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不同时间尺度的电离层参数时间序列重构的相轨道,表征了该参数的复杂行为,并由此提出了参量预测的相空间相似及回归模型。两模型用于海口(20°2'N,102°20'E)f0F2和M(3000)F2的预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83年满州里(磁纬38.07°)的测高仪资料和子午仪卫星资料进行了处理.前者主要是对F2层临界频率f0F2,而后者是对微分多普勒的总含量NT进行分析.得到满州里上空电离层之平均特性,以及磁暴期间电离层的一些异常变化.结果发现,满州里电离层的平均特性具有典型的季节异常,且f0F2和NT的变化呈现较好的一致性.满州里上空电离层的扰动大都发生在两分点季和冬季,且正相大多发生在冬季,双相大多发生在两分点季,负相大多发生在夏季和两分点季.得出1983年满州里暴时NT和f0F2相对于月中值偏移量的均方根值δNT和δf0F2都与磁Ap指数均方根值δAp之间存在一元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离层基本参量与国际参考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满洲里、北京、武昌、重庆和广州等台站电离层观测记录,对各层临界频率的实测值(月中值)与IRI-86的计算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两者存在着显著而系统的偏离.E层和F1层偏离较小F2层偏离较大,其相对值有时超过60%.总的来说,f0F2的相对偏离:夜间大,白天小冬季大,夏季小太阳活动低年大,高年小随着纬度降低偏离增大模式值普遍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低纬地磁场与偶极子磁场偏离较大, 本文用国际参考场(n=6)进行了低纬哨声射线追迹计算.结果表明, 在约9°N和12°N处有两个很窄的哨声波非导传播出口点, 相应射线起点都在雷电活动区.哨声波非导传播出口的截止纬度约在8—9°N处.计算结果也较满意地解释了低纬哨声色散值和f0/F2正相关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查了120°E附近的五个中低纬电离层观测站在极光强扰动下的f0F2行为。共考查了从1966—1970年五年资料中AE>1400日及1969年中AE>1000日的f0F2行为。研究得出了与印度站链有所不同特征——在极光强扰动下120°E中低纬五站之f0F2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而不是增加,并且在中纬较高纬度的满州里站之f0F2减小比北京站要显著。扰日后效在中、低纬区不同,低纬之武昌、广州和海南岛三站均呈现扰动过后次日上午段的f0F2增加,中纬较高纬度的满洲里站仍呈现f0F2减少。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低纬区主要受赤道喷泉效应改变的影响,而中纬及亚极光纬区主要受极光强扰时产生的环球电场的直接作用结果,它反映了纬向电场耦合传递的影响。当然极光扰动时对中性大气层的能量输入亦对观测到的现象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2000年4月磁暴期间武汉地区F电离层突然抬升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4月6-7日的大磁暴(Dst最小值达到-317nT),急始(SSC)在6日1640UT左右出现,随后磁暴主相开始,约在7日0013UT进入恢复相.磁暴主相前期武汉地区F区电离层出现突然抬高现象,在2h内h′F和hmF2分别较暴前日增加约200km.此期间台湾中沥也几乎同时出现了F区电离层突增现象.磁暴主相前期f0F2较暴前日下降1.6MHz,其变化幅度在f0F2逐日变化起伏范围内,但7日f0F2最大值明显低于4-6日暴前水平,并伴随着波动特征.认为此次磁暴主相前期武汉地区F区电离层突增现象,可能和夜间磁暴常出现的扰动东向电场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1983年初在海南岛三亚观测哨声的部分结果.记录到大量哨声,其中包括短哨、多源哨和多路哨;约有10%的哨声下截频在0.8kc/s左右.经分析发现:(1)三亚哨声几乎全部出现在f0F2下降的过程中,哨声出现率的峰值在f0f2下降最快处,即电子浓度下降变化急剧处;(2)哨声活动和磁暴的关系与中高纬有所不同,存在明显的相反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80-500km范围内考虑了3种中性成份的4种离子,从严格的电子和离子密度连续方程出发,对中性风和扩散效应进行了全面、连续的考虑,由此建立了一种电离层的物理模式;在此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分别对太阳活动低年(F10.7=60)、高年(F10.7=300)的春(DOY=90)、夏(DOY=180)、秋(DOY=270)、冬(DOY=365)进行计算,并将所得结果与IRI-9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E层为典型的Chapman层: E-F谷区深度一般为0.2-0.5之间,比IRI要深;F1缘在太阳活动低年的四季都出现,其中夏天最明显,已形成了一个F1层,冬天最不明显,仅表现为一个轻微的凸缘,在太阳活动高年只有夏天出现了F1凸缘,这与现有理论相符合,而IRI-90较少出现明显的F1缘;F2层的电子密度是活动高年比低年大,平均冬天比夏天大,这与观测结果也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四大特点;说明了磁暴、电离层暴引起的f0F2起伏波动与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区别;讨论了不同周期赤道异常长周期振荡的迭加;最后将这些结果用于东亚扇区, 发现35°N以北的逐日起伏波动主要由电离层暴控制;31°N以南f0F2的逐日起伏波动主要由赤道异常的长周期振荡控制.   相似文献   

10.
谭辉 《空间科学学报》2000,20(4):373-379
对重庆(29.5,106.6)与兰州(36,103.9)f0Es>5MHz的Es出现率和E层临界频率f0E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此两地Es出现率的变化特征显著.白天重庆高于兰州;晚上则正相反.(2)出现率的这种变化与Es环境电离密度的变化趋势十分一致.(3)上述特征的形成,除了此两地纬度上的差异外,与兰州地处地磁Sq电流系的焦点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及质子事件警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太阳质子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的研究, 为太阳质子事件的警报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分析了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1977—1986)期间质子耀斑和相应的GOES和SMM卫星观测的X射线辐射资料, 结果表明:大部分质子耀斑的硬X射线峰值流量FHX≥104s/c;积分流量F0≥106counts;硬X射线辐射到达峰值时间TR≥100s;持续时间TD≥103s;X光子最高能量Ex≥300keV;平均能谱指数√r≤3.5;高能时延TL≥10s。利用这些X射线暴的特征参数, 对第21周峰年大质子事件作警报检验, 结果是:报准率为94%, 虚报率为40%。   相似文献   

12.
亳县球粒陨石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安徽毫县球粒陨石的化学全分析结果及主要的化学参数,并对陨石中金属铁和陨硫铁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及结果比较。根据球粒陨石的分类原则,毫县陨石属LL化学群。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电离层对空间通讯系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运载火箭、洲际导弹的遥测遥控的影响,往往以电子含量及时空结构与变化的形式表现.为考虑到与测高仪资料的配合和布站的合理,于1981年6月开始陆续在海口、满州里、乌鲁木齐建立了三个多普勒观测站,以获取总含量和测高仪的资料,进行上、下电离层的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导出哨声波有质动力的一个公式。该公式表明,当ω<Ωe/2时,有质动力倾向于把电子推向强波场区,从而在波的传播路径上形成密度脊;当ω>Ωe/2时情况正相反,有质动力倾向于在波的传播路径上形成密度槽。这就表明,weibel的结果[1]只是当ω《Ωe时本文所得到的结果的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