月9日,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总结暨成果交流座谈会召开,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一年来,已成为目前我国综合精度最高的遥感测绘卫星,已向国内外近400家单位提供了3万余景、覆盖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千米的卫星影像数据产品。我国将用10~15年时间建立满足测绘地理信息需求的测绘遥感卫星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0月9日10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此次发射是"远征"一号S上面级的首次发射。"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S上面级)由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9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2008年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和2012年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之后,中委航天领域合作的第三颗卫星。上级部门有关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燕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挥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遥感卫星应用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工程的实施,中国的卫星遥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遥感卫星正在由试验性运行向业务化运行发展,卫星遥感应用由行业化应用向大众化应用发展。卫星遥感数据应用需求日益增加,卫星遥感应用产业显示出勃勃生机,并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分辨率,使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遥感应用领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1月28日07时5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高分"十二号卫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  相似文献   

18.
序言     
正2018年5月9日2时28分,"高分五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全面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三大重要目标的重要里程碑,是又一次大幅度提升我国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高分五号"卫星是我国利用高光谱技术完整实现对固体地球表面、植被生物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进行全面观测的空间遥感卫星系统,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气溶胶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填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2,(3):3-6,2
<正>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高精度传输型光学立体测绘卫星,主要任务是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资源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月11日顺利传回第一景高精度立体影像及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2012年4月20日完成卫星在轨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5组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该火箭是我国最早一型在内陆3个发射场都成功执行过任务的"金牌火箭",此次发射也是2019年该型火箭执行的第一次宇航发射任务。"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