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15年岁末,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科幻影片《火星救援》上映,继2014年底《星际穿越》之后,再一次在辞旧迎新之际,为全球观众奉上一道以探索太空为原料的科幻大餐,并掀起了航天科普热。影片讲述的是,人类实现首次火星登陆后遭遇巨型风暴,火星之旅被迫提前结束,航天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饰)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沃特尼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  相似文献   

2.
江晓原 《飞碟探索》2007,(11):22-23
好莱坞的科幻影片其宗旨不是科普而是娱乐,这是谈论任何科幻影片之前必须明确的.要娱乐就要讲票房,"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的事都是经常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灵幻夹克>是一部构思奇特的电影.它甚至算不上科幻,只是一个奇幻而动人的爱情故事;然而它确实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再次涉及时空旅行这一科幻影片中的传统主题.  相似文献   

4.
北美业余爱好者卫星协会(Amsat-NA)已与苏联签订了意向书,拟于1989年底用苏联火箭将小型业余爱好者通信卫星运送至和平号空间站上,然后投入轨道。该卫星(Satel-Life)高23cm,重10kg,用于医生进行遥控专业医治和信息交流。苏联方面已同意免费发射这颗卫星。这一计划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务团体和苏联科学家组成的研究中心负责。当地医生通过小型计算机和超小型地球站将数据(电子邮件)经卫星传送给专门医生,形成诊断患者病情的系统。此外,还有利用它介绍最新  相似文献   

5.
最近,伦敦一所大学的3位科学家发现:除了月球外,地球至少还有另外一颗天然卫星。  相似文献   

6.
以斯皮尔伯格导演、汤姆·克鲁斯主演为号召的科幻影片<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正确的译法应该以<星际战争>为好--这里"世界"是指行星),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前期炒作之后,终于上映.  相似文献   

7.
巨大彗星的异常接近?《冲撞地球》一书曾在全美引起轰动。该书作者是精神分析医生伊曼纽埃尔·韦利考夫斯基,出版该书后指责和赞誉并重。那么,韦利考夫斯基的假说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犹摩星球人     
一位法国科学家宣布,光临过地球的某些外星人曾向我们地球人,其中包括这位科学家本人透露过关于他们外星世界的许多科学秘密.让·皮尔曾发表一项令世界震惊的声明:一位学术严谨的法国科学家确认,他的许多新发现都是从在我们地球上生活多年的外星人手中获得.这位科学家在最近一期的《巴黎赛事》杂志上承认,他将一批令人鼓舞的“信息源”隐秘了15年.让·皮尔讲述说,从那位科学家所获得的信件中得知,1950年3月28日,有3个飞蝶在法国东南部小城迪湟市着陆.这3个飞碟把一支由4男2女组成的“外星探险队”送到地球上.这6名外星人自称是犹摩星球人,他们的祖籍星球叫“犹摩行星”,距离我们地球15光年远.他们登陆地球的使命是:溶合于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地球静止轨道双星共位的需要, 研究了双星共位的工程实现问题, 提出了一种使用偏心率矢量和倾角矢量联合隔离实现双星共位的方法. 给出了基于偏心率矢量和倾角矢量联合隔离的基本方法、约束方程和工程实现的控制策略, 并通过模拟计算和工程实际应用情况, 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不少媒体报道,俄罗斯克鲁因斯基等五位科学家在开展“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研究后,向俄国政府提出一个惊人的建议:摧毁月球。他们认为,月球是地球一个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使得地球以一种笨拙的倾斜姿势绕着太阳转,从而使地球上的气候无常,灾害不断。如果将月球摧毁,地球就不再倾斜,地球上不再有四季轮回,俄罗斯寒冷的冬季会一去不复返。地球从此变成天堂,不再有自然灾害与饥荒。摧毁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俄罗斯“联盟”型火箭上装上6000万吨级的核弹头,然后射向月球即可。  相似文献   

