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测量燃烧室出口1300-1500℃温度的气冷式高温热电偶壳体冷却气量的计算及应用进行了介绍;某型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结果证明,所述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一种根据燃气成分计算燃气温度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一种根据有限的燃气成分推算燃烧室出口高温燃气温度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燃气成分测量误差、燃料低热值、燃料成分及燃料温度等对燃气温度的影响,该方法考虑了高温燃气解离的影响,利用数值解技术开展计算。根据此方法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已应用于某高热容燃烧室出口燃气温度测量中,获得了燃烧室出口温度场.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测量无法采用常规气冷受感部的实际问题,基于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设计并 应用了一种无冷却高温受感部。通过对高温陶瓷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氧化规律试验,首次将该材料应用于受感部主要承 力部件,降低了设计及装配复杂度,避免了在试验过程中引入冷却介质、过多占用台架资源的问题,同时通过“内埋”式屏蔽罩设计 提高了受感部的测试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受感部的综合误差满足±1%的测试精度要求。燃烧室温度场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高温 陶瓷复合材料能够在1200 ℃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作为受感部主要承力部件使用,且温度数据变化情况与试验状态变化情况一致, 能够反映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高温测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结构及RR等国外发动机公司的研制经验,阐述了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试验器应当采用的合理布局。结合各类主燃烧室试验器的结构,以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场为目的,介绍了4种可用于燃烧室试验器温度场测量的技术,同时给出了1种燃气分析燃烧温度通用计算方法。对4种高温测试技术在不同类型燃烧试验器上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燃气分析方法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具有可测量高温、数据精度高、高压环境性能可靠、在使用寿命周期内成本低的优势,是目前温度场测试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高温升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测量提供技术支持,以某高温升5 头部扇形燃烧室试验件为试验平台,分析双铂铑热 电偶、铱铑热电偶和燃气分析3 种测温方法对高温升燃烧室温度场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油气比为0.027、0.030、0.033 和0.037 下,利 用3 种测温方法获得燃烧室出口的平均温度、热点温度、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和径向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并与理论温度进行对比。结 果表明:燃气分析、双铂铑热电偶和铱铑热电偶测量的温度分别比理论值高0~1.1%、低3.0%~3.5%和低5.0%~6.5%,3 种测温方法 所获出口温度场品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三旋流器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针对高温升燃烧室对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降低的需求, 采用三头部矩形燃烧室, 对三种不同的三旋流器头部组合方案进行了出口温度分布的试验, 重点研究了三旋流器旋向和头部当量比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出口温度的测试方法采用了燃气分析法.试验结果表明外旋流器与中间旋流器旋向相反时, 出口温度分布均匀;头部当量比小, 出口温度分布均匀.头部当量比应与旋流器旋向共同考虑, 才能优化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心分级的高温升燃烧室性能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推质比航空发动机高温升燃烧室的需求,提出一种中心分级燃烧室的设计方案,在保证与现有单环腔燃烧室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及燃烧室出口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对设计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与现有的单环腔燃烧室数值模拟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心分级燃烧室,在获得更高温升的同时,可获得比单环腔燃烧室更高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比单环腔燃烧室更低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其慢车工况下的CO排放和NO排放略高于单环腔燃烧室;在设计总油气比为0.045的情况下,温升可达1360K,总压恢复系数大于等于0.96,OTDF小于等于0.14,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RTDF)小于等于0.10,燃烧效率大于等于0.987.  相似文献   

8.
高温升三旋流燃烧室与双旋流燃烧室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保持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与单环腔燃烧室(SAC)一致,将燃烧室头部旋流器从双旋流结构设计为三旋流结构,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双旋流燃烧室(DSC)和三旋流燃烧室(TSC)的流动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在高温升条件下的性能.结果表明:传统的DSC已不能满足油气比为0.037的高温升燃烧室的燃烧效率等性能需求,TSC可获得比DSC更高的总压恢复系数、燃烧效率以及温升,更低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和径向出口温度分布系数(RTDF);在油气比为0.037情况下,设计的高温升TSC总压降在5%以内;OTDF为0.162,RTDF为0.106;燃烧效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9.
高温升旋流燃烧室性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卫东  李锋  高贤智  高伟伟  高栋 《推进技术》2015,36(11):1686-1693
为了研究高温升燃烧室,采用数值研究的方法,对所设计的高温升多级旋流燃烧室和中心分级燃烧室与现有的单环腔燃烧室(SAC,原设计油气比为0.027)在设计油气比0.037条件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旋流和中心分级的设计方案均可获得理想的燃烧性能参数,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分别达到0.138和0.16,满足高温升燃烧室的设计指标,而SAC燃烧性能急剧恶化,不能满足设计指标。其中,中心分级燃烧室的技术优势十分明显,显示出作为高温升高热容燃烧室的发展前景;多旋流燃烧室则兼具高温升和低排放两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10.
