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始的呼唤     
对太空的向往是一种深植在人类基因中的原始呼唤,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是与太空息息相关.我们的祖先曾倾心地关注那灿烂的苍穹,写过无数诗篇;古代中国把王朝的兴衰和帝王的政绩与天象密切联系在一起;欧洲曾依仗优越的天文航海知识拓展海域,创造出西方的工业文明,伽利略的望远镜擦亮了人类蒙昧的双眼,使我们认清了自身的渺小.20世纪中叶以后,人类一飞冲天,登上了月球,各式望远镜也远离大气层的干扰,把人类的视野延伸到宇宙的边缘,人类的飞行器登陆邻近的星球,寻找地球生命的伴侣;而载着人类文明的太空船也已飞离太阳系,向无限的宇宙驶去.20世纪90年代我们又发现一系列太阳以外的行星,奠定了寻找蓝色星球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拜访外星人     
心榕 《太空探索》2008,(3):36-38
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是一个人类百谈不厌的话题。有人说有,希腊一位名叫米特洛多·希奥斯基的哲学家曾说:"广阔的田野里不可能只生长麦穗。同样,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也不可能只有一个住人的世界。"也有的人说没有,美国加州大学的提普勒认为,如果存在"外星人"的话,我们也许早就和他们取得联系了。到底有还是没有"外星人",人类决定去找找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发射了  相似文献   

3.
近年不断有消息从美国传来,说太阳系中又发现一处有生命的地方。我们已经知道,在太阳系,人类是孤独的。16世纪意大利哲学家乔丹·布鲁诺曾提出一种思想,认为宇宙中有大量居住着人的世界。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寻找“有智慧的弟兄”。然而,到了20世纪中叶,我们不仅没有在太阳系找到同类,甚至连发现最简单生命的希望都告破灭。当时,曾估计在一些天体上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获得其物理环境信息后却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原来,金星表面的温度接近500℃;火星大气则是由窒息生命的二氧化碳组成,而且密度仅为地球大气的1%,不能…  相似文献   

4.
<正>在太空探索初期,人类能否进入太空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话题。其中一种理论认为,以人类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长时间的过载、太空失重以及其他情况。而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遨游太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除了人类孜孜不倦的努力之外,还要感谢世界第一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们。  相似文献   

5.
<正>据法新社报道,法国科研人员日前宣称,木星冰冷的卫星木卫二可能拥有与地球类似的活动构造板块。由于此前科学界一直认为,板块构造是地球所独有的,因而这一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原来的研究曾提出木卫二生命假说,新的研究成果又充实了此一结论。那么,木卫二对人类的宜居性到底有多大?未来人类又将如何探测它呢?或拥有板块结构木星是太阳的第五颗行星,也是  相似文献   

6.
许多学者认为,生命形式并不拘泥于我们所习惯的固体蛋白有机体,而是存在着多样性、多结构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原苏联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康·艾·齐奥科夫斯基早就提出:“物质并非开始就具有像现在这样的密度,曾有过比较稀疏的阶段。物质可以创造出我们现在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生物。为形成我们所不可思议的智慧生命,要经历多少时代、多少事件 !而在我们之后时间延续又是无限的。对人类有何影响,不可思议的智慧生命之间有何联系,我们尚不知道。”  依据这种假说,分析这样一个例子。  《苏维埃俄罗斯》编辑部收到了圣彼得堡市民彼…  相似文献   

7.
人类起源、生命起源和宇宙起源,是人类一直关注的三大问题.达尔文学说认为,人是由猿进化来的;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考古科学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多数人也就接受了这两位伟人的观点.但是,近代生物科学研究发现,人的生活习性更接近于海豚,这就促使我们开始了对人类起源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从达尔文时代至今,我们对自己的历史研究很多,人类是怎样走出非洲的,能人和直立人是如何进化的……甚至尼安德特人是否长有红头发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相对而言,人类的未来何去何从却关注较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自身的生物学进化其实是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这篇文章认为人类文化进化影响甚至限制了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太阳放出光芒至今已有50亿年的历史。太阳是地球、地球生物和人类发生、发展的根源。科学家认为,太阳的旺盛生命可达100亿年。这就是说,太阳还可正常抚育地球50亿年。 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到太阳老化时她将96亿岁。地球现在已到中年。地球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人类的发生和发展。人类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地球资源;努力维持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不要使地球未老先衰。为此,让我们来查阅一下  相似文献   

