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的20年内有多起严重事故由机组失误引起,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飞行机组失误成为降低航空事故率的关键.通过使用人误预测技术预测机组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的失误,寻找失误原因,进一步改进驾驶舱设计或增加培训来降低航空事故率是可行的方法.本研究以民航领域飞行安全需求为背景,在原有人误预测技术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任务分析的飞行机组失误预测模型,以某型飞机起飞任务为例,对飞行机组在操纵飞机起飞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误进行分析,实现了飞行机组失误的定性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飞行事故率是反映航空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飞行事故率预测建模难的问题,采用RBF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飞行事故率的预测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具有很高的建模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飞行事故率预测建模难的问题,基于统计学习理论,采用LS-SVM方法,建立了飞行事故率的预测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LS-SVM具有很高的建模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航空港》2009,(2)
从1月6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目前我国民航安全水平已接近世界航空发达国家水平。据统计,1978年-1987年我国民航运输飞行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是4.37,1988年-1997年该数据降至2.11。1998-2007年,该数据又降到0.23,而世界同期平均水平为0.33。另据波音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5月21日,全球民航运输飞行每百万离场  相似文献   

5.
吴敏 《国际航空》2002,(7):58-60
飞行安全基金会(FSF)的一份报告显示,鉴于 非洲在进近着陆阶段异乎寻常的高事故率,迫切要求非洲国家和航空公司更新基础设施和设备,加强可靠安全程序的使用。 这份报告主要是根据目前在非洲召开的目的是针对不同航空公司、国家和地区编制相应减少进近着陆事故标准的一系列会议而汇编的。FSF是一个致力于改善航空飞行安全的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前,飞机由于机械、结构或设计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的飞行事故越发罕见,飞机的安全性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然而,有统计表明,虽然飞行事故率在持续下降,但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飞行事故率却始终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航空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航空运输保持了快速增长,航线网络不断拓展,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机场和配套设施建设日臻完善,航空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民航平均飞行事故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0.42,下降到90年代的0.06,航空安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与世界民航相比,我国的民航安全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航空维修在航空运输中,对民航企业的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航空维修差错近年呈上升趋势,已引起航空  相似文献   

8.
国际民航组织1959~1994年飞行事故调查统计表明,着陆阶段是飞行事故的多发阶段。按不同飞行阶段的统计,加载、滑行、减载阶段的事故率只占2%;起飞阶段的事故率占14.4%;初始爬升段占10.4%;爬升段占6.9%;巡航段占4.4%;下降段占7.2%;起始进近段占11.3%;五边进近阶段的事故率占24.2%;接地段占19.2%。其中五边进近和接地阶段的时间只有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给出了飞行事故率和事故症候率预测分析的新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灰色预测理论对飞行事故率和事故症候率进行预测分析,可以得到满意的预测精度,从而为民用航空器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航空安全中人的因素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致航空事故的因素 近10年全球民航运输飞行事故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10-6),这相当于一位旅客每天乘坐一个航班,平均约2740年会遭遇一次空难。我国民航同期的事故率大约是全球民航事故率的1/4。尽管这已经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人们仍然不懈追求更高的目标。从微观角度而言,事故的发生可以防范,但从宏观角度而言,事故的发生又不可避免。威胁民航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不可抗拒因素、技术滞后于需求、资源受限、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