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航 《民航科技》2007,(3):73-74
自从2005年10月27日零时起,民航昆明空管中心管制区范围内开始实施雷达管制指挥,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实施这一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航指挥方法。从实旅雷达管制至今,昆明空管中心一直向航空飞行活动提供着安全有效的雷达管制,得到了许多部门的一致认可。雷达管制的实施不但让我们大大提高空域的利用率和增加飞行流量,减少航班延误,为航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还使管制员大大地减轻了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兰州管制区飞行量飞速增长的一年,区域飞行量从2004年的77847架次增长至90915架次.增长率为17%;本场起降从2004年的18015架次增长至19728架次,增长率为10%;区域飞行日高峰从2004年的308架次增长至360架次.增长率为17%;本场起降日高峰从2004年的76架次增长至96架次,增长率为26%(以上数据均不含军航飞行架次);从以上数据看出我们的架次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相应地,我们的效益增加不少。但是,也因飞行量的飞速增长而引起一系列矛盾,在实际管制工作中,为了保证安全,采取了限制起飞、进入管制区的流量控制措施,因此导致了部分航班延误。从2005年7月份进入飞行旺季以来.本场平均每天有5个航班因流量控制而延误,区域平均每天有20个航班因流量控制而延误。所以,在2006年飞行量预计有进一步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流量控制措施,有效地维护和加快空中交通的有序流动,为航空器提供优质的管制服务,成为我们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1997年底在北京终端区实行雷达管制是民航总局“九五”建设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更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近年来,北京管制区内飞行量猛增,日平均流量已达43O多架次,飞越北京管制区的飞机日平均200架左右,按年递增15%的比例预测,到2000年北京管制区日平均飞行量将达到640架次,区域管制日平均达1000多架次。而目前由于系统不配套,设备数量不足,已严重制约了进一步优化管制程序和严格按国际标准制定管制扇区。因此,雷达管制的实现,不仅能够顺应民航这一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它将为空中管制员提供更可靠的管制手段。为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进出首都机场的航班急剧增加,日高峰量达460余架次,穿越飞行100余架次,加之通信导航设施落后,给空中指挥带来巨大压力,制约着航空业的发展和繁荣。加速首都机场的飞行流量、空中指挥由程序管制过渡到雷达管制势在必行。近几年来,民航华北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空管设备设施建设和改造,随着首都机场近程雷达的峰工,雷达管制的基本条件初步具备。该部雷达与前期投产运行的单脉冲雷达、雷神远程雷达,将对北京管制区400公里半径空域实行监控,对过往飞机进行监视引导,实现了有效距离内的多重覆盖,为管制员提…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伊始,民航华北空管局于1月15日在北京空域实施雷达管制。 华北空管局1997年底在北京终端区成功实施雷达管制,这种现代化、科 学化的空中交通管制方式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大大增加了北京终端区的飞行 流量。现今的首都机场航班日流量已突破640架次。然而,只在北京终端区实 行雷达管制仍无法满足飞行量的日益增长。此次北京区域雷达管制的实施,将使飞机间的操纵间隔缩小,提高空域利用率,增加飞行流量。同时,由于雷达设备可以对飞机进行不间断监控,精确地掌握飞机位置、飞行高度和航向,使 飞机和旅客的安全系数大大…  相似文献   

6.
李峻 《民航科技》2004,(6):9-9,13
二000年一月五日,广州区域管制室在原来水平范围内,高度3000米至12000米的空域(不含军航使用空域)实行雷达管制。运行至今,在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有较大提高。二00二年共保障飞行架次251625,同比增长1996,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航班密度大大增加,全国特别是京、沪、穗“黄金”三角地带空中交通更是繁忙。按照以前的“分片包干”的管制模式,以北京至广州的航线为例,众多的航班在飞行过程中要多次穿越不同的高空管制区,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  相似文献   

8.
1997年12月30日,是一个中国空管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北京终端管制区正式实施雷达管制,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次实施雷达管制。在此前不久,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就这一事件采访了北京终端区雷达管制建设的“总指挥”、华北空管局段始黎副局长(以下简称“段”)。记:现行的管制方法是什么?它有何弊病?段:自从40年代我国有民航飞行至今,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主要方法是程序管制。机长必须向管制员报告飞机位置和有关信息,管制员收到这些资料后,同飞行进程单的内容校正,通过计算时间掌握飞机的位置和间隔来调配…  相似文献   

