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一位印度空间官员声称,用卫星一两年所获得的收益就能完全收回对卫星的投资。因此,印度从七十年初开始空间活动起,就集中国家有限财力研究和发展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以及通信卫星。印度已由苏联代发射了两颗资源卫星,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资源卫星的国家。第一二个国家是美、苏。1986年印度将让苏联代射第一颗半实用的地球遥感卫星。对印度第三颗资源卫星的设计参数、性能及发射目的,已在第三十四届国际宇航学联合会上由印度负责遥感卫星计划主任S·卡里那拉曼作了报告。现仅将其介绍的地球遥感卫星IA部分,择译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7年成功发射以来,人类就在不断扩展空间探索和空间应用的范围。目前航天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通信、遥感、导航和科学探测,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和信息传递的手段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宇宙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能量资源和物质资源远远超过地球,空间资源利用成为人类开发利用太空的梦想,也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太阳能是地球空间最为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进行大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里,美国航宇局发射了三颗“陆地卫星”,证明了空间遥感是勘测和管理地球资源的极为有效手段。同时,该局又发射了一颗“海洋卫星”。通过这两种不同的遥感卫星,对整个地球的陆地和海洋有可能进行全面的观测,尤其是在“海洋卫星”上采用了微波遥感技术,使空间遥感发生革命性的进步。此外,美航宇局还发射了气象和环境监视卫星,诸如雨云与泰罗斯-N、热测绘、地磁观测以及  相似文献   

4.
空间探索     
《国际太空》2012,(8):1
编者按: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一些航天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成为人类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一个重要手段。1959年1月2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探测器—月球-1以来,人类已相继发射了拜访月球、太阳系各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等多种空间探测器,有的空间探测器甚至还飞到太阳系以外去揭示更遥远的深空奥秘。通过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太阳  相似文献   

5.
一、可见光相机性能及设计分析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HRV)是马特拉公司为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斯波特卫星系列研制的一种地球资源遥感器。由于 SPOT 卫星的目的是建一种从空间取得对地观测数据的平台,以进行地球陆地应用研究,对农业、森林等可更新资源的评价;矿物、石油资源的开发以及地图测绘。  相似文献   

6.
刘佳 《国际太空》2014,(2):28-31
2013年,世界遥感卫星技术发展较快,全球共发射了22颗遥感卫星,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卫星的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并正在建立全球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将为数字化地球和信息化社会提供更加精确的地球信息。  相似文献   

7.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以中国为主、巴西为辅研制的中国第 1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它于 1999年 10月 14日顺利升空 ,第 2天 ,中国地面站就接收到该星传回的良好的地面图像。到 2 0 0 0年 12月底 ,卫星已在空间运行了 1年多 ,中国 3个地面站和应用中心获取了该资源卫星 9万多景遥感数据 ,经处理后得到了中国许多地区的各级遥感产品 ,供有关应用部门分析使用。它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使用中国研制的卫星获取实时遥感数据的开始 ,特别是首次直接获取了中国西部边陲地区的遥感图像资料 ,为开发西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 概况“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相似文献   

8.
小草 《国际太空》1994,(6):11-13,21
俄罗斯航天局于1992年成立后即着于制定新的空间计划,地球遥感是其。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这部分计划时,俄航天局对于与世界遥感系统的接轨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原苏联于60年代开始地球资源的空间遥感,1969年发射首颗流星号气象卫星,后来发展成全规模气象卫星系统,一直工作至今。70年代和80年代,原苏联研制了致力于全球陆地和海洋遥感的系列卫星,为科学研究和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管理及各种应用提供了大量数据。80年代末,原苏联地球资源和环境监视遥感卫星系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源一F卫星照相系统是原苏联发…  相似文献   

9.
法国的“斯波特”(Spot)民用地球资源卫星拍摄了苏联摩尔曼斯克和塞维罗莫尔斯克的军舰、飞机和核武器贮存设施以及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的详情。这些照片显示了民用遥感卫星在提供苏联军事设施详情方面所具有  相似文献   

10.
一、开发利用空间海洋学技术空间海洋学在今后十年内将会得到重大发展。这种技术在目前正在研制的ERS-1(欧空局地球资源卫星-1)、Todex-Poseidon(法、美合作海洋观测卫星计划)、NROSS(美国海军遥感海洋卫星)、J-ERS1(日本地球资源卫星-1)卫星计划项目中以及在ARGOS系统中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为适应海洋学活动的发展,配合  相似文献   