10.
玛雅之谜,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所发生过的最不阿思议的重大事件之一.1300多年前,相当于我国唐朝以前,在中美洲现今危地马拉地区,出现过一个先进的古代社会——玛雅.他们的文化曾与四大文明古国相辉映;他们的数学体系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智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还有多少好时光?代敏优秀作品YOUXIUZUOPIN●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永远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可我们是否意识到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如同我们所熟知的众多物理定律,也是有章可循的?至少在作者看来是如此。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关注超过其他任何动物。历史上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斯·弗兰特与奥托·彼德是关国著名的不明现象研究学者,他们合作出版的《人类──外星人的子孙》等书在关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斯·弗兰特1915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乔斯,是前卫科学幻想小说作者荷马·伊昂·弗兰特的儿子。他早年醉心于化学、生理学、化石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曾任加利福尼亚州巴克勒劳伦斯辐射实验室高级实验技师、洛克希德实验所实验分析员。在洛克希德实验所,他曾从事太空研究,并协助丹佛大学的波恩伯格教授研究血液变态现象。弗兰特根据生物学的证据认为人类为外星人与地球人科学试验之混血儿,并发表了学…  相似文献   

13.
卓然 《飞碟探索》2010,(10):1-2
<正>关于广袤太空是否存在智能生命,科学界始终存在二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和人类都是浩渺宇宙的普通成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地球和人类都是特殊的存在,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角度到大气层与水的获得、释放,都是无数特殊条件下生发出无数巧合使然,才使地球进化出人类。  相似文献   

14.
徐菁 《太空探索》2008,(3):14-19
人类探索的黄金时代是源于对财富,进而对科学知识和军事实力的追求开始的。对探索的强烈欲望和对我们周围世界的理解,为过去500年人类的努力提供了不断增长的动力,它曾引领15世纪的先驱者走向海洋,无论是威尼斯、葡萄牙,还是后来的英国,一次次的繁荣和衰落都印有人类征服海洋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正麻省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和物理学教授萨拉·西格说:"如果我们能够识别出另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从起初认为一切均围绕着我们地球旋转,到如今知道存在着很多其他类地行星,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在我们的太阳系之外找到数千颗行星被认为是人类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1月23日,美国蓝色起源公司"新谢泼德"火箭垂直发射升空,飞到距离地面100.5千米的高空,历史性地实现了火箭推进段的精确垂直软着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越过卡门线并垂直着陆成功的航天器,是人类垂直起降火箭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谢泼德的诞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号火箭可重复使用的尝试曾屡战屡败,很多人据此认为可重复使用尤其是垂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一期《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我们介绍了部分科学家对宇宙中生命的观点,即生命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这里再介绍另一部分科学家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地球人类是宇宙中生命发展的特例。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迈尔认为,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产生生命的几率都极小。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存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几率微乎其微,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  相似文献   

18.
月球的未来     
早在50年前出版的《星际飞行》一书中,阿瑟C·克拉克曾预言道:“建立能自给自足的月球殖民地或前哨站是一个迷人的技术话题,但在我们对这颗卫星的资源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谈论这一话题还为时尚早。” 殖民月球为哪般? 开发月球可为我们带来什么?花巨资建设月球殖民地是否值得?在克拉克眼里,月球对人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作为天文观测台和前往其它行星的跳板。月球不仅仅是光学望远镜的理想架设地点,还是对空间进行全波探测研究以及探测和跟踪近地小行星的理想场所。而人类如果能在月球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每个细胞都可能含有来自人类灭绝物种的遗传密码碎片。DNA研究能够揭示我们与那些未知神秘种群的关系。对于现代人的起源以及他们如何成为存活至今的优势物种,科学家一直存在多种争论。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的化石和物品,来获得人类祖先的相关信息。比如,骨骼可以告诉我们他们长什么样子,牙齿能够揭示他们的饮食状况,日常工具、艺术品可以讲述有关他们文化的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20.
苏三 《飞碟探索》2006,(11):38-40
“文明子宫”的提法笔者曾在对全球神话历史形成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提出过一种看法:整个人类在早期实际上可能有过大规模的充分交流,只是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而整体“失忆”,尤其是书写文字的缺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遗憾。笔者认为玛雅文化就是亚、非、欧文明的一种延续,大概只有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