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喜晟  余抗  田林  李志杰  梁鲁  王平  郝平 《宇航学报》2023,(12):1820-1829
载人航天器带气囊返回舱着水过程涉及刚柔耦合、流固耦合等复杂动力学行为,对实现新一代载人返回舱的海上安全回收至关重要。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对返回舱着水方案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返回舱着水动力学模型,其次对不带气囊的返回舱斜切着水、带气囊的返回舱垂直着水和斜切着水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一方面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通过综合对比3种方案着水过程中返回舱质心处的过载曲线与水面压力水平,发现垂直着水时返回舱过载和水面压力远大于斜切着水时,带气囊斜切着水时的水面压力小于不带气囊着水时的水面压力,最终得出带气囊斜切着水方案更优。  相似文献   

2.
在对载人飞船着陆待援段返回舱换热过程中各传热途径的量级范围及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和对比的基础上,简化返回舱传热模型,提出返回舱综合换热系数的概念;并通过载人飞船返回舱换热试验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获取了返回舱综合换热系数的工程数据,所获数据可用于实现长时间地面待援期间返回舱内热环境的快速预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热控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再入过程气动热环境和返回舱传热特性,建立了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动态耦合传热集总参数模型,能够描述返回舱防热层内侧蜂窝板、舱体、设备和舱内空气间的导热、对流及辐射动态耦合换热过程。文章应用该模型对典型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气动热环境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热烧蚀层内侧铝蜂窝板表面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增强舱外设备与返回舱壁热耦合、降低设备表面红外发射率等返回舱热控优化设计措施。热控优化措施应用于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并通过首次在轨飞行验证,在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结构、空气、设备等各项温度指标均满足指标要求,验证了返回舱热控设计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返回式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美国和俄罗斯载人航天器的着陆场位置,简述了着陆场任务和选择飞船式载人航天器着陆场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及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返回舱徐徐降落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3名航天员平安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实现了完美收官。这对于我国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加快推进空间站研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撞击的弹性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返回舱着陆撞击的力学特性;详细推导了返回舱偏心着陆动力学方程,得到返回舱在各种着陆状态下获得的转动速度,为分析返回舱着陆后的运动奠定了基础。着陆撞击模型对航天回收,航空空降都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设备俗称"载人舱"。它是在地面条件下漠拟空间高真空、冷黑背景和太阳强辐照环境的"有人参与其中"的试验设备,用于载人飞船及各分系统在研制各阶段的性能检验、鉴定、验收试验,"人-船-服"联合试验,航天员出舱及舱外活动(俗称舱外行走)试验,特别是航天员系统的适应性试验、航天员的操作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舱外航天服、舱外活动机构、生保背包等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王朋 《航天》2012,(8):11-18
经过12天15个小时的飞行后,6月29日10时03分,3名航天员乘坐的神舟九号返回舱平安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在他们长达13000千米的回家“路上”,守候着成千上万的护卫者。本文作者就是多次在飞船着陆场迎接航天员归来的工程管理人员,请看他从回收现场发回的记实报道。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着3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出发,开始执行第二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独立飞行3天,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了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在轨飞行15天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回收。"神十"履行新使命  相似文献   

10.
文中主要概述了美国载人飞船回收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保证载人飞船安全返回着陆的方法,采用的回收控制技术,地面再入返回段的测控支持,载人飞船的回收作业,载人飞船的应急返回和回收救援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的主着陆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先后健康出舱,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06,(3)
1.我国载人航天七大系统包括7(闪艾刀吓G】A发射场系统B运载火箭系统C航天员系统O载人‘从合系统E测控通信系统F飞船应用系统G着陆场系统16.“神舟’’六号在太空飞行了《B)天。A .4天B .5天C .6天0.7天2.我国第一艘载人门明合是《O)。A“神舟“一号日“神舟.’三号C“神舟”四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6月17日09时22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起飞,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启程。15时54分,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h。"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全长约9m,舱体直径2.8m,发射质量约8t。对接机构安装在轨道舱前端,  相似文献   

14.
载人飞船飞行任务中搭载的有效载荷设备质量、体积大并且安装要求苛刻,而返回舱内空间狭小且舱内环境复杂。针对这个问题,文章提出了通过改装返回舱座椅作为有效载荷搭载安放的方案。经过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案对飞船的影响很小,并且满足有效载荷设备搭载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介绍了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准则、设计分析方法、设计措施以及试验验证等。地面试验以及飞行试验的验证表明: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设计措施有效,试验验证充分,分系统的工作可靠,可靠性和安全性均满足其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的组合式气囊的缓冲特性,文章采用控制体积法建立组合式气囊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显式有限元方法模拟返回舱着陆缓冲过程,通过返回舱–气囊系统跌落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该有限元模型的可信性。结果表明,文章采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模拟返回舱–气囊系统的缓冲过程,组合式气囊能够对返回舱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有效降低了返回舱硬着陆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为新型缓冲气囊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优化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叶 《航天员》2014,(3):52-53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在原俄罗斯“快船”号基础上发展的,质量约为14500千克,是“联盟”号的近2倍,其中圆锥形返回舱质量9800千克,最大直径3.06米,长10米,最多可承载6名航天员。新飞船由基本型及其变型体飞船组成。其中,基本型飞船将主要用于为轨道站提供服务,包括与地面进行人员、货物运输及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船使用等;变形体飞船将用于解决专业化太空任务,包括绕月飞行、对近地轨道上的卫星进行维护及修理、进行长期太空实验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美国约翰逊空间中心用于载人航天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的基本思想、试验方法、试验组织管理以及试验大纲的编写等相关介绍,对我国未来在 KM6载人试验舱进行载人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试验设备应进行的配置及完善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水客 《航天员》2008,(4):50-51
雨后酒泉,天气清新。东风航天城,那远远就可看见的,是高耸入云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载人飞船发射塔架。在这里,人群汇聚,个个喜笑颜开。2008年6月28日,是东风航天城的"城民",以及所有酒泉人大喜的日子。这一天,东风航天城进行了2008北京奥运火炬的点火和传递。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选形设计问题,对返回舱的类型和基本设计参数作了分析比较。文中还对截锥形返回舱的气动优点和主要气动特性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