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分析了军事伪装的重要性,阐述了军事隐蔽,示假伪装和防护技术的作用,以及伪装防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导电高分子(CPs)作为新型电致变色材料的特点、电致变色原理及红外发射器件的设计,并对国外在飞行器导热控制和红外、雷达伪装上的应用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激光、红外隐身兼容涂料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探测技术、激光探测技术、电子战等因素使得红外波段中的隐身技术变得更为重要。在同一波段范围同时达到红外与激光的隐身兼容是热平衡理论所面临的难题。要做到红外和激光的隐身兼容,就必须克服两者对材料的一对矛盾要求。在分别介绍了红外、激光隐身的原理后,提出了红外激光复合隐身的设想,并分析了两种央技术的互相制约及兼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欺骗的主动网络拓扑结构和操作系统伪装技术。通过linux系统内核驱动编程,拦截TCP/IP协议栈的数据包,根据操作系统的指纹库和网络伪装的策略改写报头信息,并跟踪会话信息,实现数据透明传输。通过大量伪装IP地址隐藏信息流向,保护重要主机;同时诱骗入侵者,及早发现入侵者。完成该伪装还需要伪装IP地址管理、动态地址分配和微路由技术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5.
张青藩 《推进技术》1989,10(6):29-32,71
本文分析喷气动力装置的红外辐射源,并讨论抑制红外辐射的技术途径.喷气动力装置的红外辐射来源于燃烧引起的高温,并可区分为两大类:固体表面的辐射和热喷流的辐射.一般而言,抑制红外辐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用冷却或绝热的方法降低辐射表面的温度,或通过蔽挡阻止红外辐射的传播;(2)加速喷气流与周围空气的混合,使喷流温度快速降低;(3)降低燃烧产物中辐射成分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影响防护工程口部伪装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影响伪装效果的因素集,建立了基于模糊多准则决策在防护工程口部伪装方案选择中的基本模型结构,并通过应用实例进行了初步验证,表明模糊多准则决策在防护工程口部伪装方案选择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迷彩在军事工程伪装中旱已广泛应用,但是针对现代高分辨率卫星可见光侦查方面的伪装效果并不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选取机场单机掩蔽库区这一典型空旷地形的目标进行伪装为例,提出了数字迷彩的一种应用方案,通过参照实际地区的背景特征,采用大面积仿造实地背物来实现目标的可见光隐身。在对比伪装前后的模拟卫星照片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该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单机掩蔽库这一空旷地目标的可探测性,为该目标的伪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BRDF的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特征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伟  吉洪湖 《航空学报》2012,33(7):1227-1235
为了提高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强度的计算精度,研究了壁面反射特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红外辐射特征的计算采用反向蒙特卡罗(RMC)法,壁面反射采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和漫反射两种模型,并将计算得到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模型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研究BRDF模型参数的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所采用模型中参数的取值。结果表明:壁面反射采用BRDF模型是提高红外辐射计算精度的有效途径。对于本文的试验模型,采用BRDF模型后,明显减小了以低发射高反射部件辐射为主的方向上红外辐射强度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9.
