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金属飞机机体结构,开展全尺寸结构耐久性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紧固孔原始疲劳质量控制效果;验证经验寿命是否超过使用寿命,在使用寿命期内是否会出现功能性损伤;为最终给出满足可靠性符合性判据要求的使用寿命(包括飞行小时与飞行次数)提供依据。在探讨全尺寸飞机机体结构耐久性试验原理基础上,形成便于工程实施的耐久性要求和方法。同时涉及在完成耐久性试验的全尺寸机体结构上开展验证民飞机服役日历使用寿命的试验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飞机结构使用寿命必须满足规定的可靠性指标要求,提供了适用于军用飞机机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可靠性符合性判据和符合性检查要求与方法,只要能有效地控制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细节原始疲劳质量,例如铆接和螺接紧固孔保持其ai值小于0.125mm孔边角裂纹;并能实现经济寿命超过使用寿命,在使用寿命期内不会出现功能性损伤;就能保证出厂飞机机体结构拥有使用寿命必然是:能满足基本可靠性指标要求,并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灾难性疲劳破坏发生的可靠性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紧固孔结构细节的原始疲劳质量是飞机结构耐久性设计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钛合金TC4锻件紧硎孔结构细节的原始疲劳质量进行了研究。进行了钛合金锻件的耐久性试验,给出了原始疲劳质量的描述参数,即结构细节的当量初始裂纹尺寸(EIFS)。用这种描述参数,建立了相应的当量初始裂纹尺寸判据。并用所建立的判据对钛合金紧固孔结构细节的原始疲劳质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钛合金紧固孔结构细节的原始疲劳质量评定结果满足飞机结构的原始疲劳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制孔工艺对紧固孔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在传统制孔工艺和Winslow制孔工艺下,对7050T7351铝合金材料的双犬骨连接件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与可靠性分析;基于当量初始裂纹(EIFS)理论和符合性判据,计算不同制孔工艺下的原始疲劳质量;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分析;对Winslow制孔工艺强化机理进行了定性的探讨。研究表明:改进工艺后,紧固孔的疲劳寿命均有所提高,分散性降低,疲劳强度增加;紧固孔的当量初始裂纹小于0.125mm,符合抗疲劳耐久性设计的要求;裂纹形核的位置不变,裂纹扩展区疲劳条带变窄。  相似文献   

5.
在论述飞机制造过程中质量管理的质量对飞机结构耐久性影响与制约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紧固孔原始疲劳质量来描述质量管理的质量,形成了可供工程应用的评估与监控要求和方法.解决了如何定量评估和监控质量管理的质量难题,为确保交付服役的飞机结构拥有足够的耐久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耐久性可以用来衡量飞机机体结构的固有品质。要保证交付服役的飞机机体结构拥有设计所预期的足够的耐久性,关键在于制造过程中结构细节耐久性评估与监控。如果能为驻厂军代表室和制造厂质量部门提供这一技术,就能大大提高飞机机体结构抗 疲劳开裂能力,服役中就能有效地控制飞机机体结构发生灾难性疲劳破坏,并可为实现在服役的头10年内无需进行由于疲劳开裂和/或腐蚀损伤引发的修理奠定基础。着重探讨有关建立制造过程中收音  相似文献   

7.
飞机机体结构耐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细节原始疲劳质量,可以用经济寿命来表征。要求经济寿命超过一倍设计使用寿命,在一倍设计使用寿命期内结构不允许出现功能性损伤。经济寿命必须取得全尺寸飞机机体结构耐久性试验的验证。探讨了全尺寸飞机机体经结构耐久性试验要求和方法,以及保证飞机试验质量的技术措施。耐久性试验和试验结束后拆毁检查与断口金相分析所得的试验数据和试验结论,可作为最终给定飞机机  相似文献   

8.
在理解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思想和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说明了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在结构完整性中的地位;宏观地给出了保证飞机结构使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而从飞机设计开始到退役的全过程中,应进行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各项具体工作内容;强调只有把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思想变成设计人员的自觉行动,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提高飞机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9.
飞机结构耐久性设计是国外8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以充分满足用户对新一代先进飞机(包括航天飞机)长寿命、高可靠性、低维护成本的要求。“七五”期间在航空部科技局领导下,“飞机结构抗疲劳断裂系统工程”(简称AFFD)内成立了“飞机结构耐久性设计技术研究” (简称ASD)的重点课题组,全面负责该项新技术的移植和研究。目前,已经用国产材料,典型生产工艺和我国现役飞机载荷谱完成了第一批耐久性试验,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为尽快将该项新技术推广、应用到我国飞机设计和生产中去,满足即将颁布的新军标“飞机结构完整性大纲”对耐久性的要求,航空部科技局决定由“AFFD”系  相似文献   

