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实现了Aeroflex的IFR6000型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全自动校准流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动校准装置及软件方案。该方案在实现过程中,解决了RF多路复用开关设计、矩阵开关设计、插入损耗、包络提取、特征提取、内存管理等技术难点,考虑到全自动流程的设计要求,使用Step方式,顺序执行测试步骤,自动切换复用开关及矩阵开关,最终实现了无需人工操作的全自动化校准装置,将测试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至3小时内。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纤陀螺测试过程中,测试项目多、步骤复杂、测试时间长、人为记录数据容易出错等问题,在分析测试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多通道并行测试方案,设计测试工装、电缆、电路等硬件系统,开发相应的测试软件。与单只光纤陀螺测试方法相比,能够有效地减少光纤陀螺的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飞机大修过程中传统的线缆绝缘检测需要大量的人工重复工作、测试人员用工多、测试项目无法自动执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线路切换的智能电缆绝缘检测系统。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绝缘检测模块、高压输出切换矩阵、嵌入式控制主机等。控制主机通过GPIO与线路切换矩阵相连,线路切换矩阵按照要求将测试高压送给指定的线缆,控制主机接收来自绝缘电阻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软件部分具有待测线缆选择、检测参数调整、检测执行以及检测结果记录分析等功能。实测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满足检测误差要求,可自动执行系统的自动化检测流程,检测过程更加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陈果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2):241-254
针对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建立了一种通用的复杂转子-支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转子和机匣系统进行建模.支承系统采用集总参数模型,计入了滚动轴承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非线性,定义了多种支承和连接方式,以适应多转子和多机匣的复杂结构建模.运用数值积分获取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针对两个实际的航空发动机转子实验器,建立了整机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整机模态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新一代测控技术,构建了基于PXI总线标准,由信号适配器、矩阵开关、可视化虚拟数据采集系统和通用总线监控系统组成的标准化通用测试平台。同时介绍了ARINC429总线数据按照规则进行解析的方法。其技术思想和方案对于复杂电子设备的通用测试设备的研制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特性及应变能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整体传递矩阵法对某型发动机转子—支承—机匣—安装节系统进行了整机临界转速及应变能分布的计算与分析,并与整机振动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按照GJB151A-97要求进行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度项目的电磁兼容测试时,穿墙电缆的存在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简要分析了穿墙电缆在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度测试中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电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机上电缆无线测试仪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目前机上电缆传统测试方法所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机上电缆无线测试仪的硬件设计方法;描述了关键的电缆连接关系测量方法及其电路实现方法;根据测试仪软件的需要,构建了电缆连接信息数据结构。实际样机对多芯电缆的测试结果表明,测试仪可以很好地满足机上电缆的测试需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PXI总线、多路视频信号转接卡PXI接口电路、转接功能和软件驱动的设计,实现了利用AD8111转接芯片完成了将单路信号转接到所需的通道上进行测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整体传递矩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复杂多轴齿轮传动系统整体传递矩阵方法及在直升机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分析中的应用.首先说明了直升机传动系统传递矩阵方法力学模型,推导了传动系统中典型齿轮副啮合传递矩阵、并车级和行星级齿轮啮合传递矩阵,说明了这种具有多种齿轮副啮合的复杂多轴系统整体传递矩阵模型组集方法,最后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典型直升机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分析,讨论了这种直升机动力系统振动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某型飞机的试飞过程中,发现大气数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传输线上,有分布电容对其进行干扰而产生自激,影响了传感器的数据精度。经过分析和对比试验,提出了在成品设备直流输出高、低端各接一级消激电路,来消除分布电容引起的自激干扰,提高成品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机上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钨渗铜材料在真空高压开关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高压真空开关抗熔焊、耐电蚀、高电导、低含气量等要求,对传统的生产工艺作了一系列改进,采用纯钨粉经模压成型、高温烧结,然后一次完成渗铜和覆铜。结果表明,钨骨架强度高,钢呈网状分布,基体组织细小均匀,气体含量低,覆铜层与钨铜基体结合紧密,从而满足了使用要求,降低了成本,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越来越多的惯性电子产品中采用新型电缆组件,这些新型电缆组件是保障信号输入输出的关键部件.对于新的电缆组件,焊装质量是影响整机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焊接可靠性问题占整个产品综合布线质量问题的90%以上.主要针对1553B通信电缆在高可靠性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分析了该电缆组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难点及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以美国瑞侃公司DK-621系列连接器为例,重点阐述了该电缆组件制作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流程,为产品的高可靠性提供了工艺保障.  相似文献   

14.
