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无人机自动着陆过程中外部不确定性强,影响控制精度和飞行安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鲁棒伺服线性二次型(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的横航向自动着陆控制律设计方法。基于鲁棒伺服LQR设计滚转姿态保持内回路,设计航向保持/预选模态和航向信标(Localizer,LOC)截获与跟踪模态,实现横航向轨迹的稳定与精确跟踪。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郭书祥 《航空学报》2007,28(6):1438-1442
 基于二次稳定性准则,从可靠性这一新的角度考虑不确定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鲁棒可靠性的不确定系统鲁棒镇定控制器设计方法,将鲁棒控制器设计归结为基于可靠性的优化问题:以鲁棒可靠度为约束,极小化控制代价。依据该法设计的控制系统可满足稳定性意义上的鲁棒可靠性要求,并给出保证系统稳定性所要求的基本参数的最大鲁棒界限。适用于不确定参数的摄动范围准确已知和未知等情况。对F4E型战斗机的稳定控制器设计及对比研究表明了所提方法是实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非线性系统的不同区域描述,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多个区间鲁棒稳定性问题。对区间鲁棒稳定性条件不等式进行变形,得到了该不等式可解的条件。此条件不仅大大简化了不等式,而且得到了新的鲁棒稳定性判据。进而,给出了非线性系统鲁棒反馈控制的设计方法。飞行控制器设计结果表明,本方法对不确定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再人体滚转共振与小不对称气动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综述了再入体滚转共振的飞行力学和气动力学问题;分析了再入体的攻角发散机理,指出滚转共振是再入体攻角发散的主要危险。文中着重叙述了再入体滚转共振和小不对称气动力问题的研究结果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鲁棒技术在飞机总体设计中应用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雯  黄俊 《飞机设计》2004,(4):45-50
在回顾传统鲁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鲁棒技术在多学科环境中,尤其是在飞机总体设计中的应用状况和最新发展,侧重讨论了多学科鲁棒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分析、敏度分析和鲁棒设计模拟,并给出了多学科鲁棒设计的一般流程。对鲁棒设计领域中的不确定性、鲁棒设计和多学科3个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并在最后展望了鲁棒设计在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类具有状态滞后和凸多面体不确定性的连续时间系统,研究了其鲁棒H∞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通过引入两个附加的松弛矩阵使Lyapunov矩阵和系统矩阵得到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具有更低保守性的鲁棒H∞性能判据,并基于该判据设计了系统的鲁棒H∞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不但保证闭环系统的二次稳定性,同时使系统的H∞范数小于一个给定的衰减水平γ.并且设计了一个迭代算法来得到问题的次最优解.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推力矢量控制中的非线性鲁棒解耦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推力矢量控制的由来和意义,着重叙述了推力矢量控制,特别是推力矢量飞机在大迎角,过失速状态下目前主要的非线性鲁棒解耦控制律的设计方法,如非线性逆动态方法、NLQR(非线性二次最优调节器),自适应方法,变结构方法以及最近出现的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方法,指出了这些方法在推力矢量控制飞机应用中各自的特色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主要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H_∞回路成形全姿态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外回路思想结合鲁棒H∞回路成形方法,设计了直升机双回路飞行控制系统。内回路主要完成直升机的全姿态控制,包括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的同时控制;外回路在内回路的基础上实现了速度跟踪。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直升机各通道间的解耦,且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最后,按照ADS-33E标准对飞行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飞行品质达到了1级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空发动机模型的不确定性问题,在二次稳定且由干扰到被控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的H∞范数约束下,可获得等效的确定性系统,将参数化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中的2个自由参数用PI结构进行约束,提出了一种鲁棒H∞/PI型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在建立的SIMULINK仿真结构平台上进行了鲁棒性能验证。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非线性系统的不同区域描述 ,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多个区间鲁棒稳定性问题。对区间鲁棒稳定性条件不等式进行变形 ,得到了该不等式可解的条件。此条件不仅大大简化了不等式 ,而且得到了新的鲁棒稳定性判据。进而 ,给出了非线性系统鲁棒反馈控制的设计方法。飞行控制器设计结果表明 ,本方法对不确定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推力室槽道式冷却通道尺寸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航空动力学报》1993,8(2):125-128,201
新一代液氧 /烃类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将采用高燃烧室压力方案 ,这时推力室冷却成为一项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构造了一个槽道式再生冷却通道几何尺寸的优化设计方法 ,其优化目标是使通过冷却通道的冷却剂的压力损失最小。