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范秀昌  张行 《航空学报》1987,8(8):362-369
本文首先从直法线假设出发导出了处于非均匀温度场中变厚度各向同性钣元素本构方程并证明该方程与等厚度正交各向异性钣元素的本构方程相同。然后本文从上述本构方程出发,引用自由能与熵函数以及固体力学所有基本方程导出了与积分路径无关的广义J积分J_8,该广义J积分可用于处在非均匀温度场中的含裂纹变厚度旋转盘。最后本文应用这个广义J积分与有限元素法计算了涡轮盘应力强度.因子K_1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带裂纹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龙  刘元镛 《航空学报》1989,10(5):227-233
 本文使用八节点等参元和六节点畸变等参元的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中心穿透裂纹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并与Chen和Aberson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本文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少的计算量。文中还给出了动载影响系数k1(t)和静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式。并考虑了材料特性和板的几何尺寸对于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行  吴国勋 《航空学报》1981,2(4):24-30
 本文从总位能差率出发推导出了在非均匀温度场中承受面力与体力的变厚度板的广义J积分,并证明了广义J积分的守恒性。  相似文献   

4.
杜洪增  田秀云 《航空学报》1993,14(10):518-522
给出了采用J积分法计算加筋板应力强度因子时选择积分回路的方法;同时给出了采用刚度导数法计算加筋板应力强度因子时刚度导数的计算方法;另外,还对模拟铆钉连接作用的3种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含倾斜裂纹平板和加劲板为实验模型,进行了平板和加劲板Ⅰ-Ⅱ复合型裂纹疲劳扩展实验。本文提出了复合型加劲板应力强度因子的工程算法,并利用S法和应变准则进行寿命估算,对扩展路径以及线切割预制和疲劳预制裂纹的异同进行了讨论。 实验与计算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复合型加劲板应力强度因子算法是一种较好的工程算法,应变准则应用于疲劳问题以估算寿命,其结果相当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孟庆春  张行 《航空学报》1993,14(3):147-154
利用虚功原理导出了涉及两种不同介质的守恒积分表达式以及守恒积分J_Ⅰ与应力强度因子K_Ⅱ的关系式。对于对称正交铺层复合材料层合梁的分层问题,在利用分区广义变分原理确定了应力强度因子K_Ⅱ以及应力与位移本征展开式中的所有待定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出守恒积分值。最后,作为验证,由J_Ⅰ求出K_Ⅱ,并与由解析变分方法求出的K_Ⅱ相比较。计算表明,本方法前期准备工作少,计算节省机时,结果收敛迅速;沿不同积分路径求出的守恒积分保持恒定,并且用两种方法求出的K_Ⅱ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选择复连通域边界(多环路)计算J积分的一种新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单连通域内有铆接点时计算J积分的问题。文中还提出了一种“虚设铆钉法”,采用这种方法,可利用同一网格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裂纹长度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这大大简化了模型准备工作并减少了计算结构总刚度矩阵的工作量。本文采用刚度导数法、J积分法及能量释放率法,计算了含裂纹铆接加筋板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对各种方法作了粗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界面反应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正 《航空学报》1985,6(3):267-271
 研究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纯铝复合丝的界面反应产物A14C3的量与温度、复合丝的室温拉伸强度与A14C3量及温度的关系。对各类复合丝的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对应于不同的热暴露温度及强度有三种断口特征。用盐酸溶液脱去了经不同温度热暴露后复合丝中的铝基体,分析了脱铝纤维的表面形貌,测定了拉伸强度,得到了复合丝中纤维受到损伤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由陶瓷层和粘结层构成的热障涂层(TBC)双层材料结构,探讨了应用裂纹面位移数据及J积分计算分析陶瓷层/粘结层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方法。考虑了拉伸及热应力两种载荷情况。在传热分析时,考虑了界面裂纹对传热的影响。对于这类双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是型和型裂纹复合的,它包括应力强度因子的模和相位角。根据所得的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10.
忻志明  王适存 《航空学报》1985,6(6):521-529
 本文给出了无铰旋翼直升机稳定性与操纵性计算方法。考虑并研究了旋翼诱导速度的一阶谐波分布和桨叶的一、二阶挥舞弯曲模态的影响。特别是详细地描述了王适存广义涡流理论导出的诱导速度场在无铰旋翼直升机操稳研究中的应用。采用了μxyz推导方法和数值求导法。最后以Bo-105直升机为算例,计算结果与有关试飞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用奇异性杂交应力元及等参元计算平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和J积分的方法。实际计算表明,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计算时间短,便于实际应用。文中给出三个算例。各例分别采用216~256个自由度。计算结果同解析解及其他奇异元的解进行了比较。各例算得的应力强度因子值,均同解析解相差仅1~2%。每例中由4~6条路径求得的J积分值,其分散度均在±O.7%以内。 计算在TQ-16机上进行,程序编译约6~7分钟,每例的计算时间约6~8分钟。  相似文献   

12.
 单边缺口试样的J积分,当取其缺口内表面为积分回路时,有特别简单的形式,即,并可进一步简化为,其中。 本文对两种单边缺口试样(缺口根部曲率半径ρ分别为20毫米和9毫米),测定了缺口内表面的应变分布ε(θ),再经应力-应变曲线转换成形变功密度分布W(θ),最后通过数值积分求出系数A。试验结果与考虑了Weiss塑性区修正的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张双寅  Soden  P.D  Soden  P.M 《航空学报》1986,7(2):187-197
 本文对CSM-GRP层间剪切断裂用实验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用英国标准BS4994规定的双槽试件拉剪法测量了层间剪切强度(ILSS)。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应力分布、损伤扩展和复合型应力强度因子。并讨论了BS4994规定的这一试验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发动机涡轮盘裂纹扩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计算分析含有角裂纹等厚空心盘应力强度因子基础上,针对某涡轮盘螺栓孔周向应力最大处建立孔边角裂纹的有限元模型;利用J积分法,计算得到不同尺寸裂纹前沿的应力强度因子;采用2自由度法描述扩展过程中裂纹前沿形状的发展,对角裂纹引起的轮盘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最后得到涡轮盘的裂纹扩展寿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各向异性线弹性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合材料层板的断裂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即K标定法、J积分法以及能量法测定了3240玻璃钢和碳/环氧层板两种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三种方法均给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Electron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energy losses in magnetic fields and photon fields than protons. Hence, photons at various wavelengths, including gamma rays, bring more readily information on high-energy electrons than on protons. Neutrinos provide a unique tracer for protons. Furthermore, at high energies the neutrino flux can considerably exceed the gamma-ray flux, as gamma rays above ~1 MeV are degraded by γ-γ interactions in compact high-intensity sources.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 with outputs >1045 ergs s?1 and dimensions ~1014 cm would constitute such sources. If the AGN are powered by ultra-massive black holes, then these numerical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and at high energies the flux J v >J γ . Berezinsky and Ginzburg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photon intensity around spinars is not sufficient to cause gamma-ray degradation. These author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neutrino flux,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ment (or upper limit) of gamma-ray flux would show whether the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re powered by massive black holes or spinars. We estimate that gamma rays would be degraded at spinars, too, at energies >1 G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