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强近距空中支援能力的多传感器瞄准吊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寒 《国际航空》2008,(9):46-47
下一代战斗机,诸如F-35将在机上安装老式战斗机和轰炸机所不具备的先进光电/红外目标捕获和指示系统。这类机载系统现已成为空军支援地面部队和海军作战部队必备的基本装备,但F-35还需要时间才能投入作战使用,因而目前一些正使用的对地作战飞机都必须依靠光电/红外吊舱来支援地面作战。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效能。飞机设计人员不仅要不断提高机体设计技术,而且也需要密切关注电子、武器、动力等高技术的发展,才能综合设计出优良的下一代战斗机,本文根据经验及工程处理的方法,对空—空作战及发动机有关的主要问题进行粗略的定性分析,提供宏观的参考概念。  相似文献   

3.
贾朝文  冯兵  鄢勃  杨洋  张学帅  刘翔  李燕平 《航空学报》2021,42(2):324507-324507
战斗机电子战系统提供的态势感知、无源攻击引导、电子对抗和主动隐身等作战能力可以极大提升飞机的生存力和杀伤力。为满足电子战系统越来越高的新质作战能力要求、作战对象快速能力提升、贴近实战的作战样式和作战环境不断变化带来的新要求、适应不同战斗机平台及航电任务系统要求等需求,追求高质量和敏捷开发模式,电子战系统架构必须精心设计。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按照能力视图、作战视图、系统视图和技术视图对需求和技术进行了迭代研究,基于灵活数字处理算法支持不同战法、全域综合共用、以快应变和以柔制变等顶层设计思想,从全数字化处理、综合化、可扩展和开放式等多个视角论证了电子战系统架构设计需求,并给出了核心设计要点和方案。战斗机电子战系统架构在大量实践中得到验证,效果良好,能够满足作战使用需求,对下一代战斗机电子系统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人作战飞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无人作战飞机(UCAV)的概念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它是一种集合了侦查、监视、作战以及其他多项功能的作战平台。UCAV系统是一种无人的自动控制系统或远程武器控制系统,可执行海、陆、空作战任务。无人战斗机作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产物,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继第四代战斗机之后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在未来作战体系中对传统意义上的战斗机有无存在的必要性,未来战斗机的主要作战使命,发展思路,主要特征,使用方式等方面对未来战斗机的特征进行了一些概念性研究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变体战斗机、无人战斗机(UCAV)、未来变体UCAV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喷气战斗机的换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划代不仅是从研、生产年代上来划分,更主要是从其技术特征和作战效能上划分。这些技术特征又与各代飞机设计时的战术思想分不开。自40年代末喷气战斗机形成作战装备,至今已经历了4次更新换代。通过分析4代飞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及对正在发展的以F-22为代表的第四代飞机的特点提出初步看法,有助于展望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对下一代攻击战斗机交替使用的设计影响。包括了“短距起飞垂直着陆是三军通用的可行方法吗?”或者“携带大宗装备时,航程缩短了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下一代先进战斗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设计方案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然后,对航程,性能,有效载重,技术以及可以实现三军通用目的的取舍探讨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对由美国空军所赞助的,由兰德公司所做的下一代攻击机的一些研究进行了总结。这项研究的结论是采用近期发动机与目前通用先进技术的单座,单发战斗机,与现役飞机相比,在航程,有效载重和信号特征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并且满足了空军,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基本要求。而且看来,用一个高通用性的双向模块结构法来很好地满足。  相似文献   

8.
大迎角飞行品质要求的背景众所周知,在失速迎角前,能大迎角作无忧虑机动是当代(第三代)战斗机的标志,而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却是下一代(第四代)战斗机的重要特征。战斗机在失速迎角前后大迎角区作机动飞行的要求也是根据作战环境和作战方式确定的。当代战斗机面临着地(面指挥所)、空(中预警机)、天(卫星)实时侦察情报和指挥、控制和通信的统一这种作战环境。同时,70年代以来,随着机载雷达、火力控制系统和导弹武器的迅速发展,在战斗机上已经实现了雷达与火控系统甚至飞行控制系统的一体化。作为空战的主要武器──导弹也已发…  相似文献   

9.
图片消息     
美空军规划新一代战斗机近日,美国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ACC)透露,他们已经组建了新一代战斗机办公室,以规划F-22和F-35之后的新一代战斗机应具备的技术特征。空中作战司令部认为,新一代战斗机将通过提升速度和隐身两方面性能来实现强大的生存能力。新机将具有很强的隐身能力,能突破任何现代化防空系统;新机将具备情报、监视、侦察(ISR)  相似文献   

