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新疆地区的住宅阳台近十多年的设计和使用状况分析,根据有关空间设计的原理,提出阳台设计和改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上面级发射中高轨道卫星外热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卓林  江海  陈少华  金迪 《宇航学报》2018,39(10):1107-1115
研究发射轨道的外热流是卫星热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针对上面级发射轨道的特点和卫星姿态,推导出上面级滑行段和点火段瞬态及平均外热流计算公式。以北斗三号中轨导航卫星为例,给出了阳光和轨道面夹角随太阳黄经和升交点赤经的变化关系,以及最长阴影时间、滑行段旋转角速度约束条件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上面级阶段卫星的极端外热流工况并给出了外热流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TERATECH公司研制的肖特基二极管,设计了一种星载183GHz分谐波混频器。长9mm、宽0.42mm的混频器电路被放置在腔体中,包括波导过渡到微带的本振和射频频率匹配部分。仿真结果表明本振功率仅为3mw时,变频损耗在173GHz~193GHz频率范围内小于9dB,变频损耗幅度平坦度小于1dB。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天器内部空间等封闭环境下电磁波的多径传播特性和阵列天线单元间的耦合效应,本文研究采用寄生阵列,通过控制寄生阵列单元负载的电抗实现高效率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方法。通过多端口微波网络建模,分析了寄生阵列天线方案相较于传统相控阵天线方案的能量传输性能和效率最大化机理。设计实现了基于射频开关切换的可调反射负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寄生阵列反射负载自动控制系统和传输效率优化程序。基于该系统和程序,在1m 边长立方体的金属边界封闭空间实验环境下,测试了不同单元数可重构寄生阵列无线能量传输的性能和快速优化方法。测量结果表明增加寄生天线单元数目能够显著提高能量传输效率,从而提供了可重构寄生阵列传能技术实用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工程应用角度讨论了战术导弹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准则。具体涉及到元器件选用,降额设计,容差设计,冗余设计热设计,简化电路设计,提高接点可靠性设计,三防设计,防冲击和振动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和软件可靠性设计等诸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遥测信号接收多是在开阔场景进行,被测对象除了在起飞或降落时短暂低仰角,大部分时间其信号是视距传输,其遥测信道近似于高斯白噪声信道。随着遥测应用场景的逐步扩展,封闭场景下的遥测需求逐步被提出,应用模式和信道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针对某封闭场景,分析常规遥测接收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种双天线加盲均衡的分集合成和接力接收方案,有效解决了封闭场景下的遥测信号中断问题。方案成功应用于某测试系统,实测结果表明,方案能够极大提升遥测系统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7.
王晓梅 《上海航天》1995,12(5):19-22
结合近程战术地地导弹控制系统滚动回路的设计,讨论了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针对导弹的弹体滚动运动参数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的特点,将回路校正网络设计为变参数校正网络。设计中,使用IEAS语言编程对滚动回路单通道和控制回路三通道进行计算机仿真,经多次协调设计,结果令人满意。给出了部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
卫星星座系统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陈琪锋  戴金海 《宇航学报》2003,24(5):502-509,533
分析了卫星星座系统设计包含的星座设计、卫星设计、发射选择等学科之间的耦合关系,特别是卫星各分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包括发射费用分析、成本分析在内的卫星星座系统多学科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布式协同进化MDO算法,将星座设计优化和卫星的设计优化在自治基础上充分协同,对一个同时包含离散/连续设计变量、需进行星座结构和参数同时优化的虚拟的海洋监视卫星星座系统进行了多学科设计优化。算法对离散设计变量采用二进制编码,连续设计变量采用实数编码,并分别采用相应的进化算子。采用最大长度编码,根据一定的规则确定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来处理结构和参数同时优化引起的设计变量维数可变的问题。设计结果显示了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优势和分布式协同进化MDO算法对卫星星座系统这样的复杂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李宁 《质量与可靠性》2010,(4):25-27,32
只有开展健壮设计,提高设计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本文通过对健壮设计方法体系中典型、有代表性的系统设计方法,参数设计方法,设计FMEA方法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只有根据产品各个设计阶段工作的侧重点及特点,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一种设计方法,或者几种设计方法交互使用,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科学的、有效的设计方法,推广应用到产品的设计中去,以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温秋生  王玉 《航天制造技术》1997,(4):55-56,F003
按“工装设计流程图”进行工装设计,充分利用工程扫描仪可大大筒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在介绍“流程图”部分内容及要求的同时,重点介绍工程扫描仪在CAD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一些安全性设计实例帕的分析来建立安全性设计的概念,论述安全性设计在型号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分析认为,安全性设计应以总体、系统设计师为主,并从设计初期抓起。  相似文献   

