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H2A、AZA、ZB等型号蜗杆砂轮磨齿机修整砂轮用的刀形金刚石笔(A型、B型),于八四年八月十九日在四三○厂通过部技术鉴定。刀形金刚石笔精度要求高,金刚石平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0.001毫米。金刚石刃口厚度,A型为0.1~0.2毫米(用于小模数精加工修整),B型为0.2~0.4毫米(用于中模数精加工修整)。加工难度大,四三○厂应用激光切  相似文献   

2.
H—63型卧式镗床的镗杆,直径φ63毫米,长2000毫米,精度要求:全长锥度误差不大于0.003毫米,椭圆度误差不大于0.003毫米,光洁度要求▽10。由于零件细长,还有两条对称的轴向通键槽,因此修复时达不到技术要求,椭圆度误差最大超过0.02毫米。后来我  相似文献   

3.
我厂自生产航空产品以来,铝合金衬套精镗孔一直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零件是薄壁件,要求一级精度(φ42.03~( 0.016)毫米),光洁度▽9(见图1)。在达不到要求情况下,工艺曾改为▽8。在历年加工中,光洁度多为▽8,有时更低些,只有▽7左右,而且经常出现0.01~0.03毫米的椭圆与锥度。整质工作中,我们在机床、刀具、夹具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使光洁度与椭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光洁度为▽9~▽10,有些为▽11,椭圆度与锥度在3~5微米之间,个别为6微米,达到了精镗孔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厂加工某种激光发生器腔体零件,其内腔型面为椭圆形,材料是H62,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2a=50±0.05毫米,2b=40±0.05毫米内腔表面光洁度要求▽10。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经多次试验,最后在X53K铣床上采用粗铣、内腔尺寸分段抛研的工艺方法,达到了设计要求,采用这套工艺方法,操作简便,精度可靠,光洁度高。一、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1.加工原理分析所加工内腔椭圆型面,长轴2a=50毫米,短轴2b=40毫米,如果选用铣刀直径φ=50  相似文献   

5.
图1所示的大型管梁系某研究所委托我厂试制的。管梁外径尺寸有两种:99毫米和98毫米。截面分等截面和变截面。材料为硬铝(Ly12)和超硬铝(Lc4)两类。管梁跨度达2242毫米,椭圆度允许为外径(D_0)的3弗。其总的特点是尺寸大,壁厚(达10毫米)、椭圆度要求较高。成形后按样板检查弧度。  相似文献   

6.
我厂M5M型万能工具磨床改装静压轴承磨头,为提高加工精度,并能靠磨端面,前后轴承(即前后轴瓦)采用四垫向心轴承。其轴承内腔设计有四个偏心6.7±0.05毫米、R14.5毫米的环形油腔,要求均布于φ40~(+0.027)毫米的圆周上,不均匀性≤5’,难以加工。原来按  相似文献   

7.
我厂新品见图1,缸体材料为ZLl08,缸孔φ25.40_0~(0012)毫米。日本原工艺精加工用珩磨达到图纸最后精度和祖糙度。因我厂只有一台英制卧式珩磨机,没带盲孔珩磨杆。而此产品盲孔较浅,用卧式珩磨机加工因导向短而容易产生孔口呈喇叭形。故我们设计了如图2结构的可调尺寸盲孔挤光器。  相似文献   

8.
产品YB20的转子内孔和端面要求光洁度▽9、椭圆度0.003毫米。原有M2110内圆磨床加工产品只能达到光洁度▽7、椭圆度0.007毫米,磨头是滚动轴承的,不能满足产品要求。为此,对磨头进行改装。考虑如采用小孔节流结构,由于转速高、温升大,不能保证磨头精度。  相似文献   

9.
图1是弹头旋压模设计图。由图便知,加工困难之处是小头端面尺寸φ8.035_(-0.01)毫米难以保证。小头端面的加工,过去的工艺方法是,当旋转部位全部加工完毕达到图纸要求后,将莫氏5号锥体插入定位锥体方箱中,在平面磨床  相似文献   

10.
图1、图2为某发动机涡轮泵的两种波纹膜片。膜片材料为1Cr18Ni9Ti,料厚原为0.2毫米,后改为0.15毫米。两种膜片型面复杂,形状相反。使用时将两种膜片各数片在内外边缘处彼此焊接而成弹性密封元件。因膜片材料较薄,焊接性能不好,为保证焊接质量,对膜片的内外圆尺寸精度提出较高要求,内孔尺寸为φ26_(0.05)~(0.02)毫米,外圆尺寸为φ42±0.03毫米。如果是单纯的平板冲切,达到这样的尺寸精度还是不困难的。而这两种膜片既要成形较  相似文献   