10.
 先进战斗机具有超声速巡航、隐身性、敏捷性和短距/垂直起降(STOVL)等技术特征。这要求先进战斗机不但在气动外形和推进系统与传统战斗机不同,而且还必须改善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首先详细分析了F-22战斗机和联合攻击机(JSF)的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组成和结构,并对它们的典型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根据中国目前的微电子工业技术和软件技术水平,探讨了研制适合中国的下一代战斗机飞控计算机系统的多项关键技术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徐德康 《国际航空》2001,(11):25-28
在今年的巴黎航展上,欧洲主要军用飞机生产商都强烈地表示要共同研制欧洲自己的下一代战斗机,但是英国已被拉入美国的战车,并且它对欧洲其他国家进行隐身技术的封锁一直是欧洲研制下一代战斗机最大的障碍已在隐身技术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法国和德国可能会摆脱英国,担当欧洲下一代战斗机发展的领头羊现在欧洲又在蕴酿共同研制一种下一代战斗机了,但如何保护各国的核心技术和技术产权成为新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对下一代攻击战斗机交替使用的设计影响,包括了“短距起飞垂直着陆是三军通用的可行方法吗?”或者“携带大宗装备时,航程缩短了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下一代先进战斗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方案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然后,对航程、性能、有效载重、技术以及可以实现三军通用目的的取舍探讨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对由美国空军所赞助的、由兰德公司所做的下一代攻击机的一些研究了总结。这项研究的结论是采用近期发动机与目前通用先进技术的单座、单发战斗机,与现役飞机相比,在航程、有效载重和信号特征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并且满足了空军、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基本要求。而且看来,三军关键性要求可以通过海军陆战队与海军所使用的短距起飞垂直着陆飞机,用一个高通用性的双向模块结构法来很好地满足。  相似文献   

13.
詹光  孙颖 《飞机设计》2008,28(1):16-19,32
采用有人战斗机去除人生理条件限制方法,探讨了无人作战飞机机动过载的增长潜力(机动能力)。结果表明,对比有人战斗机,无人作战飞机还具有很大的过载能力提升潜力。通过对影响有人战斗机的机动过载提高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设计高机动无人作战飞机的技术途径及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日本航空自卫队下一作战飞机的安排,外界熟知的莫过于从美国引进42架F-35联合战斗机,但这只是空自战机更新计划的一部分,日本还在谋划国产未来战斗机的项目,以期保持必要的国内战机研制和生产体系。外界熟知的日本"心神",只不过是负责新武器开发的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简称"技本",英文缩写"TRDI")搞的先进技术验证机(ATD-X),远非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战斗机方案。直到2013年底,技本才在防卫技术座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世界航空发展史,不乏这样一些例子,在某些老式战斗机基础上,进行了彻头彻尾地改进改型之后,又能推出一系列在战术技术性能上特别优异的新一代战斗机。俄罗斯的苏霍伊设计局就一直延用着这种传统的“旧瓶换新酒”的战斗机研制方式,研制和发展出了如今已享誉世界的苏-27系列战斗机。苏-35战斗机就是在苏-27基础上,作了一些重大改进改型后,派生出的已具有某些下一代战斗机性能特征的先进战斗机。  相似文献   

16.
欧洲战略防御计划--未来空战系统(FCAS)是由法、德、西班牙等国家主导的下一代空战体系,项目主要包含对下一代欧洲战斗机发动机(NEFE)、下一代战斗机(NGF)和下一代武器系统(NGWS)等的研制工作。赛峰集团和MTU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欧洲下一代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和服务保障工作。下一代战斗机将于2040年投入使用,以替代当前欧洲的“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这一协议是FCAS项目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7.
现役战斗机改进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役战斗机的改进要服从军事需求、成本和技术可行性三个方面。以网络中心战、超视距作战、电子对抗和隐身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战争将使现役战斗机的改进重点能够充分地适应这种环境  相似文献   

18.
战斗机作战效能分析的数学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定义的基础上,综述了战斗机作战效能评定的方法;给出了现代战斗机作战效能分析与综合的定义以及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19.
第四代战斗机作战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分析了在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中,作战需求对其战术技术性能的指导和牵引作用。同时还对未来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战斗机推力矢量关键技术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海峰 《航空学报》2020,41(6):524057-524057
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可极大地扩展战斗机使用包线,提升飞行安全性,增强飞机作战能力,是航空领域的重要关键技术,是先进战斗机的典型标志之一。该技术涉及气动、进排气、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等多个领域,其综合实现是一项跨领域、紧耦合、高风险的系统工程。本文回顾了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关键技术体系,结合中国首架轴对称推力矢量验证机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大迎角内外流气动设计、推力矢量发动机、综合飞/发控制和战斗机过失速机动飞行验证等关键技术,展望了推力矢量技术对作战效能的贡献及未来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