9.
从10月15日起,上海至日本福冈管制区域的民航航班将实施雷达管制移交,飞行间隔由此缩短,由原来的10分种改为5分钟一架飞机,此项措施的落实,对改善中日航路上的飞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与境外相邻的航班移交量也迅速增加,尤其是上海至日本福冈这条航路,除飞往日本的航班外,还有飞往韩国、美国、加拿大等航班也沿着这条航路飞行,平均每天在140—160架次,由于两国相邻管制中心的雷达数据交换网未联网,一直采用程序管制移交方式,为保证航班飞行安全,需要留有足够的飞行间隔时间,因此,飞行航路上经常发生拥塞现象,引起…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民航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空中飞行的重要安全保障部门,雷达站的安全保障工作日益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乌鲁木齐管制区密度的增大,航班流量的增长对雷达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提供更完善的雷达安全机制和更严格的安全措施。如何长久持效地保证安全?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旌  胡双智 《民航科技》2004,(6):14-15,18
AFTN电报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传递航班动态信息的主要手段,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保证飞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航班流量的加大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AFTN电报的处理正在由手工方式向计算机处理过渡,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饶颖 《民航科技》2007,(3):85-86
随着中国民航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航空公司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航空公司降低成本的同时又保证取得收益的最大化,而实现这个目标必然是不断的增加对空中交通管制的难度:地面及空中流量将迅速加大,飞行冲突明显加剧,为缓解对空管制压力,雷达管制技术将在繁忙的机场及航路上得到使用,但雷达管制技术的作用要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宁夏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银川河东机场运输生产进入高速增长期,这给空管的安全运行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银川进近管制区使用的是程序管制手段,调配间隔大,容易造成飞行冲突和航班延误。除了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外,飞行程序设计的不合理也限制了银川进近保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银川进近管制区内的飞行程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飞行程序的设想,并对其操作性进行分析,希望对类似的管制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实施雷达管制。雷达管制最主要的设施—雷达,其质量和可靠性是保证雷达管制安全、可靠、高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国际民航组织8071文件》第三册的内容,并参考《FAA飞行校验手册》的内容,对雷达飞行校验进行论述,阐明怎样通过飞行校验检查雷达信号的质量、可靠性,介绍雷达飞行校验的检查项目、飞行方法以及容限标准。希望本文能够在我国的雷达飞行校验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晶 《民航科技》2005,(2):21-22
程序管制的建立和向雷达管制的过渡以及未来雷达管制向新CNS/ATM系统发展的全过程是自动化应用程度连续发展的过程,尽管其中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重点各不相同。雷达管制的实施实质上就是飞行动态的主动和精确掌握为管制操作技术向精密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成都进近管制区实施高度表拨正程序与过渡高度层改革暨雷达管制的方案于2003年12月25日6时整开始执行。改革后的高度表拨正程序,使用修正海压代替场面气压和零点高度,统一使用修正海压和标准大气压,简化了管制员和飞行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30年新一代空管系统全面建成,实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安全、高效、顺畅,实现空域资源集约高效运行,全国航路航线非直线系数降为1.05,降低了航班运行成本。在整体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实施中,科学规划航路与管制区布局相互匹配对于加速飞行流量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制定一个机场的建设规划时,准确定义该机场的运行容量,确定该机场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方向,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和实用意义。随着北京、广州等大的终端管制区相继实施雷达管制,在雷达管制条件下明确一个机场的跑道运行容量,将为实施该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和流量控制管理等提供基本依据。本文将着重介绍机场跑道理论容量的确定方法。一、容量的定义在此提到的容量定义通常包括机场容量、理论容量、运行容量和计划容量四层含义。(1)机场容量是指一个机场系统允许通过的旅客流量或航空器流量的通称,它取决于候机楼设施、跑道系统和终端…  相似文献   

19.
AnAnalysisoftheRadarGuidanceintheAreaControl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划分,一架航空器从起飞到着陆通常由机场塔台、进近管制中心和区域管制中心这三类部门对其实施空中交通服务。区域管制以其范围广、高度层多、航路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整个管制工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在区域管制中一直采用程序管制的方法,即根据航空器飞越或预达某检查点的时间来推算飞机位置、调配飞行冲突。但是,随着我国东部地区飞行流量的不断增大,先进的雷达管制手段必将被各管制部门采用。因此,研究雷达管制的方法是非…  相似文献   

20.
现华北地区不能实施雷达管制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雷达没有联网;二是地/空通信不能覆盖整个华北地区的空域;三是空域没有放开。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就可以在整个华北地区实行雷达管制,进行集中管制(可以少建几个分管制中心)。实行雷达管制的飞行间隔可以缩小到5海里。如果飞行速度按每小时900公里计算,飞行间隔可以缩小到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