11.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一些精密测试设备的主要件,如轴、轴套、轴承座的精度和光洁度相应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些精密零件的加工工艺中,常常采用研磨加工。这里,以轴套为例谈一点体会。研磨图示一类轴套,内孔的椭圆度、锥度均在0.001毫米以内,光洁度达▽12。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高质量磨抛工艺方法,研究了7轴联动专用数控砂带磨床,提出了叶片型面刀触点处磨抛余量计算方法,考虑了磨抛工具宽度、直径、弹性模量等诸多影响抛光力的因素,优化了施加于接触轮上的磨抛压力,实现了定量磨抛的工艺方法,生成了变抛光力NC程序.最后对铣削后航空发动机叶片进行磨抛工艺试验,加工后叶片表面光洁度较好,并且叶片型面尺寸精度与粗糙度均处于实际加工要求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四年六月在蓉召开了某型飞机座舱盖整体骨架仿型加工工艺及仿型铣床技术鉴定会。出席会议的有部内外16个单位的35名代表。航空工业部的领导同志与四川省航空工业局的领导同志也出席了会议。座舱盖整体骨架,由于其尺寸大(1250×820×500毫米)、外形复杂、协调精度要求高,给加工带来很大困难。采用常规工艺方法效率低,钳工工作量大,而且质量不易保证,不能满足战备和外贸要求,成为生产中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4.
飞机结构件曰趋大型化、复杂化,这对数控加工装备和数控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数控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亚微米级,但飞机结构件由于尺寸较大、易变形,其加工精度仅能达到0. 05-0.2mm,距数控加工精确制造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结构特点、装备要求、工艺方法等万面,对大型航空结构精确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指明了提高精确制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图1所示零件,材料LY12-CZ管料(YB612-66),长度273毫米,孔径φ32毫米,要求光洁度▽7。过去采取扩孔、半精镗和精铰三道工序,加工工时约1小时,质量也不稳定。现采用自行研制的深孔镗刀,加工工时只需要5分钟左右,加工精度可达2级,锥度、椭圆度等误差均在0.01毫米之内,表面光洁度▽8。用这种镗刀加工同类材质的φ18×500毫米的工件,以及镗φ19×55毫米的台阶孔,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精化普通精密机床亚微米级加工 本成果主要用于经精化的普通精密机床对有色金属零件进行亚微米级加工,其检测技术对其他材料的精密、超精密加工同样适用。 本成果基本特点是通过机床主轴、导轨精化,亚微米级微进给装置,金刚石刀具刃磨三大环节实现精密机床进行亚微米级加工,本技术经济实用,实施经费少(6万元),周期短(6个月),有推广应用价值。 微进给装置:分辨率0.1μm,静态精度0.2μm,动态精度0.4μm。 被加工有色金属零件精度:圆度0.15μm~0.19μm,直线度0.3μm/100mm,轴向尺寸控制精度0.4μm(20μm进给范围内),粗糙度Ra≤0.06μm。 碳纤维/酚醛树脂喷管整体模压 本成果可用于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耐烧蚀及绝热件。 本成果在金属喷管壳体中直接将碳纤维/酚醛树脂压制成型,工艺简单。 烧蚀层扩散段与绝热层背衬用同一种材料,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与金属喷管体的结合力与可靠性。采用金属壁开槽和中间过渡层技术提高了制品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并降低了模压件的内应力。 技术要求:碳纤维与酚醛树脂质量比为60:40;处理剂为KH—550。 本成果经济效益好,可推广应用。 李连清  相似文献   

17.
大型卫星结构件加工过程中面临多次吊装和转移风险,针对“卫星不动,工具移动”制造方法定位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可移动混联机器人加工大尺寸结构件的新方法。基于全向移动平台与机器人视觉引导相结合的粗-精定位策略,采用初步定位和精确定位的“两步定位法”提高移动式混联机器人加工的定位精度。构建可移动混联机器人加工系统,并在大型卫星结构件上开展铣削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移动式混联机器人提高了卫星舱体功能面的加工精度,1 600 mm×800 mm范围内4个压紧点的加工平面度达到0.08 mm,共面度达到0.2 mm,距离公差为0.6 mm。混联机器人的高刚度特性为实现卫星舱体高精、高效的原位加工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滚切式刨刀     
我车间接受一批1Cr18Ni9Ti 薄板零件的加工任务,零件尺寸为7×145×690毫米。原在平面磨床上加工,一是不好夹持,二是达不到光洁度要求。车间刨床组的同志,在党支部领导下,群策群力,反复试验,终于改制成功了一种滚切式刨刀,刨削光洁度可达▽7以上,刀具刃  相似文献   

19.
某型机18框上半框零件由于外形结构尺寸大、多腔,数控加工过程中零件变形大,加工质量不易保证。该零件经首件数控试切及鉴定,零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及装配要求,通过使用hypermill编程软件,编程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缩短了零件的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20.
某型航空发动机主轴滑油采用弹性涨圈密封,涨圈成型的好坏决定了滑油的密封效果。原涨圈椭圆成型采用热定型工艺进行,定型尺寸不稳定、零件合格率低。拟采取直接加工椭圆的方式替代原有热定型工艺。为了得到自由状态下的涨圈椭圆模型,采取有限元分析方法与三维建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得到涨圈自由状态下的椭圆三维模型。经数控编程加工验证,该方法求出的椭圆模型能保证涨圈开口闭合后的圆度在0.05mm以内,满足实际加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