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莱德利”步兵战车不仅能够搭载步兵作战,而且具有坦克般的攻击力,强大的以装甲火力,水陆两栖能力以及可靠的装甲防护力。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陆军的M1A1主战坦克和M2步兵战斗车曾经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击的高速公路上,陆上自卫队伊拉克复兴支援部队正式向北开拔。在“自由伊拉克”作战正式宣告结束8个月后,日本自卫队终于进驻随时可能爆发战斗的外国地域。  相似文献   

3.
早在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后的冷战时期,苏联政治领导人和军事决策者就坚信,与任何潜在敌人相比,苏联红军无论在坦克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占有优势.而且.苏联一直把坦克作为一切地面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是北约的重要组成国,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一直依靠美国提供军事援助,后由于美国对外军事战略的改变,意大利于1982年启动“陆军再装备计划”,陆军采购经费增加。意大利陆军放弃了原定购买“豹”2坦克和其他国家先进步伐战车的计划。决定自主研制成龙配套的装甲战车。由此,意大利坦克装甲车辆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特点是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建立完整的陆军装备体系。仅用10年左右时间,意大利就相继研制出了“公羊”主战坦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美洲豹”轮式装甲车和“标枪”步兵战车。它们构成了意大利陆军“装车部队现代化计划”的核心装备。[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周边军情     
伊拉克 乌克兰政府已于日前通过决议,将向伊拉克提供12.1万枚坦克和步兵战车弹药。这批弹药的总价值约为7 360万格里夫尼亚。将用于伊拉克强力部门保障本国稳定。这些弹药一直保存在乌克兰军队仓库内。近5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表示有兴趣购买上述弹药。  相似文献   

6.
美国空军的空地勤组员,齐聚在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Hill AFB,utah)中队的任务提示室中监视器屏幕前面。在这监视器的屏幕上,一辆遥控的坦克沿着碎石子路而下,后面还用一条200尺长的钢缆,拖着一辆空的装甲步兵战斗车(APC)。标定器显示屏一直显示这辆坦克与装甲运兵车的全景,并辅以由坦克往后看装甲运兵车的情景,以及由坦克驾驶手往前看的情景,让这批“观战者”能清楚的看清战场状态。这两部车子持续在碎石子路上前进,既不壮观也不像是有什么值得这样吸引众人目光之处,但是围在监视器旁的空地勤人员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监视器的屏幕看。突然一个深色的目标物从屏幕右边一闪而入,接着该物体在装甲运兵车旁边约0.92米之处激起了一片烟云与尘土,这批观众则顺势发出了喔、啊的惊叹声。  相似文献   

7.
交战双方在经过了两天的全线混战后,才相互了解了对手的情况。志愿军发现柳潭里有美陆战第一师第五团2个营、第七团和炮兵第十一团2个营;新兴里有美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团两个营和第三十二团第一营及师属炮兵第五十七营和坦克分队,下碣隅里为美陆战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2个营、第五团1个营和1个坦克营;杜仓里有美步兵第三师第七团,  相似文献   

8.
榴弹发射器是一种以枪炮原理发射小型榴弹的轻武器。因其外形和结构酷似步枪或机枪,故人们也常称其为“榴弹枪”或“榴弹机枪”,也有的与迫击炮相似,又称“掷弹筒”。在实战中,榴弹发射器主要用于填补手榴弹的最大射程和迫击炮最小射程之间的火力空白区。它是提高步兵分队面杀伤火力密度、增大火力控制地带、迅速而直接地提供火力压制和支援、提高步兵与多种目标作战能力的一种利器,有“步兵火炮”之美誉。目前,除步兵使用外,自动榴弹发射器还装在攻击直升机、海军江河巡逻艇、陆战队两栖运兵车和装甲战车上,是攻击和压制有生目标和轻型装甲目标以及自卫的有效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9.
1939年德军的闪击战以步兵和装甲部队灵活的战术.搭配空中支援成功地袭卷欧洲,不仅造成欧洲与美国的恐慌,更唤起世人对坦克战术的重视。要抵御德军的攻势必需先对抗德军的装甲部队,但是美军内部对于反坦克战术与武器一直有些争议。1941年美军在北卡莱罗那州进行的一项兵棋推演中决定不以坦克对抗德军装甲部队而以反坦克武器为主;  相似文献   

