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近年来依据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正在阻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IPv6作为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其在技术上的日益成熟,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实际的应用与部署,而获取IPv6骨干网络中路由器级别的拓扑信息,是对它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论文论述了在通常网络中实现骨干网络拓扑发现的方法,针对当前IPv6网络的特性,借鉴IPv4骨干网络拓扑发现中的基本原理,并作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提出了根据IPv6网络隧道技术以及IPv6网络地理拓扑信息的获取相结合的分布式网络拓扑发现新方法。论文最后对该方法的实现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面对地面3G演进和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发展趋势,以空间段为基础的3G卫星通信系统与技术应该扮演怎样的重要角色、如何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文章在分析NGN对于卫星通信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IPv6技术的空间应用以及3G业务在卫星中的应用模式,并对IPv6技术在3G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IPv4网络的IPv6隧道传输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Pv6网际协议结构和特点的描述,提出了从IPv4网络到IPv6网络迁移方法、隧道布置、隧道传输步骤,并着重论述了配置型隧道和自动型隧道的传输机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卫星星内和星间一体化组网问题,结合已有的智能化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协议体系架构,提出了基于IPv6和空间包协议的空间路由策略。该策略借鉴IPv4和IPv6的隧道机制,利用空间包局部信息与IPv6全局信息的映射完成协议封装。以星载路由器为核心搭建演示验证系统,通过典型实例验证该策略具有一体化组网的可行性。在分析策略存在的灵活性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定制空间包格式、修改协议信息表的优化措施。该策略的设计与其在星载路由器中的实现,可为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移动自组网是一种自治的、无需网络基础设施支持的、多跳传输的无线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自组网即可以构成独立子网也可以与Internet互联,所以移动主机必须具有自动分配唯一的全球有效IPv6地址的能力。关于IP地址的自动分配已经有了一些算法,但大多数是采用在全网内进行泛洪广播来检测地址的重复,这将带来很大的开销。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IPv6地址分配协议,利用从GPS获取的节点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作为IPv6地址中接口标识符(InterfaceID)的唯一性参数,来提高选定的IPv6地址的唯一性,从而省去不必要的StrongDAD开销。重复地址可以通过监测邻居节点的数据包来检测到,并在必要时发送一跳的AERR消息来进行地址的重新分配,从而将地址分配的控制开销大大降低,并且将地址分配延迟将到最低。该协议被命名为OneHopWeakDAD地址自动分配协议。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多代理的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配置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效能,方便与 Internet的互联,需要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IP地址的自动配置.因为IPv6可以提供大量网络地址,更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要求地址数量较多的这个特点,所以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的IPv6地址自动配置协议SNMAAP,通过在网络中使用地址代理,不仅可以使节点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可用地址,而且也降低了地址出现冲突的概率和网络开销.在OPNET仿真平台上对SNMAAP协议以及两种地址配置协议IPv6 Stateless Autoconfiguration协议和MANETconf协议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SNMAAP协议不仅保证了地址的唯一分配,协议的开销、延迟和重复检测开销也均较小.  相似文献   

7.
LEO卫星网络中无缝切换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林  曹志刚 《宇航学报》2011,32(3):660-664
针对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网络中采用移动IPv6(MIPv6)协议带来切换延时长,丢包率高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IPv6协议的简单卫星代理本地转发策略。通过解除MIPv6协议中切换过程与位置注册消息交换过程的耦合关系,显著降低了切换延时和切换丢包率。仿真结果表明,新策略与MIPv6协议相比,丢包率降低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Bass模型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构建非恒定影响条件下的标准扩散模型,并进行了有关讨论.最后结合中国互联网IPv4标准扩散的实例将该模型与经典Bass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得到该模型更适合于对标准扩散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对地观测卫星公司(EOSAT)是陆地卫星系统的商业经营者,它致力于从空间对地遥感。这种商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不仅在于为现有卫星数据进行市场开发,而且还要具有向遥感用户引入先进技术和新的数据的能力。 根据市场分析和早期技术设计比较评定的结果,EOSAT公司已将重点放在海洋宽视场遥感器(SeaWiFS)上了。目前的计划是准备将它放在陆地卫星6上使用,于1990年发射。用这台仪器收集的数据,对于从事研完的科学家或国家的及民间的商业和使用用户都是适用的。更明确地说,就是该仪器可以提供海色和海面温度的数据。因此EOSAT公司相信,这些数据对于陆地上的应用也会有用的。该遥感器的基本点是提供每天的覆盖(在赤道上),有1km的分辨率,在近红外(VNIR)区域提供6个谱段,在长皮红外(LNIR)区域提供2个谱段。 鉴于这些早期努力的结果,EOSAT和美国航宇局于1987年2日组建了一个工作组,以确定海洋遥感器用户的要求,该工作组包括科学家、研究人员、商业和使用人员以及系统执行人员。工作组的职责就是要为SeaWiFS任务拟订下列系统全面的要求: 1)科学或研究用户的要求; 2)商业和使用用户的要求; 3)遥感器规格; 4)数据下行线路和数据格式; 5)输出的产品; 6)任务使用说明书; 7)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取程序。 本文介绍该工作组的工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7,(5):17-22
针对中继卫星用户数量及跟踪任务不断增多,跟踪模式复杂,任务响应速度要求快的特点,文章给出了对单个用户星捕获跟踪的典型过程,进而提出多用户多任务捕获跟踪策略,其可根据用户星类型、用户星优先级、任务中继服务时刻、可服务时间窗口等条件,经过合理的任务规划,可以同时实现为多个用户服务、优化星地资源配置、简化操控技术。文中应用两副天线跟踪6个目标,验证了中继卫星完成多用户多任务捕获跟踪任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