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DIELECTRIC MODELS600D气泵是雷神一次雷达的附属设备,用于波导充气。波导是一次雷达高频信号的传输媒介,为使信号传输效率达到最佳,需要向波导内打入一定气压的干燥空气,减少水分对高频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而且,这样做一来可以防止波导进水,二来可以方便地检查波导的密闭性。但是,  相似文献   

2.
对厌氧胶、元机胶在设备制造和维修中的优越性进行了阐述。通过实例说明了用于设备制造可以降低材料消耗,减轻设备重量、提高经济效益;用于设备维修,对一些铸件的破损,裂纹、气孔、砂眼的修补,其效果是显著的,只要合理选择粘接结构与胶种,则可保证粘接强度,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介绍了几类航天上可用于连接与分离的非火工装置,如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连接释放装置,石蜡驱动器,低熔点材料释放装置。非火工装置具有冲击力小、无污染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非火工装置的这些优点正好是火工装置的不足之处,所以在不能使用火工装置的条件下可以考虑使用非火工装置。文章对接分离装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介绍了几类航天上可用于连接与分离的非火工装置,如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连接释放装置,石蜡驱动器,低熔点材料释放装置。非火工装置具有冲击力小、无污染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非火工装置的这些优点正好是火工装置的不足之处,所以在不能使用火工装置的条件下可以考虑使用非火工装置。文章对接分离装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氢氧推进剂在轨加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深空探测和大型空间站的建设,有必要对氢氧推进剂的在轨加注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对比,重点分析氢氧推进剂在轨加注遇到的若干热力学和流体力学问题。首先介绍了可以用于氢氧贮箱蒸发量控制的被动热防护技术,目的是实现推进剂的长期在轨贮存。其次,对9种常用的常规推进剂在轨测量技术进行比较,得出适用于氢氧贮箱内剩余推进剂的测量方法。最后,针对在轨低温推进剂的气液分离问题,分析了正推法和表面张力贮箱在氢氧贮箱气液分离中的适用性。通过对氢氧推进剂在轨加注关键问题的调研和论证,为我国氢氧推进剂在空间环境下的长期在轨使用和再加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弗利亚(FREJA)卫星为瑞典和德国共有,由瑞典空间公司设计、制造和操作管理。星上部分仪器设备来自美国、丹麦、中国和法国。弗利亚卫星主要用于研究极光,星上装有的多种设备用于进行电场、磁场、粒子、等离子等方面的试验。 弗利亚卫星是一个指向太阳的旋转体(10转/分钟),卫星主体呈圆盘状,直径2.2米,质量为259千克。 弗利亚卫星与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分离后进入初始轨道,轨道倾角为63°,近地点为210公里,远地点为329公里。为使卫星在太空运行较长的时间,以完成预期的科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9,(3):45-45
NASA用于观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轨道碳观测台”(OCO)卫星2月24日在发射时因火箭故障而未能实现入轨,掉到了南极附近的海中。发射是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的,使用的是轨道科学公司的“金牛座”XL火箭。火箭在起飞3分钟后出现严重问题,用于在上升阶段保护卫星的蚌壳式整流罩未能按预定程序分离。  相似文献   

8.
遥测技水可以较通俗地理解为遥远测量技术。遥测系统是一种工程应用型的信息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调制、发送部分和接收、解调、处理部分。它既可用于宇航、军事工业领域,又可用于民用工业。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分量雷达辐射源信号难以有效检测与分离的问题,提出了时频变换结合时变滤波的方法。通过图像分割中的区域生长法在时频平面对各分量进行检测,对其中的线性调频分量采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进行优先分离,再对时频或频域没有耦合的分量进行滤波,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划分分类线,用于时频耦合分量的分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多分量信号进行有效的检测与分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发射的神舟4号上进行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它是一项利用电泳的方法将生物样品分离提纯的实验。采用的设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电泳仪,使用的实验生物样品为细胞色素C和小牛血红蛋白。在神舟4号飞船发射  相似文献   