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黄伟  吉洪湖  斯仁  陈俊 《推进技术》2010,31(6):745-750,772
采用反向蒙特卡罗法(Reverse Monte-carlo,简称RMC)结合窄带模型计算了模型涡扇发动机(不带加力)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强度。考虑了金属壁面的发射和反射以及燃气中CO2,CO和H2O等组分的吸收、发射和透射,组分的吸收系数由NASA SP3080数据库获得,并对判断射线归宿的过程进行了改进,开发了计算程序。实验测量了模型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中波红外光谱辐射强度及其空间辐射强度分布。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3~5μm波段内的光谱辐射强度以及空间辐射强度分布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10%左右,本文的计算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在非加力状态下的中波红外辐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帅永  董士奎  谈和平 《航空学报》2005,26(4):402-405
以固体火箭发动机尾喷焰的红外探测为主要应用背景,利用反向蒙特卡罗法和有限体积法计算了火箭尾喷焰红外辐射特性,获得了尾喷焰在探测波长为2.7μm下的红外辐射的空间、光谱分布特性,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也非常接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再入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认为:表征再入目标辐射强弱的物理量主要为再入目标的表面温度、表面积和发射率;表征再入目标材料红外辐射能力的物理量为辐射率(发射率)。进而探讨了高红外发射率材料,认为:几种化合物混合烧结后可在一段连续波段提高材料的红外发射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形技术在目标识别时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技术的伪装区域地貌生成方法.利用分形方法生成了随机分形曲面,针对随机分形地形形状不易控制的缺点,设计出一种目标区域地貌模型与随机分形地貌模型相融合的方法,保证生成的伪装模型既有预定的形状又有随机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伪装区域生成方法能有效的生成符合需求的伪装区域地貌模型,此模型能够实现与周围地形地貌环境的较好融合,达到良好的伪装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飞机隐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身技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军用飞机上,本文分析了隐身飞机所采用的主要隐身技术,如反雷达探测隐身技术和反红外探测隐身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红外隐身涂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红外隐身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包括构成红外隐身材料的填料、树脂及其红外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最后还介绍了与雷达隐身材料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了水平方向、由下向上及由上向下三种定向凝固工艺,对Al-4.5%Cu及Al-4.5%Cu-0.5%Mn合金的反偏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枝晶组织对反偏析有极大影响,对于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几乎不存在反偏析。Kirkaldy和Youdelis的反偏析理论只适用于柱状晶组织,对于等轴晶及等轴晶-柱状晶混合组织,作者对此理论进行了修正。溶质引起的流动对反偏析也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归结为对一次晶固相浓度及固—液共存区的液相浓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碳-碳,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碳-石英及钨渗铜等防热材料的单粒子液滴碰撞实验结果,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破坏特征,并就液滴碰撞和固体粒子碰撞的不同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以防护工程为应用背景的降温与吸波兼容型隐身材料进行了物理结构模型设计和制备,对其多谱隐身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反射隔热降温与吸波兼容的机理制备的涂层,可以满足防护工程固定目标的伪装使用。  相似文献   

18.
计算分析了蒙皮反射的大气及地面红外辐射对高空飞机采用低发射率材料的红外隐身效果的影响.蒙皮温度采用恢复温度,红外辐射采用反向蒙特卡罗法计算.考虑了夏季和冬季两种典型大气和地面条件,亚声速巡航和超声速巡航两种飞行状态.结果表明:蒙皮对背景红外辐射的反射使得低发射率材料对飞机红外辐射强度的抑制效率降低1.5%~6%;考虑反射的背景红外辐射时,探测距离增加20%~70%;背景红外辐射对低速飞机的红外辐射影响较大,且夏季比冬季更明显;当飞行速度较低时,降低飞机上表面发射率,当飞行速度较高时,降低飞机全部表面的发射率,可获得更好的红外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模化比对直升机用红外抑制器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波瓣喷管一弯曲混合管构成的直升机用红外抑制器壁面和尾焰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研究,旨在将三维流场数值计算、壁温计算与红外辐射计算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抑制器红外辐射特性,与相关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仅相差15%左右,且红外辐射强度空问分布规律一致;通过对不同缩比模型的数值计算,揭示了模化比对壁面及尾焰的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规律:(1)几何相似的红外抑制器在主流入口速度、温度相同时,壁面红外辐射强度与几何模化比的2次方成正比;(2)尾焰红外辐射强度与几何模化比的2.32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20.
小偏距S弯二元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降低飞行器的红外辐射,适应发动机排气系统与飞机后机身的匹配,设计了一种非常规的S弯二元喷管,喷管出口中心线与发动机轴线不共线,有一个小偏距.在商业软件中计算该S弯二元喷管的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和组分浓度的分布,采用自主开发的红外软件,用反向蒙特卡罗法计算该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与基准轴对称喷管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小偏距S弯二元喷管后,能够对排气系统内部高温部件有一定的遮挡,对红外辐射特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大能够降低33%的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