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航天》2013,(11):16-16
月球上的撞击坑多以人名命名。据统计,有近1400位世界级的名人“住”在月球的撞击坑里,他们基本上都是高风亮节的科学大师。月球正面居住的大多是古代名人,而月球背面则不乏现代名家,如雷贯耳的爱迪生、门捷列夫、巴甫洛夫、居里夫人、冯‘卡门、焦耳、马赫,以及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等均在其中。更有意思的是,月球上还有一个“航天村”,从祖师爷齐奥尔科夫斯基到著名火箭总设计师科罗廖夫,还有精英航天员,如加加林、捷列什科娃、列昂诺夫、季托夫、沙塔洛夫、阿姆斯特朗、怀特等十几个人。由于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2.
月球重力场制约着近月外空间物体的运动,同时环月飞行器的运动也反映了月球重力场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探讨了利用月球卫星地面跟踪资料,求定月球重力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环月卫星的轨道高度、地面跟踪采样时间间隔和跟踪精度等对月球重力场求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5,(10):7-8
8月15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2005年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启动仪式。该活动将以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启动为主要内容,突出营造文化氛围和全民参与性,扩大和深化月球探测工程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引导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更好地认知“嫦娥计划”。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启动仪式上发言,对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09,18(2):27-27
据新华社报道3月1日下午4时13分,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预定撞击点,标志着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据悉,此次撞月是为中国第二个月球探测器着陆积累经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称,中国探月第二期工程确定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8月9日,记者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举办的首届CAST空间技术论坛上了解到,备受关注的月球探测工程进展顺利,研制中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有望于2007年发射升空。同时,我国科学家在月球探测未来发展预先研究和论证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众多成果。  相似文献   

6.
月球着陆器着陆月表之后的外热流环境与地球轨道卫星外热流环境的最大区别在于月表红外热流的影响.分析月表地形特征是确定月表红外热流影响范围的基础.文章根据调研分析选择了月海地区可能存在的平坦月表、斜坡、石块和撞击坑4种典型地形特征以及月表的热物性参数,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月表地形对着陆器热控系统的一些影响规律--其中平坦月表和斜坡的影响最大,石块和小型撞击坑的影响可以忽略,大型撞击坑可以等效为斜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平 《中国航天》2014,(1):39-40
举世关注的嫦娥三号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任务,我国首次突破了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软着陆,树立了我国月球探测和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月6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在北京发布,表明我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了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  相似文献   

9.
正一月球探索现状1中国月球探测进展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截止2018年底,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试验器、"嫦娥"四号5个探测器(不含"鹊桥"中继星),顺利完成了无人探月三步走的"绕月"和"落月"任务。  相似文献   

10.
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带动性,对于理解保护地球、探索生命起源、引领科技发展、培养尖端科技人才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深空探测的4个重点是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巨行星探测、小行星及彗星探测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月球探测工程的有关论证。2004年1月,以“嫦娥工程”命名的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突破载人航天之后,探月将成为我国向深空探测进军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61-61
2008年7月5日,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称,目前我国已经获取制作月球表面图像的所有数据,嫦娥-1的任务之一月球表面图正在制作当中,即将完成。  相似文献   

12.
月球探测工程中的月球环境问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文章介绍了月球环境和国外两个典型月球探测器的环境试验。在月球环境对探测器的影响分析基础上,根据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需求,提出了有关环境问题研究的一些考虑。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08,17(6):6-6
2008年11月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行绕月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发布暨科学数据交接仪式。根据嫦娥-1卫星获取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亮相,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这幅月境真实影像涵盖了神秘月境的全部“领地”:  相似文献   

14.
2012年2月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m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表明我国探月工程又取得了一项重大科研成果。7m分辨率国际领先水平按照嫦娥二号任务科学探测计划,截至2011年5月20日,先后获取了607轨100km高度和15km高度的月球影像数据。制作完成的7m分辨率的全月球分幅影像  相似文献   

15.
紫晓 《航天》2010,(3):16-19
2010年1月11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绕月探测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众所周知,我国“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绕月探测工程是这三步走的第一步,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则是绕月探测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心演示厅举办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发布暨颁奖仪式”。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标识在网络票选中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网络人气奖。此外.由浙江设计师苏志怀和福建设计师林秀杭设计的作品获得了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17.
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自2007年10月24日发射至今,已完成一年的在轨运行和探测任务,共获取了1.37TB科学探测数据,顺利完成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和地月空间环境探测等4项科学任务。科研人员利用星载CCD立体相机获取的探测数据,制作完成了我国首幅全月球影像图(封底)。  相似文献   

18.
庞征 《航天》2012,(3):9-11
据近日召开的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透露,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任务目前已经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该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世界最清晰全月图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12日,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发布暨科学数据交接仪式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嫦娥一号卫星拍摄制作的月球全图.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记者还从仪式上获悉.嫦娥二号卫星计划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发射.嫦娥三号卫星要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15日夜,带有五星红旗图案的巡视器和着陆器照片从寂寥荒凉的月球传回地球,标志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