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机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盐雾腐蚀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是英国焊接研究所(TWI)于1991年发明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专利保护的新型固相连接方法,也是世界焊接技术发展史上从发明到工业应用时间间隔最短,且发展最快的一项神奇的焊接技术.它在铝合金结构件制造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焊接各种铝合金材料,且接头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2024铝合金为Al-Cu-Mg系合金,具有比重小、强度高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冷加工及热加工成型、连接等性能,是航空航天部门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1].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是英国焊接研究所(TWI)于1991年发明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专利保护的新型固相连接方法,也是世界焊接技术发展史上从发明到工业应用时间间隔最短且发展最快的一项神奇的焊接技术[2].  相似文献   

3.
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FSW)是一种新型的固相连接技术,于1991年在英国焊接研究所(The Welding Institute,TWI)发明并获世界范围内专利保护.这种新型连接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传统熔焊的缺陷,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铝合金等难焊接材料的焊接工艺过程,并且对能源的消耗少,对环境无污染,所以FSW被誉为"世界焊接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焊接机器人系统结构特征,采用VPTIG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进行2A14铝合金焊接试验,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性能,总结出可靠的工艺控制方法.并应用于铝合金贮箱箱底的生产中,产品焊缝经过RT探伤、液压气密试验、氦质谱检漏等检测方法,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能束流(High Energy Density Beam)加工技术包含了以激光束、电 子束和等离子弧为热源对材料或构件进行特种加工的各类工艺方法.高能束流焊(或高能密度焊)是指焊接功率密度比通常的氩弧焊(TIG、MIG)或CO2气体保护焊高的一类焊接方法.严格地讲,焊接能量和焊接功率密度是2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焊接是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对航空发动机高推重比、高可靠性、长寿命和低成本设计和制造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已大量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如风扇整体叶盘、单晶涡轮叶片以及多孔层板结构等,焊接作为主要的加工工艺,其连接工艺性、表面完整性、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已成为决定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关键因素.从先进航空发动机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看,过渡液相扩散连接(TLP-DB)、焊接修复及增材制造技术、激光(复合)焊接技术和焊接表面完整性(焊缝性能恢复及增强技术)等会成为今后新结构、新材料连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TC4钛合金焊接的特点,从氩气保护、电弧高度调节、工艺参数、焊接变形等方面进行了1.5mm薄板TC4钛合金TIG自动焊接试验,获得了外观成形良好、色泽正常的焊接接头,内部质量达到QJ1666-95 I级要求.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区为交叉片状组织,焊接接头的强度可达到基材的强度,接头的塑性约为基材的5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试验件焊接,焊接质量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合适的中间层合金KCo2,采用过渡液相(简称TLP)连接方法进行扩散连接试验,分析接头显微组织、成分和连接工艺的关系,分析焊接缺陷形成原因,确定了MGH956合金TLP扩散连接机理.结果表明在1240℃,保温8小时条件可以获得焊接缺陷少,连续完整的焊接接头.元素实现扩散均匀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静态低应力无变形技术(LSND)在铝合金薄板焊接上的应用,开展了其焊接过程应力应变分布特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和优化研究.分别建立了常规钨惰性气体(TIG)焊接和静态低应力无变形技术焊接时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两种方法焊接时温度场、应力应变场的差异.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优化了静态低应力无变形技术的两个重要工艺参数:加热温度和加热区域边缘到焊缝中心的距离,给出了针对具体材料和试件尺寸的工艺参数推荐值.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焊接技术在大飞机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束焊接技术作为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的一种,具有能量密度高、焊接深宽比大、焊接变形小、可控精度高,在真空环境下焊缝纯净等突出的优点,是一种先进的焊接方法.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电子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核工业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汽车等行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