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俄罗斯进步火箭航天中心将启动新型联盟5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俄2016年—2025年联邦航天计划要求2018年—2025年在"凤凰"研制项目下研制一种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预计俄政府将为该火箭研制工作拨款近4.98亿美元。火箭第一级拟采用RD-171MV液氧/煤油发动机;第二级将采用联盟2-1b火箭;第三级使用的RD-0124M液氧/  相似文献   

2.
参考图片     
65m高的天顶号火箭在海上发射平台上的构型图。后面是一艘采用特殊设计的海上发射保障船,该船兼有运载火箭总装、飞行指挥和控制中心双重功能。组装好的天顶号火箭用趸船转运到发射平台上,然后在发射平台上将470t运载火箭及卫星进行垂直吊装,最后加注液体推进剂...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和乌克兰联合制造的天顶号运载火箭从1985年开始使用,主要作为军事卫星运载火箭,用于发射第4代电子侦察卫星和第6代照相侦察卫星(参见表1)。1994年10月31日,天顶号火箭成功地把1颗资源-03探测卫星送入了极地轨道。同时搭载发射了1颗德国的微型卫星Safir-R以及俄罗斯自己的第1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电子”(GOMS)。这是天顶号火箭今后一系列新用途发射的开端。从1995年起,天顶号火箭将发射第三代海洋卫星-O;1998年发射乌克兰的Sitch-2卫星,还有“生物”(Bion)、“光…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乌克兰不久将加入欧空局。这一消息是乌克兰航天智力中枢南方设计局总设计师斯坦尼斯拉夫·科纽霍夫透露的。他认为乌克兰与欧洲在航天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已增强,乌克兰已为加入欧空局迈出了很好的一步。比如,乌克兰已将天顶号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提高到了6t,天顶号已完全能够同俄罗斯的质子号运载火箭一争高下,也能同“阿里安”等同类型的其他运载火箭相竞争。在访谈中,科纽霍夫纵谈了乌克兰航天部门的现状和未来。他说,乌克兰的新火箭灯塔号在法国布尔热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成功展出,尽管国家并没有为它的研制提供经费,所用的资金都…  相似文献   

5.
5月16日,莫斯科时间中午12∶28,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在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成功地试射了1枚轻型运载火箭.这枚火箭名为"洛克特"(即"呼啸号"),它成功地把两个外形、尺寸及重量与卫星相仿的模型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次试射成功是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科学生产中心的科研人员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意味着"洛克特"已跻身为俄罗斯航天运载火箭家族的正式成员.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2月20日,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俄航)总经理罗戈津说,俄航已批准一种超重型运载火箭的初步设计方案,并任命了项目负责人。此前有俄航天业消息人士称,俄航正在研究"叶尼塞"超重型火箭及其运载能力更强的型号"顿河"方案。这两种火箭将用来向月球发射载有月球下降-上升模块和月球基地部分组件的"雄鹰号"运输飞船。俄总统普京  相似文献   

7.
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5月中旬运抵海南发射场,执行首次发射任务。该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运载火箭。该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号,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近地轨道运载能  相似文献   

8.
开始新长征     
<正>在中国航天史上,2015年9月,将成为一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月份。在这个月里,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两个型号——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先后出征并告捷。从此,长征系列火箭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这只是中国新一代火箭精彩亮相的开始。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一个成员涵盖"大、中、小、快"型谱完整的大家族,其成员各司其职,实现航天运载需求的全面覆盖。其中,长征五号被称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被称为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而"长六"、"长十一"则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小液"和"小  相似文献   

