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多体动力学方法引入到细长结构冲击隔离系统的动力学设计,通过建立系统的冲击响应时域仿真模型,研究了此类结构冲击隔离系统的设计问题。分析了细长结构承受冲击载荷时截面弯矩产生的机理,进而提出了"惯性力与支撑刚度相匹配"适用于细长结构冲击隔离系统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流程。最后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原则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冲击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直串系统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新方法——动窗法。通过不断移动黑箱窗口把一个多自由度系统化为多个单自由度系统。该方法物理概念明确,简单易行。它不单可用来计算和Holzer同类的问题,而且更有意义的是提供了把一个多自由度系统化为多个单自由度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设备环境冲击试验方面,冲击谱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近十年来,不少人开始对这个理论提出了异议。冲击谱理论的主要缺点是; 1.这个理论导源于单自由度简单系统的基本假定,只能严格应用于具有单自由度简单系统部件的设备。 2.需要假定设备各频率部件的临界阻尼比相同。  相似文献   

4.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滑模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研究了一类外激励作用下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利用滑模可达条件建立了滑模控制律。为解决外激励不可测所带来的控制律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利用已知的外激励的上界这一参数消除了控制律的不确定性。利用H^∞最优控制论设计了切换函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控制方法能明显减小振动的幅值。特别是在外激励满足所谓的匹配条件下,控制和非控制自由度处的振动幅值都能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小波变换被广泛的应用到结构故障诊断中,但尽管利用小波变换进行故障诊断效果很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两个问题,即小波基函数的选择和最佳小波分解层数的选择。基于结构的动力系统,通过讨论结构动力响应、频率折叠及频率混淆对小波分解层数的影响,推导总结出一种小波分解层数的算法,并给出了其算法公式。  相似文献   

6.
带材轧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针对板形和板厚控制相互耦合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新算法。文中系统由两个小波神经网络组成,分别实现综合系统的模型辨识和控制。由于小波变换的紧支性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模型辨识能准确地辨识板形板厚系统的动态特性,控制器能产生较为复杂的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证明,该板形和板厚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跟随和抗扰性能,其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的解耦PID控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将直升机姿态角系统划分为快慢回路 ,并分别采用动态逆方法进行设计 ;针对动态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了小波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方案 ,把BP小波神经网络和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的小波神经网络分别应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 ;最后对典型机动飞行进行了仿真 ,说明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证明 ,本文采用的小波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效果好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低自由度协同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协同优化(CO)方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低自由度协同优化方法(Low degree-of-freedom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LDFCO)。LDFCO的系统级优化通过调整共享设计变量和辅助设计变量,使系统目标最优,且满足一致性约束条件。子系统优化通过调整局部设计变量,使子系统目标最优,并满足局部约束条件。子系统目标有两种形式:最小化本子系统的一致性约束函数和直接与系统目标有关的状态变量的加权和,或最小化一种不同于前者的一致性约束函数。通过3个算例检验了LDFCO的效率,结果表明LDFCO方法的计算量比CO方法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构造弯曲板插入函数的新方法。在矩形域内,按此方法得到了满足完备性要求的新的插入函数。此插入函数所包含的多项式项数在同自由度元素中是最多的。推导了以显式表示的12个自由度的矩形板弯曲元素刚度矩阵。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元素收敛较快,精度较高,且具有单调收敛的特点,其扭转特性则更佳。  相似文献   

10.
用有限单元法计算,选取总线位移、弯曲转角和剪切转角为节点自由度,舍弃常剪力假设,总线位移取三次函数,剪切转角为线性函数,满足几何边界条件。由简支梁、悬臂梁和自由梁的计算结果表明,精度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煤粉热解的激波管测试法及其系统的原理和软件、硬件系统组成。本系统的特点是控制与测试系统既相互独立又有数据传递。特别是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集控制与管理为一体。硬件布局合理可靠、软件丰富,且各软件模块间相互调用,克服了机器内存不够的缺陷。还具有手动操作和自动控制两种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小型风洞及其它机械设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特征与方案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震建筑采用水平剪切型模型,隔震体系为橡胶垫、滑移和并联基础隔震系统,隔震层模型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研究了在不同隔震层屈服剪力和隔震周期时,不同隔震系统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规则型隔震结构,经合理设计的并联隔震结构兼具橡胶垫和滑移隔震体系的优点,为优选方案。以一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竖向不规则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研究表明,对竖向不规则结构,橡胶垫隔震体系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姿态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航天器三轴动力学和四元数姿态运动学方程。在分析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型最优法解出航天器姿态角速度与姿态角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得到滑动平面。在此基础上,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并与PID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稳态性能,体现了变结构控制的突出优点,对系统摄动和外加干扰具有极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航天飞机再人大气层最小气动加热的最优轨迹。文中考虑了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气动加热、动压、过载对再入飞行的限制。在地心非惯性坐标系中,采用球面速度坐标系建立运动方程。再入点的运动参数是在惯性计算系中给出的,故地心非惯性系的再入参数是经过惯性计算系到非惯性计算系的转换而获得的。文中最优轨迹的性能指标采用气动加热量的最小值,最优轨迹的求解方法采用非线性规划法,即将控制变量参数化,把泛函的极值问题转变成函数的极值问题进行求解,因而可以利用函数优化方法的标准程序进行计算。本文在性能指标中引进了罚函数,并采用Powell方法求解无约束的最优化问题。文中进一步用运动参数描述控制变量,这不但便于初值的选择,而且还便于考虑一些参数变化规律的要求。本方法使用方便,计算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地面保持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地面保持策略.即飞机地面保持时间的最优配置,是任何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所具有的最重要功能之一,也是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中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最优配置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飞机的空中等待延时,提高空中交通流量.本文首先阐述了航线网拥挤的主要原因,然后介绍了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地面保持策略的问题描述和基本求解方法,最后指出了地面保持策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长空无人机系列驾驶仪的单片微机控制电路,经反复论证和优选,采用8752单片机构成基本的数字逻辑处理系统,并配以监控、黑匣子、接口和数模变换等电路。从而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功能。该电路取代了驾驶仪中传统的模拟电路。使长空无人机系列驾驶仪上了一个台阶。经各种试验和装机使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拦截器点火冲击模拟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拦载器的点火冲击地面模拟技术研究。通过梯形波冲击和波形复现试验模拟,测量出了导引头和惯组的角速率差别,并通过控制轨控力的方式获得了角速率频响函数,为结构修改和制导控制系统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GPS/MAP实现智能低空突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空突防在现代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向着智能和自主式的方向发展,本文研究了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子数字地图(MAP)实现智能低空突防的几个关键问题。文中首先研究了智能低空突防的定义,给出了采用GPS和MAP实现智能低突防的总体方案和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电子数字地图的设计,包括电子数字地图的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及软,硬件设计要求等。再次,研究了MAP与GPS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主动力发生器和动力反共振隔振装置(DAVI)所组成的主动反共振隔振装置(ADAVI)。从理论上分析了主动振动控制对DAVI隔振性能的改善情况,提出了一种考虑控制力的限制和稳定性要求的优化选择主动控制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主动控制可大大地改善DAVI的传递率特性和稳定性,该装置尤其适合于周期激励和随机激励同时存在的场合。  相似文献   

20.
折叠翼机构展开动力学仿真及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折叠翼机构的展开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折叠翼展开过程的动力学性能,探讨了机构各参数对展开时间和冲击过载的影响。结构参数化后进行了设计研究,并以冲击过载最小为优化条件进行了结构的优化设计。最后,对折叠翼的二次减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