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3年3月1—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承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执行承办,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航天制造技术》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一届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重庆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先进制造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和科研院所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部分军工企业有关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共计4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双进主持。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热流传感器响应时间测试在航空、航天、能源及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热流响应时间测试技术研究情况,描述了研制的热流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及应用情况。实验证明,所设计的测试装置可以实现预期目标,并对热流传感器的响应时间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3.
针对20kg微纳遥感卫星相机主承力构件的轻量化需求,以转接环、次镜环和主背板三个主承力构件为研究对象,开展面向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0.5mm折边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压缩和扭转等力学性能,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可显著提升构件的支撑强度。通过45°斜壁与微桁架结构,实现无辅助支撑增材制造。从能量输入、结构微调及加快热传导三个方面入手,有效解决了打印过程尖角变形难题。最终获得了质量分别为89g、87g和546g的三个轻量化主承力构件。搭载原理样机开展系统装调与地面力学试验,通过了8G重力加速度测试,实现了卫星相机大型复杂结构主承力构件的高承载和轻量化制造。  相似文献   

4.
检测技术是支撑航天制造发展的基础,检测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航天装备制造质量。主要介绍了检测技术在航天制造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航天装备制造过程中在检测方面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航天发展需要给出发展建议,更好发挥检测技术对航天制造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利用航天飞机、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和供航天研究及技术试验用的“自由”号空间站,美国航宇局航空、探索与技术处最近提出,委托企业界和高等院校开发空间飞行技术试验和“空间技术试验计划”方面的15个项目,以确保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中开发航天飞行技术的项目有11项:  相似文献   

6.
杨开 《国际太空》2014,(9):30-39
2014年3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2015财年的预算案,预算申请总额为174.606亿美元,涵盖了科学、航空、空间技术、航天探索、航天活动、设施建设等。航天探索和航天活动仍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展的重点领域,二者的预算申请分别为39.76和39.054亿美元,占预算总额的45.14%。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迅速发展。对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线材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热喷涂增材技术、月壤增材制造技术等用于载人航天工程的增材制造技术及这些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在轨制造飞行器替换件、制造大型桁架等难以在地面制造或发射的部件、制造飞行器复杂部件等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提出未来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的增材制造中应发展适合载人航天工程的材料体系,应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的增材制造技术,同时未来还应发展相关工艺。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14,(7):5-5
6月16-22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权中国宇航学会在京举办第三期航天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63名来自航天和航空领域的科技编辑接受培训。这是在航天科技期刊联盟成立以来,中国宇航学会连续3年举办航天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  相似文献   

9.
2013年底,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以航天仪器制造研究院为基础组建联合火箭-航天集团(ORKK),俄罗斯航天领域的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长期以来受体制限制,俄罗斯航天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连续发生了多起恶性的航天事故,给航天工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业内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17日,美国商业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台微重力3D打印机在"国际空间站"依照美国航空航天局从地面发送的设计文件打印出套筒扳手。3D打印机未来有望用于制造"国际空间站"30%以上的备用部件。近年,美、欧、日等国家或组织积极开展了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尽管目前在太空中进行3D打印尚处于试验验证阶段,但已规划与实施的诸多在地面上进行增材制造的项目表明:3D打印技术已在卫星与火箭等航天制造领域显示出重要的发展价值和应用潜力。调查显示,其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的应用份额已占全部应用领域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空间、宇航、测绘、地理、航空、地质、自动化、海洋、电子学会的遥感专业委员会(或分会)、中国参加亚洲遥感协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遥感联合中心、863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专家组和863航天领域空间科学与应用专家组共13个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英国国家航天局联合举办、我校与英国驻华大使馆共同承办的“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合作研讨会”3月14日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是为落实2005年1月中英两国航天机构部长级会议的协议,在中英科技年合作框架内,进一步加强中英两国航天科学与技术的交流,推进中英航天机构在民用航天领域的合作而举行的。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发动机承力结构隔振设计方法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先进航空发动机承力框架的结构与力学特征,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验证了高隔振性承力框架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通过对承力结构刚度/质量分布及几何构形突变的优化设计,提高转子支承结构在宽频域内的机械阻抗,实现在转子工作转速范围内的高隔振性。根据承力结构刚度/质量分布对隔振性的影响,采用折返式非连续结构,设计并搭建了转子-承力框架试验系统,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高隔振性承力框架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承力结构中采用非连续性设计可在宽频域内对不同位置支点处激励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万增 《国际太空》1994,(4):14-15,13
印度是最早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印度的航天军事系统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已经形成了本国独立的航天工业体系和培养了一支较为庞大的航天科技队伍,一些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正在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目前,印度的主要航天军事技术系统和发展情况是:(一)火箭试验频繁,制造洲际导弹的目标指日可达近一两年来,印度的运载火箭试验频繁,进展顺利。1992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大功率火箭关键部件的最后一次地面试车。1993年1月26日,又进行了一次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并一举成功。掌握大功率火箭技术和…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6月13—14日,2016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航天制造能力"为主题,围绕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需求与制造能力建设展开,加强集团公司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国内外高校、研究咨询机构产学研联合优势,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航天强国建设和航天梦、中国梦的实现。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协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强致开幕辞,总工程师杨海成主持会议。徐强总经理指出,2016是中国航天发展六十周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中国航天工业  相似文献   

16.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3,(5):8-11
英哈签署航天合作协议3月7日,英国航天局和哈萨克斯坦航天局在伦敦签署了一项航天合作谅解备忘录。备忘录由英国航天局首席执行官帕克和哈航天局局长穆萨巴耶夫签署。双方拟开展的合作项目包括:由英方为哈萨克斯坦培训卫星工程与运行领域的人员;为英国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天旅联合股份公司在空间科学、技术验证、通信、导航和对地观测等航天项目领域的合作提供便利;促进哈天旅公司和萨里公司相关航天项目的磋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雷达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其应用范围也由当初以军事为主扩展到了气象、环保、航空、航天、航海和地球定位等诸多领域,与人民生活关系日益密切。面对雷达应用市场领域的扩大,科研、运输、商业、气象以及环保、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对雷达的要求也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各航天大国在军事空间领域强调发展“两用技术”,在民用空间领域则加快商业化的步伐。空间产品正在努力改变过去单件生产的方式,向着小批量、规模化的方式转变。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日臻成熟,生产能力的提高,建造周期的缩短,一些大型空间制造公司的卫星生产任务已有不足之虞。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大的空间制造公司趋向于合并或联合,在技术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空间产品的产业化,缩短交货时间,提高市场竞争力。继1994年法国马特拉·马可尼公司收购英国航空航天公司空间系统部,今年3月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玛丽…  相似文献   

19.
正从最近10年的发展态势来看,世界航天产业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商业航天已经成为世界航天产业的主要构成和主导力量。随着低成本进入空间技术和低成本利用空间技术快速发展,航天产品与服务逐渐从政府高端用户向大众消费市场倾斜。商业资本纷纷涌向航天领域,带动大量技术和资源进入航天领域,商业航天整体向低成本、多样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技术更迭更快,创新效率更高,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是驱动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健康稳健发展的两个轮子。2009年世界航天技术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探索性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创新技术和创新概念不断催生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民用航天、商用航天和军用航天三大领域都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进展。近年来,欧洲、俄罗斯、中国和日本逐步缩小了与美国在民用和商用航天技术领域的差距,但是,美国仍然是引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领航员,并在民用航天、商用航天和军用航天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本刊特约航天信息资深专家,全面回顾和解读2009年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动向、热点、发现和进展,预测航天未来走势,欢迎广大读者加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