9.
正"点火!起飞!"伴随着振聋发聩的轰鸣声,2016年6月25日晚上8时,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划破天际,冲向云霄。约603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94千米的椭圆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中国的运载火箭,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液体动力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而当今世界,由于固体运载火箭的方便机动性,正日益受到各航天国家的青睐。随着中国航天技术和需求的发展,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也登上舞台。快舟一号、长征十—号等固体运载火箭先后发射成功,不过中国固体火箭的探路者其实是开拓者一号火箭,只不过它尚未形成发射能力便淡出江湖。如今开拓者一号的后代——开拓二号现身。2017年3月3日7时53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开拓二号运载火箭成功把天鲲—号新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5日9点41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运送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奔向太空。这4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随着星箭成功分离,长征十一号火箭将4颗卫星顺利运送至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1次飞行,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与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秀型号"——长征六号火箭的首飞  相似文献   

12.
6月16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零窗口把作为追踪飞行器的神舟九号飞船精确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30千米、轨道倾角为42°的运行轨道,与天宫一号的距离为10000千米左右。"从神舟一号到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长征二F火箭已经成功发射9发,一次比一次精度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是她第10次在载人航天中执行发射任务,完成了‘十全十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5月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院")抓总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把重约22吨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19年,中国航天继往开来,创新登攀,航天运载能力取得重要突破,卫星系统建设快速发展,月球探测创造新的里程碑,商业航天力量磨砺成长。过去一年来,中国航天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体系化发展和高效服务为主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夯实产业基础,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2019年,中国航天稳步前进,捷报频传。长征十一号火箭海上发射和捷龙一号商业火箭迎来首秀,"双曲线一号"实现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长征五号火箭再度出征,重返航天发射舞台;重大卫星项目高歌猛进,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完成7箭10星高密度全球组网,高分十号、七号、十二号卫星相继发射成功,鸿  相似文献   

15.
由于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上的相通性,朝鲜的航天发射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2012年12月12日,朝鲜"银河"3号火箭发射成功,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送入轨道,从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10个具备独立航天发射能力的国家。对于朝鲜这样受到长期封锁的小国,即使在"先军政治"路线下大力发展军工尤其是弹道导弹的研制和制造,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固然不易,其含金  相似文献   

16.
它将由莫斯科运往巴黎参加展览。与联盟号飞船相比,快船号的体积小巧但能力惊人。该飞船预计将由天顶号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与能源号火箭在侧面固定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不同,快船号飞船将像一般飞船一样被固定在运载火箭的顶端,这种固定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更加经济。快船号飞船不仅可以飞赴“国际空间站”,而且就连登月也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好消息不断传出。长征五号火箭预计今年下半年重返航天发射舞台;长征六号改、长征七号改、长征八号火箭研制进展顺利;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2030年完成首飞。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27日,俄罗斯呼啸KM型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信使"M14~16民用通信卫星,并搭载了一颗微小卫星。这是俄2019年最后一次航天发射。据报道,这次发射是呼啸号火箭的最后一飞,俄将就此结束其火箭对乌克兰配套部件的依赖。呼啸号火箭由UR-100N洲际弹道导弹改装而成。"呼啸号"迄今共发射了34次,其中失败  相似文献   

19.
<正>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俄航)总经理罗戈津称俄"联盟5"项目已具备向前推进的所有条件,并承诺将在2022年首飞。他还说,首飞将携带俄期待已久的下一代联邦号飞船。"联邦号"将接替表现稳健的老型号飞船"联盟号"。作为俄另一重要火箭项目,"安加拉"系列火箭将在今年再进行一次试飞,要验证的仍是捆绑4台助推器的重型型号A5。但更为令人关注的是将用于月球任务的一种超重型火箭。该火箭将把"联盟5"和"安加拉"融合到一起,以期节省大笔研制费用。该火  相似文献   

20.
2016年4月28日,俄罗斯联盟-2.1a/“伏尔加”(Soyuz-2.1a/Volga)火箭从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中心(Vostochny Cosmodrome)成功发射,这标志着该发射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东方航天发射中心完全建成后,将成为俄罗斯境内的首个民用航天发射场,可保障俄罗斯完全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未来将为包括联盟-2系列火箭、“安加拉”(Angara)系列运载火箭、载人航天运输系统、重型运载火箭及未来星际飞船在内的各种航天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