11.
江晓原 《飞碟探索》2007,(10):48-49
对于科幻影片《少数派报告》,如果联系到"9·11"、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事件来思考,就会发现,影片所揭示的问题、所表达的忧虑,对当代社会是极有先见之明和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8月29日,"第三届空间光学遥感与应用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办。论坛的主题为"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来自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相关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10位专家围绕地球同步轨道对地  相似文献   

13.
“6500万年前,一个不知是彗里还是小行星的庞然大物从天而降,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与地球相撞,释放出巨大能量,引发了一连串大灾难——狂风暴雨、山呼海啸、天寒地冻、阴霾蔽日、气温骤升、酸雨如注、全球大火……待一切沉寂下来,原有的动植物群已消失一半.地球的历史于是走上一条始料未及的新路.”史前灾变学专家沃特·阿尔瓦雷斯和弗朗克·阿扎罗持这样的看法.以这两位美国专家之见,恐龙的灭绝,正是我们的地球同另一天体相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始于古希腊哲学之祖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在其晚年的著作《克里特阿斯》和《提迈奥斯》两本对话录中都有提示。故事开始于距今9000年前,在“海克力斯之柱”的近旁,有个亚特兰蒂斯王国,亚特兰蒂斯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没入海底,成为希腊人海路远行的阻碍。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赛专。在一个小岛上有位双亲仅殁的少女,波赛冬娶了这位少女并生了5对双胞胎。于是波赛冬将整座岛划分为10区,分别让给10个儿子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因为这个儿子叫做“亚特拉斯…  相似文献   

15.
幻棠 《太空探索》2023,(2):72-73
<正>1961年8月6日,苏联第二艘东方号飞船载人飞行。飞船上的格尔曼·季托夫成为了世界上继加加林之后第二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在地球轨道上停留了25小时11分钟,共绕地17圈。他第一次手动操纵飞船,手动拍摄了第一批地球照片,第一次在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创造了诸多太空第一。另外,他还是飞上太空的航天员中最年轻的一位,飞上太空时未满26岁。此时的他可谓光芒四射,是大众眼中名副其实的“大明星”。  相似文献   

16.
张枚 《太空探索》1999,(3):24-25
当金庸笔下的一群人从灵鹫宫抓回一妙龄少女时,他们万万也没想到,这个貌若十几岁少女的女子,竟是让他们闻风丧胆的九十多岁的天山童姥。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天文学家们也正面临着同样问题的困扰。 这个让天文学家困扰的问题就  相似文献   

17.
「火星入侵」并非幻想常国兵火星微生物入侵地球的几率虽然不大,但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的一份报告仍然提到“星球防卫”的重要性。美国国家研究机构的一位发言人说,第一份火星表土的样本将于10年后开始取得,但地球人对火星微生物的潜在危险却毫无防备。在1996...  相似文献   

18.
第五节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是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的。人类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尝试,终于在1961年4月12日实现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飞出地球,进入太空。这一天是人类航天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清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上,矗立着高达38米的银白色多级运载火箭。一位年轻的苏联军人在迈上通向“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阶梯的最后一级时,对着前来欢送的人群高喊一声:“再见!”然后走入座舱。他就是将要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飞出地球、遨游太空的使者尤里·加加林…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2月6日,三名航天员顺利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其中包括一位破纪录的机组人员——美国航天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她不仅创下了女性最长单次太空飞行记录,也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巾帼不让须眉距离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已经接近  相似文献   

20.
“王”者风范 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来了两位随队女医生,她们都姓“王”。发射队员们说,两位王大夫的作风像她们的姓氏一样,充满王者风范。一上列车,两位“王”姓大夫,就一节节车厢进行巡诊,询问每位队员的身体情况;到基地后,每天坚持有1名医生深入工作现场,另一位坚持门诊。当她们自己生病发烧时,也坚持为发射队员服务。每到周末加餐时,她俩还会认真地监督饮食卫生。姓“王”的大夫果真具有王者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