11.
导弹级间火工分离装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目前已有的导弹级间火工分离装置进行了分类讨论,重点分析了爆炸螺栓、解锁螺栓、分离螺母、聚能切割索、气囊式炸药索、膨胀管等火工装置的原理及特点,对典型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火工分离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导弹飞行过程中存在扰动因素影响时两级轴线出现偏差的情况,建立了无滚转导弹的偏差分离模型。基于此模型,对常风、发动机推力偏差、连接误差等3种扰动下的导弹级间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仅存在垂直风影响时,导弹俯仰角增大较多,分离过程时间减少,发动机推力正偏差和横移加快弹体分离,发射时助推级俯仰角不变,不同主级连接误差对分离过程时间影响微弱。计算结果与飞行力学理论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偏差分离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时频域重叠干扰信号,提出了频域甄别方法与分离算法。先通过分析所接收干扰信号的频谱,将整个频段分割为一个或多个子带,对每个子带内是否有频域重叠进行甄别判断;对于存在频域重叠的情况,通过波束形成技术,以波束接收的方式将子带中的重叠信号在空域分离。最后,将相同入射方向的频段进行拼接。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辛基二茂铁工业品与本实验室前期分离得到的三种一元辛基二茂铁混合制剂(C8-Fc)为原料,以β-环糊精包结硅胶得到包结分离柱Immo-CD-1,确定了包结分离制备高纯度辛基二茂铁同分异构体的原料;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包结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最佳条件,发现水分含量对于分离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经Immo-CD-1柱分离得到纯度为97.2%的(4-辛基)-二茂铁、纯度大于96%的(3-辛基)-二茂铁以及(2-辛基)-二茂铁和(3-辛基)-二茂铁的混合物;利用类似的方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主体材料制备包结分离柱Immo-CD-2,并对上述所得到的(2-辛基)-二茂铁和(3-辛基)-二茂铁混合物进行包结分离,经优化分离后,得到纯度大于95%的(2-辛基)-二茂铁。  相似文献   

15.
电分离连接器是否成功分离是卫星与火箭分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以某小卫星为工程背景,根据电分离连接器具有电分离(正常)和机械分离(非正常)两种工作模式,给出了小卫星在正常分离模式和非正常分离模式下的分离时序,建立了两种分离模式下的分离力学模型,开展了电分离连接器分离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分离模式下,分离不存在干扰;非正常分离模式下存在少许分离干扰,但卫星可以实现安全分离。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弹簧效能系数折减法对某大型整流罩的弹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合理简化,然后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CEL)算法对其地面分离试验进行仿真预示,获得了整流罩分离过程中的流场分布规律和分离特性,并分别与传统方法及地面试验进行对比,发现基于CEL算法的仿真结果比传统方法更接近试验结果,可作为工程应用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流-固耦合分析模块CEL仿真计算了整流罩平抛分离过程,对比研究了气动载荷对整流罩分离过程的影响,并与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离初始时刻罩内负压所产生的气动载荷严重阻碍整流罩的正常分离,造成整流罩与内部有效载荷的碰撞干涉。仿真计算可为今后整流罩地面分离试验验证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正  崔祜涛  田阳  饶炜  董捷 《宇航学报》2022,43(1):81-90
针对天问一号着陆器大底分离过程,建立大底分离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分离安全性,基于分析结果设计了大底分离策略.利用大底分离动力学模型和近距离扰动气动模型,分析了分离过程的相对速度和姿态运动规律,根据大底与着陆器的正分离要求确定了大底分离的最小弹射速度.考虑到着陆器姿态运动影响分离安全性,对着陆器施加角速度阻尼控制并限制了最短...  相似文献   

19.
贾如岩  江振宇  张为华 《宇航学报》2015,36(11):1310-1317
采用耦合求解轴对称非定常NS方程与一维分离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对多级火箭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依据仿真结果描述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流场的两种典型结构:内部为喷管扩张段流动分离以及外部为级间缝隙横向喷流与超声速外流的干扰流场;给出两种典型流场结构中位于上面级弹体表面(喷管内)的流动分离点位置以及壁面压力分布随仿真时间的变化;初步估算流动分离线偏斜时内外流动分离区域对上面级弹体的干扰力矩。通过分析数值模拟与力矩估算结果,发现在低空级间热分离内外流场中流动分离激波后方形成的高压区域是上面级所受干扰力矩的重要来源。研究结论可为级间热分离过程干扰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方向,为级间热分离时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据的合理性检验与误差分离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导系统工具误差分离的工作是一个很细致又很严密的工作,为此必定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检验,并寻找合适的误差分离方法。文中对遥测数据与外测数据提供了合理性检验的方法,并对利用验前信息与不利用验前信息的两类工具误差分离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定这两类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