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近液相线铸造的方法制备出ZL201合金半固态锭坯,并对其进行了触变挤压成形,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r其组织变化,并与常规铸造ZL201合金的组织与挤压成形件的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半固态合金挤压后组织更细小均匀,消除了宏观偏析、晶内疏松等问题,有利于性能的提高.(2)半固态挤压组织更细小均匀的主要原因是在挤压过程中晶粒的变形量、畸变区域很大,故在动态再结晶的过程中,半固态合金转变的体积分数大于常规铸造合金,所以半同态合金挤压件组织更加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2.
以21 mm厚度2195铝锂合金板材为对象,研究了T8态时效时预变形量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对屈服强度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量增大,时效时析出的T1相尺寸减小,数密度增大;而θ′相尺寸和数密度都减小。148 ℃/38 h时效时,预变形量从3%增加到15%,屈服强度由596 MPa增大到638 MPa,但伸长率由13.8%降低到10.7%。随着预拉伸量逐渐增大,时效析出相对屈服强度贡献逐渐降低,而加工硬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逐渐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取决于加工硬化和时效析出强化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强度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研发的M09A高强度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抗热腐蚀性能及长期时效组织性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09A合金相对IN738合金适当降低Cr含量,为增加强化元素含量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M09A合金沉淀强化和固溶强化水平;取较低的Ti/Al比可以改善组织稳定性;应用单晶技术和高温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M09A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抗热腐蚀性能和组织性能稳定性;M09A合金抗热腐蚀性能与IN738合金的相当,高温力学性能超过现有的抗热腐蚀合金和典型的高强度定向凝固合金DZ125的,并达到第1代单晶合金的水平;合金组织性能稳定,不含Re、Ru、Hf等贵重金属元素,成本低,密度小,铸造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置氢钛合金粉末热等静压成形与钛合金热氢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工艺路线制备合金,研究了置氢量及热等静压工艺参数对置氢TC4合金粉末热等静压制件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置氢量的增加,置氢TC4合金粉末热等静压后制件的密度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热等静压制件的片层状组织尺寸变薄、针状的组织变细,等轴颗粒组织愈来愈多;退火后制件的显微组织中等轴状的颗粒增多,压缩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均逐渐增大;热等静压制件与粉末原料的氢含量及相组成基本相近,真空退火除氢后氢含量则达到了安全使用水平,置氢量0.42%TC4合金粉末热等静压制件致密效果好、综合力学性能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热镦对TC16(Ti-2.5Al-5Mo-5V)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热镦变形温度对合金组织、拉伸、剪切、疲劳性能的影响。热镦后,镦头出现一字双岔变形带,大量的变形集中在一字双岔变形带上,其余部位晶粒的变形量相对较小。TC16合金在热镦温度以700℃比较适合;800℃或850℃热镦时,由于局部温升现象,镦头温度超过相变点,使等轴组织发生转变成为网篮组织。在疲劳性能测试中,试样中的拐角、断层流线、较粗糙表面等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而成为疲劳裂纹的裂纹源。  相似文献   

6.
对GH4169合金进行近等温锻造试验,结果表明:近等温锻造GH4169合金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对温度场敏感高,对变形量和应变速率不敏感,有利于GH4169合金近等温加工成形.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了高温合金粉末真空脱气预处理工艺对直接热等静压成型的FGH95粉末高温合金淬火变形量、致密度、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添加0.2%(原子分数)Si对定向层片组织TiAl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微量Si可显著提高TiAl合金800℃/220MPa条件下的持久寿命;800℃/300MPa和850℃/220MPa条件下,TiAl和TiAl-0.2Si合金持久寿命均明显减少,但微量Si提高TiAl合金持久寿命的作用却相对更大。组织观察表明,TiAl-0.2Si合金铸造组织中已有Ti5Si3型析出相,但仍具有层片组织取向一致的特征。根据持久实验前后及中间取样的组织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添加微量Si提高了层片组织的稳定性,从而减缓层片组织的退化、提高了TiAl合金定向层片组织的持久寿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uSn预合金对Cu基金属粉末和Ni基金属粉末选区激光烧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Cu-CuSn-CuP和Ni-CuSn-CuP两类合金粉末,通过合理控制激光工艺参数(特别是激光功率和扫描速率),能顺利实现粉末烧结成形,且无明显的"球化"效应和翘曲变形。对于Cu-CuSn-CuP合金,由于结构金属Cu的熔点相对较低,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CuSn的配比,得到致密的显微组织均匀的烧结件;而对于Ni-CuSn-CuP合金,结构金属Ni的熔点相对较高,虽然也可以得到较为致密的烧结件,但其微观组织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各种主量和微量合金化元素对镍基铸造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合金组分间的适宜比例及适合这些合金的热处理规范,并根据其工作过程中的热稳定性测定结果,研制出新型铸造高温合金ЖС6Ф,该合金的综合性能超过了苏联所有的铸造高温合金。  相似文献   

