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线性滑模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不能实现有限时间控制以及终端滑模控制不能实现快速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所提控制方法经理论证明能实现更快的收敛速度。滑模控制律通过Lyapunov稳定性定理计算得出。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终端滑模控制作对比,结果证明了所提改进快速终端滑模控制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起动性能和抗扰动性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PLC实现电梯的运行控制已被广泛应用,在监控室的上位机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是电梯控制的发展方向.简要分析了电梯监控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利用PLC实现对四层电梯的运行控制,并采用组态王软件实现电梯监控系统的设计,组态监控系统与PLC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在组态监控画面上能实时反映电梯的运行状态,并能通过监控画面控制电梯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双向控制.  相似文献   

3.
航空发动机燃油泵试验台入口油温控制系统是一种非线性、时滞系统,难以建立数学模型,常规的PID控制方法不能实现精确的控制。提出采用改进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实现对入口油温的控制。该控制方法结合了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与常规PID控制相比,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自行设计的智能车中,方向控制和速度控制都存在高度非线性的问题。采用模糊算法与PID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方向和速度的优化控制,即采用模糊算法对智能车方向进行控制;采用模糊PID算法实现了对于智能车的速度控制。从而使智能车能够根据路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控制策略是在Freescale单片机MC9S12DGl28B上编程实现,实验表明:加载了模糊算法的智能车,对赛道的适应性和控制的稳定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智能桨叶的实时模型、控制方法与控制器的实时实现。首先,采用MX滤波器实现了对桨叶动态特性的实时在线模拟,给出了该滤波器的系数与所描述的受控结构模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自适应控制方法,它综合了自适应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特点,实现了对桨叶阻尼和振动响应的控制。最后,在所建立的以高速信号处理器为中心的实时数字仿真系统上,实现了对单频、双频及变频、变幅值谐和激励下桨叶振动的控制,获得了良好的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利用机动襟翼实现直接升力控制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单纯直接升力控制及机动增益控制模式时反馈参数及控制权限的确定方法。并以某战斗机为例,探讨了利用机动襟翼实现直接升力控制的可行性和效益、操纵反应特性.本文结果可供军用飞机及民用飞机及其主动控制系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常规控制图在精密制造过程质量的统计控制中的不足,讨论了应用对过程均值小偏移比较敏感的累积和控制图,实现精密制造过程输出质量的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累积和控制图(Cusum)的SAS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点式激光测振仪在测量中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聚焦扫描的测量方式。利用三个步进电机实现对聚焦扫描的控制,其中一个电机控制透镜的移动实现变焦,另外两个电机控制平面镜转向实现光斑位置的移动。设计了聚焦扫描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董新民 《飞行力学》2000,18(1):33-35
为保证飞行品质,现代飞机中多采用程度调参飞行控制律,由于调参规律的高度非线性,使得控制律的工程实现相当困难。为此,对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神经网络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BP神经网络逼近非线性调参规律。探讨了用BP网络实现程序调参飞行控制律的一般方法,给出了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化算法,并以某型飞机电传操纵系统倾斜阻尼通道的程序调参控制律为例,对该实现方法进行降验证。结果表明,实现精度符合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一种新型嵌入式对存储器的控制方法,不同于以往采用专用控制器来进行控制,而是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的手段来实现对存储器的控制.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低灵活性、不可擦写的瓶颈问题.采用VHDL语言实现控制逻辑,由FPGA向存储器发送读写信号,实现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同时,在Xilinx开发环境进行综合,编写测试码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方法实现存储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读写时序,证明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微电网的协调控制方法是微电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主从控制方法是微电网协调控制中的常用方法。针对传统的主从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辅助微源的新型主从控制策略。在传统主从控制基础上,增设一个采用下垂控制的辅助控制单元,此辅助单元可与主控单元一起共同支撑微电网的电压与频率稳定,且当主控单元出现故障时可替补充当新的主控单元,克服了传统主从控制采用单一主控单元发生故障时微电网崩溃的危险,从而增强了主从控制方式的稳定性。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升降舵控制的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飞机在要求精度下完成进场着陆(着舰),需要使飞行速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简述了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分析了飞行速度控制的几种主要构成方案,建立了基于升降舵控制的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图及Simulink仿真结构图,运用数字仿真方法,对该速度控制系统的内、外回路进行了大量仿真研究,获得相应速度控制系统的良好控制规律传动比。仿真结果显示,基于升降舵的飞机飞行速度控制系统方案及其控制规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毅  林贵平 《航空学报》2011,32(1):49-57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时变、非线性、大时间常数的复杂控制系统,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根据系统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座舱温度控制方案,系统分为组件温度控制和区域温度控制两级控制.区域温度控制器计算出各区域供气温度的目标值,并选择各区域供气目标温度中最低值作为组件温度控制的目标温度.使用专家比...  相似文献   