并联交错式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分析研究了并联交错式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原理与设计 ,获得了功率开关实现零电压 ZVS开通的条件和关键电路参数选取准则 ,仿真与试验结果均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并联交错式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 ,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分布式电源系统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发动机系统线束检查的要求,发动机起动电气控制系统检测设备使用分布式的线束测试控制器实现线束的自动快速测试。针对发动机系统起动逻辑和时序检查的要求,检测设备模拟发动机起动条件给出激励信号,采集发动机的输出信号,判断起动逻辑和时序是否正确。检测设备为保护系统安全,采取许多安全性设计方法。检测设备的软件具有实时测试、数据回放、测试通道选择等多种功能。检测设备的设计思想已经通过现场联机测试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低速风洞推力矢量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9低速风洞利用YF-16标模作为研究对象开发的一种推力矢量试验系统,系统利用中压气源提供的最大2.0MPa压缩空气,通过通气管路和推力矢量管道由模型尾喷管排出,用于模拟飞机喷流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推力矢量试验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大迎角机构预弯支杆作为模型支撑装置和引气管路,使同一次车次的试验迎角范围能够达到-6°~90°,同时极大降低管路压力损失,使得喷口最大落压比NPR超过5,并且能够实现模型腹部支撑和背部支撑两种形式的相互转换。试验采用六分量常规测力天平和推力矢量传感器以及总压传感器等,测量得到了推力矢量喷流对全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喷管的气动性能。主要介绍整个系统布局、推力矢量管路的优化设计、测试设备以及两套喷管的典型试验结果。推力矢量试验系统在经过支撑干扰修正、喷流状态下传感器校准、压力管路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之后,将形成试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理论模型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的机理研究是国际风工程和桥梁工程领域的著名难题。本文设计、制作了可方便调节拉索模型倾角和风向角的试验装置以及用于测压试验的带人工雨线的拉索模型,并在风洞中进行了细致的试验。试验得到了具有典型倾角的拉索在不同风向角下,拉索和水线模型上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系数,以及气动力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拉索风雨激振新的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了节段三维拉索的风雨激振响应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8.
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10低速风洞中建立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和对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的情况。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组合式滚转轴承系统和舵面作动系统的缩比模型以及悬挂支撑系统技术。分别进行了模型滚转运动和偏航运动的风洞试验,对模型姿态随舵偏角变化的实时响应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验证了虚拟飞行的可行性,为建立生产型风洞的虚拟飞行试验装置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康焱  刘刚  张柏楠  王倩  谷巍  王威 《航空学报》2018,39(7):322112-322112
以航天器电缆网传统研制模式的局限性为出发点,提出了电缆网全息模型的概念及其通用模型体系,实现了包含全要素设计信息的完整产品数字化定义;基于先"修路"后布线的设计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导航式电缆网快速协同设计方法及其相关算法,建立了航天器整器级统一的电缆网络通道"地图",有效增强了电缆网的顶层设计,减少了每束电缆并行设计时路径统筹规划不够和走向不优化的问题;构建了电缆网机电一体化协同模式和面向研制全周期的一体化业务流程,建立了跨型号跨专业的通用模型库、参数库、算法与规则库,完善了电缆网系统级设计和底层数据模型,实现了不同专业间的并行协同;开发了导航式电缆网快速协同设计系统,实现了基于参数驱动的复杂电缆网快速三维布线,提升了设计效率效益,并在以空间站为代表的载人航天型号中开展了应用,为复杂电缆网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