10.
紧固孔的加工工艺对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检测了 5种制孔工艺在飞机装配紧固孔内所产生的表面周向残余应力 ;分析了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 ;探讨了残余应力对紧固孔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复合材料紧固孔分层激光超声量化表征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正干  孙广开  陈秀成  王捷 《航空学报》2014,35(8):2348-2354
提出解决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紧固孔分层检测问题的途径。基于激光超声技术,进行复合材料紧固孔分层的量化表征试验。制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紧固孔试样,根据复合材料中激光超声的激发参量选取原则,利用材料受脉冲激光辐照作用产生的热弹效应激发超声波,提取表征紧固孔区域分层缺陷的超声信号;分析影响缺陷表征准确度的关键因素,发现脉冲激光光斑尺寸(直径1~5 mm)变化对紧固孔分层的表征不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穿透法和脉冲反射法进行激光超声C扫描检测,得到紧固孔区域分层缺陷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激光超声技术的非接触式激发、接收和高分辨力特点,可以准确测得紧固孔区域分层缺陷导致的波反射和衰减,有效表征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的紧固孔分层缺陷。  相似文献   

12.
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规范及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基本理论及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理解《美国国防部飞机结构联合使用规范指南JSSG-2006》以及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简述了军用飞机结构规范中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要求、分析、试验和部队管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直升机结构耐久性技术在结构全寿命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结构钉孔的挤压强化、航空零件表面的喷丸强化和防腐蚀等三条提高直升机结构耐久性的工艺措施.最后,提出了直升机结构耐久性的控制计划.  相似文献   

15.
一种紧固孔细节原始疲劳质量评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一种由等幅载荷试验的断口金相数据反推得到的当量初始裂纹尺寸额定值(EIFSR)表征的紧固孔原始疲劳质量评定方法。并据此建立了原始疲劳质量符合性检查的EIF-SR判据和寿命判据。最后用上述判据对紧固孔细节进行了原始疲劳质量评定和符合性检查。  相似文献   

16.
复合材料由于其层剪强度低、抗冲击能力差、塑性差等原因,在制孔、连接、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孔增大、分层、损伤等质量问题,对于这些缺陷的处理,需采用加大紧固件、衬套紧固件和带衬套的紧固系统,并保证相应的安装制孔要求,以满足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维修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概述新版CCAR-23部疲劳评定要求的基础上,对实现评定要求的设计准则与验证评定要求符合性的试验方法作了探讨。明确了评定要求不是针对定寿,而是用于保证安全,但必须在定寿基础上开展评定。对涉及飞枳.机.体与起落架结构的安全寿命设计、疲劳设计及耐久性设计准则,疲劳试验、耐久性试验及裂纹扩展寿命与剩余强度试验方法作了论述。同时,对疲劳寿命分散系数的确定作了说明。可供新型飞机研制开展疲劳评定参考,并为制定全尺寸飞机机体与起落架结构试验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综合分析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勃  鲍蕊  张建宇  费斌军 《航空学报》2004,25(2):133-136
以现有的耐久性分析模型和损伤容限分析模型为基础,综合研究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全过程,建立了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综合分析模型,并且通过一个具体的算例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兼顾了结构的寿命、安全以及检修一体化的要求,可用于对飞机结构进行综合设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正 《航空学报》1989,10(12):570-575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飞机结构耐久性要求的发展情况。重点综述了在新的耐久件要求下,耐久性设计的基本思想、特征、广泛的适用范围、多种设计目标和完整体系。简述了两大类耐久性分析方法和耐久性试验特点、说明了耐久性设计与安全寿命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同时满足飞机结构寿命和安全性的要求,提出一种耐久性/损伤容限综合分析方法,用以同时对多部位损伤(MSD)结构进行耐久性和损伤容限分析。耐久性分析时采用概率断裂力学方法结合串联可靠性模型,给出给定可靠度要求下的经济维修寿命估计;损伤容限分析中通过抽样模拟结果拟合参数得到剩余寿命的概率分布函数,进而通过寿命干涉模型得到不同裂纹扩展寿命下的结构可靠度。结合工程实例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实现了寿命分析和可靠度分析的有机结合,可用于对飞机MSD结构的综合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