14.
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需求,本文论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的基本问题。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认识的基础上,初步给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探索了控制任务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推力控制、燃烧模态控制、进气道控制、调节/保护多回路切换控制和发动机/飞行器一体化协调控制。最后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无舵面飞翼布局飞行器姿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全兵  史志伟  耿玺  王力爽  张维源 《航空学报》2020,41(12):124080-124080
飞翼布局飞行器因其升阻比高、隐身性能好等诸多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操纵舵面偏转会增加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提出了采用射流环量控制和反向射流两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实现飞行器的无舵面飞行姿态控制。利用风洞测力试验对射流环量控制和反向射流的"舵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量控制技术能产生规律变化且可控的滚转和俯仰力矩、反向射流产生的偏航力矩随控制信号规律变化。飞行试验记录了飞行器姿态随射流激励器控制信号的变化规律,飞行数据表明俯仰环量控制激励器能有效地控制无人机的俯仰运动;无人机的横航向操纵存在耦合,但滚转环量控制激励器和反向射流能控制无人机的滚转和偏航运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空空导弹复合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逻辑控制分配算法。采用动态面控制方法设计了复合控制量的控制律。在设计过程中,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汇总不确定项,并采用光滑二阶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控制律,达到了提高鲁棒性和削弱抖振现象的目的。应用模糊逻辑控制分配算法将复合控制量分解为直接力控制指令和舵偏角控制指令。为了检验所设计的复合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对采用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分配算法的复合控制系统和传统的气动力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国  周军 《航空学报》2014,35(2):320-331
针对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出现的新的控制问题,分析和总结了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控制进展状况和发展趋势。首先,基于飞艇和浮空器等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的特点,归纳总结了其飞行控制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这类飞行器的当前发展状况,从飞行器控制角度出发,着重介绍总结了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在控制系统执行机构配置、数学模型、姿态控制、定点控制、速度控制、航迹优化、轨迹跟踪控制、升空和返回控制、压力控制,以及应用的多种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最后,在已有的控制问题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在控制研究领域所要解决和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由多个非线性系统组成的多子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输出反馈的协同控制律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空间多个刚体的编队控制和姿态的协同控制系统中,给出了空间多刚体系统编队控制及姿态协同控制问题有解的充分条件,设计了多刚体编队及姿态稳定的协同综合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使整个刚体系统在空间运行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队形,并且同时稳定控制描述各个刚体系统姿态的四元数。  相似文献   

19.
对基于系统辨识的自校正控制方法来说,其控制性能极大程度受制于辨识精度。针对这一缺点,提出了将变结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与自校正控制相结合的自适应复合控制方法。以二阶线性对象为例,首先给出了极点配置理论下的自校正控制方法,并分析了辨识误差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对这一问题,引入变结构自适应控制,并给出了自适应控制律,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这种复合控制方法既能抑制辨识误差的影响,同时也保留了自校正控制参数调整迅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With control using redundant multiple control surface arrangement and large-deflection drag rudders,a combat flying wing has a higher probability for control surface failures.Therefore,its flight control system must be able to reconfigure after such failures.Considering three types of typical control surface failures(lock-in-place(LIP),loss-of-effectiveness(LOE) and float),flight control reconfigur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capability of such aircraft types are analyzed.Because of the control surface redundancy,the aircraft using the dynamic inversion flight control law already has a control allocation block.In this paper,its flight control configuration during the above failures is achieved by modifying this block.It is shown that such a reconfigurable flight control design is valid,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flight attitude control task.Results indicate that,in the circumstances of control surface failures with limited degree an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flying quality level,a combat flying wing adopting this flight control reconfiguration approach based on control allocation could guarantee its flight safety and perform some flight combat mi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