11.
苏联一直利用卫星和“联盟”、“礼炮”载人飞船进行遥感活动。苏联跟美国不同,它自1961年首次发射“东方-1”以来实际上保持一项从没有中断的载人空间飞行计划。遥感飞行任务用的卫星包括许多多种用途的“宇宙号”系列和气象卫星的“流星号”系列。“宇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空间局(CSA)将在1994年发射雷达卫星,它的分辨率为10米,是加拿大最先进的遥感卫星。星上装有合成孔径雷达和强大的微波辐射计。卫星将每天从500公里高的轨道上昼夜24小时地拍摄地面照片。它不受天气影响,也能穿过云层和黑夜进行对地观测,是一种全天候的雷达观测卫星。该星与今年苏联发射的“钻石”雷达卫星、欧空局发射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和明年日本发射的第一颗地球资源-1性能相似,只是分辨率有所不同,苏联和欧空局的卫星分辨率为15米,加拿大和日本的卫星分辨率为10米。  相似文献   

13.
六月十九日,印度用欧空局的阿里安火箭发射了其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艾普尔”(Apple),这颗卫星的发射是印度向同步通信卫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印度空间活动的经历是从研制360公斤重的“阿里亚哈塔”科学卫星开始的。根据印苏合作计划,这颗卫星于1975年由苏联免费发射。从此,印度拥有了设计卫星和制造卫星的能力。接着,在1979年6月发射了一颗重447公斤的地球资源卫星——巴斯卡拉。星上的主要遥感仪器是两台电视摄象机和两个微波辐射  相似文献   

14.
苏联现正期待出售于1991年3月31日从拜科努尔空间中心发射的“钻石”大型地球资源卫星发回的图像资料。制造这一卫星的苏联切洛迈机械制作科学机构,已表明他在进行高性能的后继星的预备设计方案的研究,但面临资金困难,正准备将其纳入美国的“行星地球使命”计划中去。“钻石”卫星图像的销售计划,可算得上苏联最大的空间商业计划。“钻石”卫星获取的图像资料曾销售给西方两家公司。与苏联空间  相似文献   

15.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发射了自己制造的卫星。卫星和航天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地球资源开发,同时也导致了太空军事活动和外层空间武器的发展。军用卫星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了空间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联1984年用于军事和民事空间活动的经费约350亿美元,是美国(160亿美元)的两倍多。苏联1984年用于载人空间活动的经费约60—70亿美元,而美国用在这方面的经费为30亿美元。苏联计划在八十年  相似文献   

17.
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是指利用高灵敏度接收机通过接收场景和目标的自然微波辐射来提取目标信息的一种遥感手段。被动微波遥感又称微波辐射计遥感。人类利用微波辐射计从空间进行对地遥感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星载微波辐射计已经成为气象和海洋卫星的主载荷,在数值天气预报、海洋环境监测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进展,以及被动微波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问题,针对中国星载被动微波遥感的定量化应用,在数据与数据处理流程,算法标准化、亮温和反演参数的定标/检验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望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被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最大限度地提升星载地球被动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18.
从1977年开始,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就对地球遥感卫星用的所有分系统进行研究,并引进建立了美国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现已掌握了利用先进计算机判读陆地卫星照片的技术,并把照片提供给日本防卫厅,作为监视苏联远东军事部署的重要参考资料。自1986年起,日本开始研制自己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1A”。目前,这颗地球资源卫星上92%的部件是日本自己研制的。日本的这颗地球资源卫星(ERS-1)是海洋观测卫星的后继星。日本决定于1992年1~2月间用H1火箭发射它,主要任务是收集对探测  相似文献   

19.
印度航天委员会主席拉奥说,印度空间研究局决定于8月29日在苏联拜克努尔发射场用苏联的东方号运载火箭将一颗重990公斤的IRS-1B地球观测卫星送入距地球2970英里的极轨道,从9月底转入商业性运用。届时能接收法国斯波特卫星或美国的陆地卫星的数据的地面站,在印度空间研究局指导下,对有关设备稍作改动即可直接收到印度的卫星图象。印度IRS-1A遥感卫星的设计寿命为3年,预期到1992年年中仍能正常工作,其发送的所有数据只有印度的一些地面站才能收到。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份关于苏联航天活动的报告称,苏联之所以能成功地把人和物送入轨道,其原因是苏联采用了“通用发动机”(Gene-ral motors)的发射方案。据一篇重点介绍苏联在地球外工作方面居世界领先程度的《1986年的苏联航天》文章称,苏联采用“通用发动机”的方案,大量生产既简单又廉价的空间硬件。这样做的结果,苏联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