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振动试验夹具在可靠性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振动试验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对夹具参数的确定进行了分析,结合可靠性试验的工程实际讨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宽弦风扇叶片中采用的圆弧形燕尾榫连结构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设计了1种双榫头的低循环疲劳试件及夹具,该试件具有可以避免试件上打孔、所受载荷单一、节省试验时间等优点。利用通用软件ANSYS对试件及夹具进行了3维接触应力分析,得到了试件及夹具上的应力分布规律,证明了该试件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考虑多轴应力对寿命的影响,对试件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用4种方法预测了试件的疲劳寿命并与初步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4种预测方法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Neuber法和等效应变法应用较方便且预测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试验载荷谱、激励方式、夹具设计技术、振动控制等四个关键技术。介绍了飞机结构件振动环境与其它载荷及环境的综合试验,同时对振动环境试验的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振动冲击试验夹具设计制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国内外典型振动、冲击试验夹具的特点和大量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夹具的基本形式、设计和制造方法、以及动态测定技术等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工程工艺罩振动环境试验,探讨了超大型结构振动环境试验技术,比较了几种振动环境激励方案,确定了对于工艺罩这类超大型结构件的振动环境以单振动台加水平滑台的激励方案,并且确定了夹具设计原则及对夹具设计方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设计,并成功应用于某工程工艺罩振动环境试验。  相似文献   

6.
钟莉  谭三五 《推进技术》1993,14(5):39-41,7
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选用的固体火箭各级发动机壳体,药柱及整机固有频率和振型,并计算了火箭固有振动特性,为发动机冲击试验,今后的模态和振动试验提供了参考数据。这些数据是选择测试设备及量程,激励方式及位置,测点布置及试验夹具设计等测试技术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薄壁类工件由于其刚性较差,在铣削过程中相对于厚壁工件来说更易产生振动,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颤振。从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吸振原理出发,根据有限元分析和模态试验结果设计了抑振辅助夹具。所设计的辅助夹具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装置、结构简单、易安装、灵活方便且适用性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抑振夹具后,机匣零件铣削过程中系统的低阶振动幅值降低了90%,高阶振动幅值降低了70%,刀具和工件的耦合振动幅值降低了80%。  相似文献   

8.
曹琦  邵闯  姚起杭 《航空学报》1998,19(4):405-409
从总体思路、夹具设计、载荷耦合影响消除等方面阐述了振动分别与疲劳载荷及多点静载的复合加载技术,并分别应用于两个型号结构件的振动环境试验。试验曲线表明提出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针对转子叶片叶根缘板过渡处高应力比弯曲振动疲劳问题,采用转子叶片结构细节刻画方法设计了特征模拟件,实现了对叶根缘板过渡特征的几何刻画和应力分布模拟。基于模态差异化方法,设计了试验夹具及调频质量块。搭建了模拟件双轴弯曲振动试验系统,试验过程中试样处于高频弯曲振动状态下(>1kHz),测得的试样考核点弯曲应变幅稳定,所搭建试验系统实现了轴向拉伸-高频弯曲振动的转子叶片典型双轴载荷施加。试样宏观断裂位置与有限元计算最大应力点一致,对断口进行了宏/微观分析确定了试样断口疲劳源与裂纹扩展特征,证明采用结构细节刻画方法进行试样设计的合理性及所搭建试验加载系统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机床夹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机床夹具的特征,指出机床夹具特征相似可描述为结构相似和功能相似两个方面。根据基于实例推理方法,研究了机床夹具设计中的实例库设计、检索方法、检索算法等关键技术。介绍了我所与南航联合开发的基于UG平台的专用机床夹具CAD系统基于实例推理的设计向导技术特点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原有的冲击后压缩试验夹具无法防止薄板的整体失稳,为了获得正确的破坏模式,通过有限元分析设计了新的试验夹具。试验证明了新夹具的有效性,没有改变试件原有的应力状态,可以获得与标准试验相同的破坏模式。对比了不同铺层比和不同材料复合材料薄板的冲击后压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铺层比对冲击后压缩强度的影响很大,不同铺层比层合板的冲击后压缩破坏应变基本一致,织物铺叠层合板的CAI性能略与单向带铺叠的层合板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1200℃高温环境下板结构热模态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大方  王岳武  商兰  蒲颖  王怀涛 《航空学报》2016,37(6):1861-1875
高超声速飞行器高马赫数飞行时,翼、舵及垂尾等板形姿态控制结构将会面临极为严酷的高温环境,为了获得难于实测的结构在高温与振动复合环境下的热模态参数,本文将瞬态气动热试验模拟系统与振动试验系统相结合,建立了高温热/振联合试验测试系统,实现了高达1200℃热环境下矩形板结构的模态频率等关键振动参数的试验测试。同时,对矩形板结构的热模态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试验中通过自行研制的耐高温陶瓷导杆引伸装置将结构上的振动信号传递至高温热场之外,使用常温加速度传感器对振动信号进行参数识别;并运用时-频联合分析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文所获得的高温环境(200~1100℃)下矩形板结构的模态频率的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取得了比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本试验方法的可信性及可用性。本研究结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翼舵结构在高温环境下的振动特性分析以及安全可靠性设计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手段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异形型腔电解加工阴极设计和加工过程仿真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上利用PDETool工具箱编制了有限元求解和动态加工仿真程序,针对某型发动机扩压器叶间流道异形型腔设计制造了阴极和工装夹具,选择并优化了加工参数,试验加工出的型腔试件能均匀留出0.15~0.30 mm的加工余量,满足了实际加工的工序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主要针对线性摩擦焊制备整体叶盘的方法,利用在研发动机结构形式,设计了模拟样件;结合焊接设备、焊接夹具现状,设计了多种焊接接头,并进行了分析择优;采用强度分析和振动分析等手段,确定了焊缝位置范围;通过模拟样件的振动疲劳试验,对不同焊缝位置进行了性能评价,获得了较优的焊缝位置,为后续开展整体叶盘线性摩擦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设计和性能考核试验表明,焊缝位置在43 mm处较优.  相似文献   