典型的计算、实验表明 ,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可使冷却压力损失减少 50 % ,即采用优化设计有利于高室压推力室冷却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number of design variabl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 posite structure optimal design, a single-level composit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a tapered model is presen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ulti-level composite structure opti- mization method, this single-level method has many advantages. First, by using a distance variable and a ply group variable, the number of design variables is decreased evidently and independent with the density of sub-regions, which makes the single-level method very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composite structures. Second,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optimize laminate thickness and stacking sequence in the same level, which probab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optimal result. Third, ply con-tinuity can be guaranteed between sub-regions in the single-level method, which could reduc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manufacturing difficulty. An example of a composite wing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and competence of the single-level method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端区二次流对涡轮叶栅带来的流动损失,对某典型低压涡轮叶栅引入水滴型前缘修型结构并进行设计参数优化。首先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单一设计参数变化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然后基于均匀设计法,对不同设计参数组合的水滴型前缘修型结构的流动控制效果进行数值模拟,获取控制端区二次流最优的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控制变量优化下的最佳设计方案可以使总压损失降低6.1%;均匀设计优化下的最佳设计方案可以使总压损失降低8.61%。与控制变量法相比,均匀设计法得到的水滴型前缘修型优化结构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前缘马蹄涡强度,延后通道涡到达吸力面的位置,减小通道涡对主流的影响范围,进而从流动机理层面证实了均匀设计法优化水滴型前缘修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复合材料板壳在过屈曲下最佳铺层设计的工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万植 《航空学报》1988,9(2):17-24
 本文基于相同边界条件下铺层构成对失稳后的变形形态影响不大的基本假设,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得到的准最佳铺层失稳后的位移场为基础,给出了确定最佳铺层参数的工程方法。计算表明,其基本假设和解题思路是正确的。由于本方法最后归结为解一个一元三次方程,使计算大为简化,可降低设计成本和周期,在工程设计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声速翼型滑翔机的气动外形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岛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算法。首先,通过多岛遗传算法产生一个随机的初始种群,找到全局最优点附近区域的一个次优解;然后,将此次优解作为模拟退火算法的初值启动退火进程,缩小设计空间的范围,找到全局最优解。优化结果表明,所提混合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飞行器外形优化问题;在数量巨大的设计空间中,滑翔机的最优气动外形能够以较低的计算资源代价快速得到;双弧形翼型的气动特性较六边形翼型更有优势,叉形尾翼的静稳定性和控制效率高于十字形;优化后的外形极大地增加了滑翔机的滑翔距离。  相似文献   

16.
郭才根 《航空学报》1993,14(12):567-574
根据直升机的飞行性能、稳定性、发动机和重量的要求,建立优化的分析模型,应用计算机和最优化技术求解,得到满足直升机设计准则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本方法也可用于对已有型号的总体参数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通过算例和新机设计中的应用表明,本方法对直升机总体参数选择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板翅式换热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一般的结构优化,而且能够在提供多种类型翅片的情况下,进行翅片类型的优选。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遗传算法能够分别以重量和效率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为了方便翅片类型的优选,建立了一个常用翅片的数据库,库中包含了翅片的几何参数、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可直接应用于计算机程序的处理。与传统的优化计算结果比较,换热器的重量和体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本文的优化软件和翅片数据库具有通用性,可应用于一般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发展工程适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关键参数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了循环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并基于粒子群算法发展了一种再压缩循环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最低循环压力、循环增压比和分流因子为优化变量,以循环热效率为目标,以合流三通进口温差为约束条件.参数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循...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自适应柔性机翼后缘变形控制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了由单个驱动器驱动的单块式分布柔性结构。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设计一种合适的柔性后缘结构拓扑形式,使该自适应柔性机翼后缘能够达到精确的变形。阐明了柔性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针对自适应柔性机翼后缘概念设计提出了基于参数化分析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化圆整和尺寸优化。最终,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功能测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柔性后缘优化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发动机气门弹簧优化数学模型,应用遗传算求出问题的最优解,探讨了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此类具有约束、多变量类型优化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