12.
多核处理器S698P-SOC的数据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核和多处理器系统中,数据一致性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影响数据一致性的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处理器体系结构,Cache算法和软件设计.本文介绍了S698P-SOC多核处理器的体系结构,Cache算法和数据一致性保持机制,讨论了一般情况下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介绍了硬件对软件数据一致性设计的支持,并给出了软件设计时的设计要点.相关的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宇航钛合金气瓶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有限元法对7升TC4钛合金气瓶进行应力分布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并用水压爆破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结构优化设计使气瓶接嘴部分最大经向应力降低136MPa,约13%,7升气瓶减重210g,约7.7%,提高了气瓶的实际水压爆破压力。  相似文献   

14.
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MMS)任务利用椭圆轨道远地点附近的正四面体航天器编队,协同完成对地球磁层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的测量和分析。采用基于轨道根数的相对运动模型,分析了主航天器轨道根数对J2项影响下四面体平均性能指标——质量因子均值和平均边长均值的影响规律,并由此提出一种编队轨道优化设计方案,将其应用于第1阶段MMS任务的四面体构形设计中。该方案的设计变量包括主航天器的6个轨道根数和3个从航天器的15个相对轨道根数(除相对半长轴外),目标函数既考虑到四面体编队的平均性能,又兼顾了3个从航天器相对运动的受摄影响。仿真算例显示,在不施加主动控制的条件下,利用该方案设计远地点附近平均性能保持最优的四面体编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的高校大规模发展,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针对目前我国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应加强美术技能课教学,并处理好美术技能课与设计专业课、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的关系.同时也分析了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美术技能课教学,美术技能训练应融入到工业设计艺术的本质,不应在技...  相似文献   

16.
PC-PLC构成的远程自动监测系统通讯之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以PLC(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的通讯问题及相关设计;分析了微机与MODEM间速度匹配的实现、数据通讯设计;讨论了系统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深空探测器热控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外深空探测器热控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调研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空探测器的热控系统设计特点,为我国深空探测器热控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的高校大规模发展,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针对目前我国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应加强美术技能课教学,并处理好美术技能课与设计专业课、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的关系。同时也分析了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美术技能课教学,美术技能训练应融入到工业设计艺术的本质,不应在技术训练的层面上徘徊。应将美术技能训练看作是学生的审美训练和提高造型训练、创造能力训练的措施及手段。  相似文献   

19.
空间小推力发动机推力室喷注器的设计与身部冷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空间小推力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空头部喷注器设计的某些特点和身部冷却的一些问题,具体地讨论了几种喷注器设计方案和简述了身部液膜/辐射冷却的机制,并给出某些情况下估算壁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国际空间站”系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嵬娜 《航天器工程》2012,21(2):94-100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分析了"国际空间站"系统设计的特点和不足,其中包括重视成熟技术和冗余设计,众多系统故障暴露出技术薄弱性,机器人系统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以及许多先进技术规划未能实施;提出了发展中国空间站的启示与建议,如借鉴国外协力合作系统先进设计经验和科学评估安全性方法,权衡技术继承性与先进性,注重空间站系统设备的设计、维修、机器人开发和延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