15.
对某型飞机连接件疲劳试验厚板试件进行受载分析并对典型的脱落螺栓头失效件进行了金相分析,通过试验提出提供更大刚度支持,设计了专门复合夹具,解决了失效问题。研究结果为拉剪搭接形式的航空连接结构件的失效预防提供了试验支持,同时对于厚板连接件的疲劳试验方案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凤山 《航空学报》1990,11(11):630-636
 <正> 带有发动机吊舱的机翼颤振临界参数是悬臂在柔性支柱上短舱质量的固有振动模态。以前的做法是认真地设计和分析,以确保满足颤振分析对支柱特殊频率的要求,然后,做悬臂情况下,发动机短舱的振动试验来论证从分析得到的这些参数是否正确。 目前,已经研究出一种分析方法,从修改飞机分析结果去匹配飞机的地面振动试验结果入手来识别这些短舱模态。并已经成功地应用该方法来代替单独的舱/支柱的地面振动试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方差分析的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外物撞击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  张强波  张霞妹 《航空学报》2021,42(5):524196-524196
航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风扇外物撞击事件的检测与识别对飞机飞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风扇叶片外物撞击试验平台模拟真实发动机受外物撞击的过程,研究风扇外物撞击规律与检测识别方法。针对航空发动机的机载参数和加装振动参数对风扇外物撞击事件识别难度高与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开展了基于非接触风扇叶片叶尖振动测量的外物撞击检测试验,提出了基于非接触叶尖振动位移方差威布尔分布函数极大似然估计与自动门限检测系统的风扇叶片外物撞击自动门限识别方法,并获取了风扇转子不同转速下外物撞击叶尖振动位移方差识别门限值。选取风扇转子转速为3 000 r/min状态下,直径为16 mm、质量为2.9 g的外物弹体撞击风扇叶片的振动位移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高速摄像系统对该方法识别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非接触叶尖振动位移方差分析法能够准确识别风扇叶片外物撞击事件、撞击叶片编号与撞击叶片数。  相似文献   

18.
复杂薄壁工件是航空发动机中的一类关键、重要零件,如何抑制因其弱刚性、材料难加工、强时变特征导致加工过程产生的变形和振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夹具的合理布局及提升装夹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加工振动。目前,夹具系统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制约智能加工技术实现的主要瓶颈。研制能够自适应薄壁零件复杂工况的夹具设计成为研究热点。从工件-夹具动力学建模,夹具布局优化、夹紧力优化以及目前自适应夹具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今后自适应夹具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具有真实零部件几何特征的试验件,采用干喷丸、湿喷丸方法完成薄壁空心试验件表面强化并开展振动疲劳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未采用表面强化处理的试件疲劳寿命最短;干喷强化试件寿命居中,且相同试验条件下干喷强化试件寿命是前者的10.4倍;湿喷丸试件寿命最长,是相同条件下干喷强化试件寿命的3.3倍以上。该研究成果对优化薄壁空心结构表面强化工艺及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低压涡轮叶片高温振动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高频感应加温原理,考虑集肤效应、端部效应,设计了高频感应加温系统,获得了均匀的温度场;通过夹具定位系统的设计,保证了更换叶片时温度场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利用理论研究结合有限元仿真,获得了高温状态下叶尖振幅与最大振动应力的关系,实现了高温环境下通过叶尖振幅对振动应力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低压涡轮叶片的高温振动疲劳试验,获得了最低疲劳极限,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