套筒配合间隙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立军  曹俊  严明超  王利  邬俊  宋阁 《推进技术》2016,37(6):1015-1021
为了研究燃烧室头部涡流器套筒与冷却片配合间隙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品质的影响规律,分别针对0.1mm,0.15mm及0.2mm三种不同间隙宽度情况进行了燃烧室性能试验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间隙的环状射流对涡流器旋转射流方向、燃烧室主燃区流场结构以及燃油质量分布均有较大影响。随着间隙宽度增加,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增加了29%,径向温度分布曲线的高温点向叶根方向的移动距离超过10%叶片高度,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品质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1.
燃烧室出口径向温度分布试验及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二元试验燃烧室上,研究了四种掺混孔设计方案对燃烧室出口径向温度分布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掺混孔设计方案对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有规律可循。本文建立了半经验半分析模型,能够由第一次试验得到的出口温度分布,推算修改后出口径向温度分布曲线的变化。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
陈鸿  金如山 《航空学报》1992,13(4):151-157
本文采用装有3只小流量双径向扰流器混合杯式喷雾装置的二元矩形试验燃烧室,在常压和进口空气不加温条件下作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双扰喷雾装置对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分布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正确设计的双扰喷雾装置相对于离心喷嘴将明显改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质量;第一扰流器流量应小于第二扰流器流量;第二导流筒长度不应妨碍中心离心喷嘴油雾锥形成;相邻喷雾装置中气流旋向应相同。这对我国三大部件中短环形燃烧室研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某型发动机涡轮前后温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在某型涡喷发动机上测量涡轮前、后温度分布的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涡轮后温度分布不能代替燃烧室出口(涡轮前)温度分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燃用低热值燃料燃烧室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采用低热值气体燃料燃烧的某型发动机燃烧室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该燃烧室进行改进设计.通过降低主燃区燃气速度和对燃料气进行预热以提高燃烧效率,通过对火焰筒头部及喷嘴进行改进以提高燃烧室出口温度,通过在火焰筒掺混段加掺混管来优化温度场.试验研究表明:改进后的燃烧室其燃烧效率和出口温度优于原型燃烧室.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中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的测量需求以及暂冲式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台架试验中的应用难点,开发了适用于瞬态燃烧场温度测量的单脉冲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反射(CARS)系统及CARS光谱计算和温度反演软件CARSCF。采用USED相位匹配方式来降低湍流影响,结合多尺度小波分析方法来实现CARS光谱降噪处理,提高信噪比。在暂冲式脉冲燃烧风洞上开展了来流马赫数2.6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试验,获取了超声速来流(冷态)建立、H2点火加热空气、建立超声速燃烧流场直至试验结束过程中的燃烧室出口温度,以及煤油/空气燃烧时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分布。结果显示,超声速冷流时温度处于低温(约205K)状态,随着H2点火加热来流空气,来流温度上升至853K;随着煤油/Air点火,温度急剧上升,稳定燃烧状态下燃烧流场温度为1970K±144K。燃烧室出口截面温度场分布测量结果显示,高温区位于燃烧室出口截面上侧区域,而燃烧室出口截面上中间区域的温度低于上下两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CARS测量结果与火焰自发光成像结果一致,表明单脉冲CARS技术用于瞬态燃烧流场温度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提供了常压下,在 WZ- 5燃烧试验台上,采用中热值半水煤气为燃料的,向燃烧室喷注水蒸汽的各种方案的试验研究。研究了烧中热值燃料的燃烧性能以及在燃烧室中注入水蒸汽增加工质及增大燃气比热,在燃烧室高温区中注入水蒸汽,降低温度抑制 NOx 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洪岩 《航空动力学报》1990,5(1):29-31,94
目前在小发动机领域中,采用环形回流燃烧室作为核心部件几乎已成为普遍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因为采用环形回流燃烧室能使其容热强度成倍增加,而且燃烧室的寿命也随着气膜冷却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工艺水平的提高而大大延长。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使发动机轴缩短近40%,使发动机总体布局更加合理。怎样在短小的燃烧室内更好地组织燃烧便成了短环形回流燃烧室设计的关键。传统的环形回流燃烧室大部分采用封闭式头部,火焰筒内部气流结构对于目前的火焰筒长度是匹配的。但是新型的高性能小发动机为了缩短低压轴的跨度要求,回流燃烧室的长度更短,对于这样的短环回流燃烧室怎样充分利用燃烧空间,本文作了探讨。试验用的短环形回流燃烧室采用封闭式及带45°扭角和60°扭角的旋流器头部的三种结构方案,对各个试验件性能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比较,取得了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比研究了某型发动机主燃烧室点火电嘴附近的流量放大喷嘴的放大比例对慢车熄火特性和出口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原型流量放大喷嘴相对于标准型的放大比例为96.83%,安装节流嘴后相对于标准型的放大比例分别为22.46%、45.45%、79.27%。试验结果表明:安装节流嘴喷嘴的燃烧室,其慢车熄火边界小于原型喷嘴的,并随流量放大喷嘴的放大比例的增大而变宽;其出口温度场均匀性比原型喷嘴的略好,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随流量放大喷嘴放大比例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