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RCS信息的空间目标雷达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和天体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空间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时间序列进行特征提取和模糊分类的目标识别方法,给出了利用该方法对三种尺寸的三轴稳定式目标RCS序列进行特征提取和模糊识别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C-R样条对目标进行建模和求解爬行波短程线,通过GRECO与爬行波混合法求解低散射目标后向RCS。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飞行器翼面RC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伦 《飞机设计》1995,(3):53-61
由Stratton-Chu公式及阻抗边界条件得到的目标二维电磁散射积分方程,导出了用矩量法计算飞行器翼面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完整公式,对某飞行器翼面进行了曲线拟合。通过计算飞行器翼面的RCS,对翼面的散射特性及涂敷雷达吸波材料(RAM)抑制RCS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雷达双基地RCS测量系统的设备组成及利用此系统进行的RCS测量工作,并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图象进行分析,得出按雷达双基地角的二等分角进行模型缩比。图象对于分析雷达目标是非常有用和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根据有序统计(OS)理论和恒虚警(CFAR)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非一致环境下瑞利相关信号检测理论和分析方法,并利用上述分析方法对单OS-CFAR和 大逻辑(MX)OS_CFAR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仿真结果给出了两种检测器在不同环境下的检测性能,有和地验证了上述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马东立  武哲 《航空学报》1996,17(Z1):117-120
分析了机翼前后缘处于影区时的散射机理,建立了机翼爬行波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反映出外形参数对RCS的影响,便于工程计算。针对典型试件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一维成像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VOR/ILS导航接收机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在VOR/ILS导航接收机中,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处理VOR、LOC航向和GS下滑三种信号的基本原理和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再入飞行器尾迹流场及其雷达散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再入飞行器等离子体尾迹及其雷达散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大量的计算。讨论了物形、流场各因素对尾迹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流场计算使用准一维粘性尾迹方程,以修正基尔方法(多值法)求解,用一阶Born近似完成亚密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计算中使用8组元混合空气、14个非平衡化学反应模型,考虑5种不同尺度的小钝头锥形物体,沿再入轨道取65至34公里,共13个高程的飞行条件。通过计算得到了再入体尾迹各流场参数、电子密度分布及湍流亚密尾迹的RCS。结果说明再入钝锥细长体粘性尾迹的转捩特性对于等离子体的散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再入弹头尾迹等离子体对地面单站雷达发射波的回波主要来源于尾迹湍流亚密的非相干散射;对确定的波长,当环境雷诺数达到临界值之后,可能出现RCS的突增现象;不同物形及来流条件造成尾迹转捩位置的改变,从而影响RCS的数值及其沿轨道的分布;改变尾迹颈部初值会引起RCS值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序统计(OS)理论和恒虚警(CFAR)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非一致环境下瑞利相关信号检测理论和分析方法,并利用上述分析方法对单窗OS-CFAR和双窗最大逻辑(MX)OS-CFAR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仿真结果给出了两种检测器在不同环境下的检测性能,有力地验证了上述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武哲  仲聪颖 《航空学报》1994,15(12):1520-1523
阴影区的后向绕射是低散射截面飞行器和部件RCS的主要贡献之一,有效地抑制它可以进一步地减缩RCS。针对低散射等剖面机身,应用几何绕射理论和等效电磁流法,分析了阴影区的凸曲面爬行绕射和尖劈绕射机理,提出了阴影区后向绕射的RCS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实例。通过实验验证,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对一般低散射截面机身是有相当精度的。  相似文献   

11.
SSR雷达是英国GEC公司在九十年代为歼七飞机研制的重要机载设备。目的在于实现歼七飞机的多目标探测和增强火控功能。与其交联的956平显则是英国GEC公司七十年代产品。解决平显与雷达接件软件、实现雷达信号在956平显上的综合显示,成为提高某型外贸机的效旨比和实现出口的关键。本文根据工程实践,介绍了接口软件设计的主要思路、平显画面多目标显示及平显软件设计的基本流程。供平显火控系统升级参考。  相似文献   

12.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概述了为减小飞机RCS值而采用的几种有效技术途径;简要论述了隐身技术的应用成果与发展趋势;最后,就开发与研制我国的隐身技术及其产品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因隐身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军用飞机设计产生新的影响,简介隐身技术的一些概念和低雷达目标反射截面积RCS的测量技术,文中还介绍了雷达隐身测试模型设计的一些准则,结合歼七系列飞机今后可能改进方向,如何设计隐身测试模型,这种设计方法将有助于室内测试技术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微动是反导系统中识别真假弹头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传统的通过距离像包络提取微动的方法分辨率较低,无法反映章动等幅度较小的运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宽带雷达距离像相位分析导弹目标微动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共轭相乘、时频域滤波及解模糊等步骤,从散射点的相位序列中提取散射点之间的距离微小变化,从而作为分析目标微动状况的依据.通过Feko软件仿真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通过距离像包络分析微动的方法,新方法对于微动导致的散射点距离变化的分辨能力提高了4倍以上,能够清晰地反映出目标的章动现象;并且,时频域滤波与解模糊的处理方法也能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鲁棒性,有效降低噪声和脉冲重复频率低导致的解模糊出错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三维雷达罩和天线系统雷达截面的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书辉  阮颖铮 《航空学报》1994,15(8):1012-1016
将入射平面波展开成一系列三维复射线波束场,分析各波束经过多层介质雷达罩的透射与旋转抛物面天线反射后,提出了一种等效复射线源来得到最终散射场的方法。设计了反射与透射的通用自动追踪程序,可进行天线和无线罩一体化的雷达载面(RCS)分析,给出了一个数值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6.
SiC涂层/B4C改性炭基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Si和SiO为硅化蒸气源,用CVR和CVI工艺对两种基体材料(纯石墨和B4C粒子改性石墨)进行了高温硅化处理,得到了四种复合材料:SiC涂层/石墨(SC/G),梯度SiC涂层/石墨(GSC/G),SiC涂层/B4C改性石墨(SC/BG)和梯度SiC涂层/B4C改性石墨(GSC/BG)。考察了四种复合材料在1200℃的恒温氧化行为。同时也考察了梯度SiC涂层/B4C改性石墨在1300℃及经历了10  相似文献   

17.
杨学斌  吕善伟 《航空学报》1998,19(Z1):82-84
用矩量法计算了3种箔条云团模型的后向雷达散射截面积。计算结果表明平均间距较大时(大于2λ)互耦对RCS影响不大,后向散射截面积的概率分布无论考虑互耦与否都满足指数分布,只是其数学期望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RASC雷达模拟机的组成结构及对系统故障检测的一般方法。该方法对其它计算机系统及模拟机系统的故障检测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步进频率单脉冲二维像成像仿真及用于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毛路  李少洪 《航空学报》2001,22(Z1):112-114
探讨了单脉冲雷达三维成像的原理以及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基于实验室实测的目标二维重点散射源图,获取了任意目标的二维像,并和ISAR三维成像作了比较.就二维图形数据的特征提取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提出了一种数据合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经过仿真实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目标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20.
JEM效应与雷达目标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J E M 效应进行数学建模后详细分析了飞机回波谱线特点;利用累量域谐波恢复的 E S P R I T E 方法,对利用常规低分辨雷达实测某型号飞机动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 J E M 调制谱线;并从中提取了目标的转速以及旋翼数目等特征量,处理结果证实了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对两种型号飞机进行识别研究,得到很高的识别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