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华  燕雁 《中国航天》2011,(12):12-17
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2星,于7月11日23点4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3.
国外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因具备高时效性及持续探测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当前国际遥感卫星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重点针对光学、微波、电子侦察等国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及卫星平台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开展了调研与分析,梳理出国际发展情况对中国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的启示。文章从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出支撑该领域发展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器从此有了天上数据“中转站”。 25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5.
美国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A)自进入大椭圆轨道后,经过39次姿控推力器点火,终于在6月29日置入预定的同步轨道. TDRS-A是美国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列(TDRSS)四颗卫星中的第一颗,于今年4月5日从航天飞机“挑战号”上发射到低地球轨道.负责将TDRS-A送入同步轨道的惯性  相似文献   

6.
对GEO卫星照相的HEO卫星变轨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近距离光学照相,设计了大椭圆任务轨道.在考虑地球扁率J2的动力学模型下,研究了大椭圆轨道变轨策略,提出了轨道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基于STK软件对变轨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轨道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近距离光学照相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     
《航天》2011,(9):4-5
中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升空 7月27日5点4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雨中起飞,成功将中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本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8.
航 天 短 讯     
《航天器工程》2019,28(2):141-146
<正>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网站2019年4月10日报道,3月31日,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发星,标志着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能力再次大幅提升。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制,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主要为飞船、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站以及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在  相似文献   

9.
于淼 《航天》2012,(9):6-9
我国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于7月25日23点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10.
于淼 《中国航天》2012,(8):14-14
我国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于7月25日23时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而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11.
7月27日5时4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雨中起飞,成功地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2.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自60年代绕地球运行以来,就一直在向地面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球资源彩色图片。 在2000年之前,地球观测卫星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带有微波辐射仪及雷达系统的大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8-148
2008年10月1日,一枚俄罗斯“第聂伯”火箭从俄罗斯南部的Yasny发射场升空,将泰国地球观测卫星系统(THEOS)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卫星最终将机动到822km的太阳同步轨道。THEOS卫星重715kg,主要为地球科学应用和灾害监视应用提供中等分辨率图像。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洪涛  林乐天  高超  王巧 《宇航学报》2016,37(1):68-73
针对地球反照对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的影响,首先比较不同降交点地方时卫星的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分析其变化规律,然后选定晨昏轨道卫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太阳电池阵输出电流模型与地球反照系数估计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电流参数与地球反照系数,最后结合不同季节、不同轨道高度卫星的遥测数据进行在轨验证。结果表明,对于轨道高度在1200km以下的晨昏轨道卫星,地球反照系数在0.05以上;地球反照系数随轨道高度增加呈指数规律衰减,衰减系数约为0.002。  相似文献   

15.
前言从1963年辛康Ⅰ发射成功以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已经有近百颗卫星。由于这些卫星的发射场位置都不在赤道上,因此都要通过轨道变换使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也就是从大椭圆的过渡轨道向地球同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应用角度,基于太阳、月球位置和卫星轨道根数推导了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红外地球敏感器干扰的计算公式及预报方法,同时给出了安全模式下卫星Z轴跟踪太阳时星上天线指向变化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和卫星下传遥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可用于实际卫星管理。  相似文献   

17.
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第2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斗"三号IGSO-2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第21颗"北斗"三号卫星,也是"北斗"导航系统第46颗卫星。截至目前,在我国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中,有18颗运行于中圆轨道(MEO)、1颗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GEO)、2颗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据悉,卫星设计寿命12年,  相似文献   

19.
王彦玢 《航天》2011,(7):26-27
第8颗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人轨后,与在轨的多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1GSO)卫星组成基本系统,已经具备在星座覆盖范围内提供连续的、稳定的、全天候的基本服务能力。那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位精度和未来发展如何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同步轨道卫星共位是指在一个地球同步轨道±0.1°的窗口上放置2颗或2颗以上的卫星。文章介绍了同步轨道卫星多星共位的必要性和差分连接端站干涉测量的原理,对同步轨道共位卫星位置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差分连接端站干涉测量技术能够满足同步轨道共位卫星位置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