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电硅橡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导电硅橡胶的两种导电机理,即渗流理论和隧道效应理论,综述了炭系和金属系两类导电填料的研究进展状况,并论述了温度、压力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对硅橡胶导电性能的影响,最后简要介绍了导电硅橡胶的应用状况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星载滑环是航天系统的信号传输部件,随着目前航天任务对转动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星载导电滑环对航天信号传输系统实现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导电滑环的可靠性与传输稳定性决定了整个航天系统的成败.由于滑环的工作环境与测试的复杂性,导致对滑环的研究尤为困难.针对滑环的重要性能指标(即可靠性与稳定性),提出了基于滑环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滑环工艺优化方法.首先,根据滑环的失效机理和运行环境特点,将磨屑量作为性能退化特征量,应用传热学、摩擦学、运动学构建滑环磨损失效模型,进而达到预测不同工况下的滑环磨损程度.同时,为了保证滑环的传输稳定性,将滑环传输稳定性的需求与磨损失效模型结合,构建基于滑环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工艺优化方法,同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滑环工艺优化设计,达到提升滑环性能的目的.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滑环接触载荷进行了优化,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导电陶瓷工艺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试验方法研究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导电陶瓷时工艺参数与加工速度、表面粗糙度等工艺指标的关系,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各参数对电火花线切割工艺指标的影响规律,为加工时的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橡胶密封材料及其在航天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介绍了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55年来研制的高性能橡胶密封材料的主要种类、牌号及其物理机械性能,并通过若干典型应用实例说明其在我国航天工业上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精密导电滑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惯导平台、控制力矩陀螺、工业控制、视频监控、转台等的关键部件,实现功率、信号电流在两个相对旋转部件间传递.本文介绍了精密导电滑环的分类、结构及技术特点,详细论述了导电滑环的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导电滑环的摩擦副接触材料、电刷成型、灌封胶工艺、导电杆加工、指标测试等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展望了精密导电滑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基有机PTC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碳黑-聚乙烯基复材料的制备工艺,探讨了影响PTC热敏电阻材料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聚乙烯熔点附近(125℃)的20℃温度区间内,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正电阻温度系数特性-PTC特性。其PTC强度可达10^3 ̄10^4。不同的成形工艺对该复合材料PTC强度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辊混料方式效果好,成型的最佳温度为160 ̄170℃。  相似文献   

7.
飞机电气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航空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铝导体的性能不能满足新型航空电缆对轻质、高强、高导电性能的需求。石墨烯具备极高的强度和导电率,是理想的高强高导改性材料。首先对比了现有电工铝和电工铜在力学性能和导电率上的差距;随后讨论了石墨烯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最后综述了石墨烯在改善铝基体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采用粉末冶金、连铸连轧等制备工艺,石墨烯能有效提高铝基体的拉伸强度,同时有望保持延伸率不降低,但也会使导电率降低0.5%~4%;只有实现石墨烯在铝基体中的连续分布,才能充分发挥出石墨烯高导电率的优势,提高铝基体的电学性能。采用粉末冶金和连铸连轧等工艺手段,牺牲少量导电率,通过石墨烯大幅提高铝导体的力学性能,从而满足航空电缆的相关需求,将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基于MBD的3D工艺的研究,摸索出了3D工艺实现方法,详细验证了基于特征关联的工艺编制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工艺应用水平的提高和继承。通过对三维工艺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车间工艺的工作效率,对3D工艺的发展并最终实现无纸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基于ANN和规则的电火花加工工艺方法决策知识的复合表示法,建立了基于集成BP网络的电火花加工工艺方法的决策模型,探讨了该模型的学习机制。应用实例证实了ANN应用于电火花加工工艺方法决策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特征的CAPP/CAM系统不能完全自动工艺决策以及交互工艺决策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特征的飞机结构件快速交互工艺决策方法。该方法在局部特征识别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调用典型特征工艺知识库,生成局部特征工艺信息模型,并采用交互手段对工艺模型进行编辑修改,完成工艺决策。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扩大了基于特征的自动工艺决策系统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工艺决策和数控编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