10.
1942年入2、3月间,敌在太行、晋西北“扫荡”结束后,屯兵于各重要城镇及交通线。华北敌酋冈村宁次集中中队长以上军官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准备大规模“扫荡”冀中区。接着,敌人在冀中加紧活动,除向我中心地区压缩与袭击我领导机关外,并以特务、汉奸在我腹地大肆散布谣言,以扰乱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夜,伸手不见五指,北风呼啦啦地吹,一场敌后特种侦察战斗打响了,特种作战分队在无准备情况下,突然接到“敌后特种侦察作战”命令。10分钟左右,全员全装紧急出动,奔袭到40千米外的侦察区域。一个个小黑点从千米高空跃离机舱、陆地、水下战斗员多路出击,直逼敌要害目标。由9人组成的突击组采取单兵驾驭翼伞的跟进方式,突然垂直空降到敌防御阵地,对重要目标,防御工事进行突击。跟进战斗的掩护组,迅速通过敌炮火拦阻区,抗击敌反空降,夺取机场周围各高地,掩护破袭组乘机实施破袭。为破袭敌导弹阵地和机场,破袭组利用“GPS”卫星导航仪,臂长尺等测距工具和各种有效方法。迅速驾驶随队空投的伞兵突击车向敌纵深实施打击,并利用车载火器将占据导弹基地和机场洞库之敌消灭。当接近导弹发射阵地,临时军用机场,装甲目标时,破袭组立即利用手中的无线电通信工具,快速准确地向后方指挥部报告。在激烈的战斗中,越点攻击组迅速编队升空,向敌指挥部发起连续的攻击。“出击!”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特种作战队员们迅速采取小群多路,多方位进攻的方式冲进敌指挥所,里外配合,层层出击,只用半小时就占据了有利地形,控制了机场。敌指挥所被捣毁!通信枢纽瘫痪!导弹阵地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相似文献   

12.
国产新型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于1999年12月20日出现在驻澳部队轻武器装备中,并于2003年8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驻港部队武器展示会上闪亮登场,令观者驻足,引起各方人士的极大关注。该武器系统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步兵反坦克武器,主要装备我军步兵作战分队,用于攻击敌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  相似文献   

13.
合围 为了更快更彻底地击溃敌人,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21日晚命令两个方面军尽快推进到胡希地域,以便完成对敌军集团的合围,德军指挥部查明苏军意图后,于22日开始将部队从基什尼奥夫突出部撤向普鲁特河对岸。但此时的情况正如弗里斯纳指出的那么样,“已经太晚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经一昼夜追击,于22日日落前突入敌防御纵深达60千米。  相似文献   

14.
步兵具有无与伦比的作战弹性,而这也是其最大的优势。和其他兵种相比之下,步兵仅需最低限度的补给便能够在极端恶劣的天候和崎岖地形中持续作战,并且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对敌侧翼及防线后方进行渗透和奇袭。在攻势作战中,训练有素的步兵特遣队能于攻击发起前先行渗入敌后进行侦搜,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情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合大部队的行动发起在敌后方进行交通线破坏或摧毁敌指管通情的重要据点;而在防守作战中,步兵部队更可以利用地形特性,配合伪装和欺敌佯动,再加连打带跑的游击战术运用,以小吃大,迟滞敌军攻击势头,削弱其部队士气,以争取时间纵深,形成对己有利的作战态势。  相似文献   

15.
美国陆军自20世纪60-80年代间所使用的M-60“巴顿”(Patton)坦克.虽然在性能上并不算是最突出的奇花.但是却继承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M-4“谢尔曼”(Sherman)坦克以来美国坦克性能可靠又易于生产的优良传统。事实上.M-60坦克的血统可以一直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所发展的M-26“潘兴”(Panshing)重型坦克。由于M-4中坦克在大战末期面对德军新式重型坦克.突击炮和驱逐坦克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6.
在80年代先后问世的几种步兵战车中,瑞典的CV90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CV90车族是为了满足瑞典陆军的需求而于1984年开始研制的;1989年开始样车试验;1993年1月第一批CV90-40步兵战车交付瑞典陆军;在1994年竞争挪威陆军步兵战车招标中,CV90-30N力挫德国的“美洲狮”、英国的“武士”、西班牙和地利联合研制的“阿斯科德”及美国的M2A2等步兵战车而获得了104辆订单。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面对蜂拥而来的前苏联及美英盟军的坦克,德国拿出了强调系列衍生和通用第一的“E”系列;而日本在吃尽了盟军坦克“坚甲利炮”的苦头后,醒过神儿来,开始以九七式中型坦克为基础,研制起“九七系列战车”……无奈大势已去,终成安想。  相似文献   

18.
德国“豹”2主战坦克可谓威名远扬,深入人心。我们也早已习惯了日耳曼主战坦克那特有的敦厚,沉稳,杀气逼人的王者气质。作为原本对抗苏联坦克洪流的中坚力量,“豹”2主战坦克具备了一切在东欧大草原上纵横驰骋,斩杀对手于无形之中的要素。然而,随着东欧巨变,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设计之初的假想敌荡然无存,“豹”2主战坦克在新的军事形势下也开始其顺应潮流的蜕变之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强盗”是法国研制的一种防区外发射导弹武器系统,可在敌方防空和电子战环境中实施全天候、全天时纵深攻击,能执行摧毁机场、坦克和进行区域封锁等多种任务。 导弹长1.5米,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达5340牛,射程从140千米到数百千米不等。弹身经优化设计,目标特征小,加上采用  相似文献   

20.
自行榴弹炮是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靠自身动力运行的榴弹炮。它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作战力强,便于和装甲兵、摩托化步兵协同作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