11.
钛合金在典型民用飞机机体结构上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用飞机机体结构通常采用钛合金以实现结构减重、改善疲劳寿命、提高耐腐蚀性,当代先进的民用飞机普遍提高了钛合金的用量。从钛合金的特点及其应用优势出发,介绍了钛合金在先进民用飞机机体结构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原因,总结并提出了钛合金在民用飞机机体结构上应用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发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25日,本刊编辑部专访了中国航空工业钛合金研究和应用的创始人之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曹春晓院士。在访谈中,曹春晓院士介绍了国内外航空工业用钛的发展,钛合金用量在航空发动机结构质量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进展,以及在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中,钛合金与复合材料的应用所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钛合金铣削加工中微量润滑系统工艺参数优化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空气流量、切削液用量、切削液浓度为变量,表面粗糙度Ra和切削力为评价指标开展钛合金微量润滑铣削试验。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微量润滑系统工艺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分析各因素对灰色关联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系统参数组合为空气流量90L/min、切削液用量15mL/h、切削液浓度70%。经验证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可有效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减小切削力,为合理选择微量润滑系统工艺参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尺寸复杂筒状铝合金精铸件浇注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尺寸复杂筒状铝合金精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三种具有筒状结构的大尺寸复杂铝合金精密铸件的浇铸系统设计和浇注试验,研制出冶金质量和力学性能合格的铸件.结果表明,缝隙式浇注系统或缝隙式与底注式相结合的浇注系统是该类铸件比较理想的浇铸系统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5.
锡、镓对铝钛异种合金真空钎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铝硅钎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锡和镓元素,具有改善接头组织形态、降低钎料熔点、提高钎料润湿铺展性、提高钎焊接头机械性能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了铝钛异种合金真空钎焊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6.
NiAl-30.9Cr-3Mo-0.1Dy合金的微观结构与高温氧化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NiAl 30 9Cr 3Mo 0 1Dy合金的微观组织以及在 1300~1500K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微量Dy使合金组织细化,表现为单位体积中共晶团数目增多,Cr(Mo)层片间距减小和Cr(Mo)层片细化。增韧相(Cr(Mo) )与基体相NiAl的互相析出,有利于层状的氧化膜形成,进而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合金在 1500K氧化动力学曲线基本上遵循抛物线关系;而氧化温度在 1350~1450K之间,氧化动力学曲线很好地符合立方抛物线关系;当温度为 1300K时,氧化动力学曲线则符合五次方关系。立方抛物线氧化速率常数低于未合金化NiAl的抛物线氧化速率常数,并随着温度降低和氧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小,合金的氧化表观激活能为 205kJ/mol。  相似文献   

17.
服役条件下飞机结构腐蚀损伤概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从现役飞机结构腐蚀损伤外场调研数据入手,对飞机结构主要材料 LY12 CZ的腐蚀特征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给定时间下腐蚀损伤深度服从 Weibull分布;给定可靠度下,腐蚀深度 (d)随时间的变化符合 Sigmoid曲线规律;在较为恶劣环境下某型机内部件防腐涂层的有效期约为 2.5年。  相似文献   

18.
宋令慧  王守仁  赵宰炯 《航空学报》2014,35(6):1733-1739
为研究铸轧镁合金AZ41板材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连铸连轧制备出镁合金AZ41板材,并观察其铸轧态和热处理态的微观组织结构特点。研究了滑动干摩擦条件下滑动速度和载荷对AZ41镁合金板材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探讨了其磨损机制,并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其磨损时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制备的镁合金AZ41在(1012)上出现了大量压缩孪晶,经热处理后晶粒变为等轴晶;摩擦系数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随载荷的增加而降低;磨损量随着载荷和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低载时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伴有氧化磨损的发生,高载时其磨损以粘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9.
徐勇  尹阔  夏亮亮  门向南  曾一畔  张士宏 《航空学报》2021,42(10):524831-524831
为实现冲击液压成形下LY12铝合金薄壁深腔构件的一道次成形,采用响应面法结合冲击液压成形实验进行成形中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以减薄率和贴模率为响应量,压边力和冲击压力为优化变量,建立响应量与优化变量间的响应模型。选择中心复合设计法进行实验设计,通过Design Expert 12软件设计实验方案,分别建立关于减薄率的一阶响应模型和关于贴模率的二阶响应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当压边力为1.443 MPa、冲击压力为12.594 MPa时可满足减薄率和贴模率优化条件。通过验证实验得到的筒形件其减薄率和贴模率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准确性和预测性良好,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成形的筒形件满足减薄率和贴模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带内锥冲头挤压过程中金属变形流动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平模挤压过程中易产生死区、缩孔等流动缺陷,设计一种带内锥冲头用以改善成形过程中金属的变形流动行为.对冲头有、无内锥两种形式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罗德系数、J2应力偏量不变量等特征量进行变形分区,并利用7050铝合金进行挤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带内锥冲头能有效改善挤压过程中速度场的分布,显著减小死区,并避免产生缩孔缺陷.因此,带内锥冲头更利于金属的挤出成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