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大型转台上使用感应同步器进行角分度测量,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精密机械分度方法.使用这种分度方法,可以使转台测量精度大大提高,制造精度大大降底.尤其是对于大型转台,更能收到较大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惯性测姿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将装置的姿态角引出到立方镜的工作面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子 经纬仪进行三维姿态角的校准方法,该方法通过电子经纬仪分别对立方镜的工作面进行测量,再根据姿态角的定义 进行角度转换,从而实现对惯性测姿装置的校准。此外,利用惯性测姿装置进行试验,验证了该校准方法的可行性, 并对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3.
同步分解电角度是一组同步分解测角传感器(电机)输出的交流感应电压信号,是一种表征角度的特殊交流电信号。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盘感应比例的同步分解电角度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通过准电压平衡和误差电压解算的方法获得同步分解电角度的标准值,并通过不同的接线方式,从而实现同步和分解两种模式下的0°~360°电角度的校准,并对同步模式下电角度校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的特点,使同步分解电角度量值溯源到感应电压比例标准,满足了工业自动化和国防领域同步分解电角度量值溯源需求。  相似文献   

4.
高准确度的角度/直线编码器广泛应用于角度或位移测试计量。在惯导测试设备的伺服控制中,为提高角位置准确度和重复性、改善角速率准确度和稳定性,高准确度的编码器和具有高倍频细分功能的数据采集卡普遍用于角度定位和速率伺服控制。以一款多功能倍频细分计数卡(IK220)为例,研究实时操作系统下的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在精密伺服控制中使用良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套用于高准确度转台中动态测角的方案。该方案在输出角位置的同时,在其模拟信号被采样时刻和数据传输结束时刻发出标示信号,从而准确标定每一个角位置产生的时间点与位置值的对应关系,达到对被测试惯性产品动态校准的目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可以进行自校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高准确度、具有差动流量细化分度、电机转速特性适配和恒渗漏等特性的新型液压力源,以及该液压力源在航空发动机试车台现场校准方面的应用情况,与实验室校准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推力现场测量方法适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环面蜗轮滚刀的切削性能及滚齿效率,将滚刀的容屑槽设计成螺旋槽,减小刀齿两侧前角的绝对值,均衡两侧刃的切削条件。根据齿轮啮合理论和环面蜗杆成形原理,以滚刀基本蜗杆分度环面螺旋线的导程角和前刀面曲线的导程角互余为依据,提出一种由圆柱产形面变传动比展成环面蜗轮滚刀螺旋槽前刀面的方法;计算得到滚刀分度环面处的前角近似为0°,而刀齿左侧的前角从齿顶到齿根由正值变为负值,右侧前角从齿顶到齿根由负值变为正值,并且正前角和负前角的绝对值较大。进一步对滚刀前刀面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滚刀模型导入VERICUT软件中,测量其前角,验证设计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滚刀两侧前角绝对值较大的问题,各刀齿左右两侧的前角控制在-0.6°~0.5°之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固定式多齿分度台校准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通过软硬件设计,使多齿分度台无需人工操作,便能自动完成脱啮、转位、啮合等基本动作,实时读取光电自准直仪测量值,方便了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还具有对打齿、飞转的保护功能,使多齿分度台和光电自准直仪能置于同一有机玻璃罩中,减少了人体手温、空气温度及气流影响,降低了光电自准直仪跳字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动作准确到位,有利于提高测量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角度计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角度量的分类和应用平面角按平面所在的空间位置可分为:在水平面内的水平角或方位角,在垂直面内的垂直角或倾斜角。空间角是水平角和垂直角的合成;按量程可分为圆周分度角和小角度;按标称值可分为定角和任意角;按组成单元可分为线角度和面角度;按形成方式可分为固...  相似文献   

10.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摆角校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全轴摆动喷管的摆角校准技术方法,论述了为实现该技术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新结构、新方法的建立过程。以FG-xx发动机喷管摆角校准数据证明了该技术的适用性和高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全谐波误差分离技术是一种新的误差分离技术。它是在对多步法误差分离技术测量精确度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它可以分离开主轴系统误差和工件圆度误差在1~500Hz内的全部谐波误差,进行数字滤波和降低分度指示台分度精度的要求。全谐波误差分离技术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精密主轴或工件圆度误差的测量,测量精度可由10~(-9)m级提高到10~(-10)m级。  相似文献   

12.
标准物质是进行量值传递、检定,校准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范围很广的手段。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标准物质的校准系统及其质量保证方案,供采用标准物质或类似方法进行量值传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时间码在航空航天、金融、通信、交通和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定时偏差是表征时间码同步性能的重要参数。而时间码设备使用环境复杂,需长期连续加电运行,不宜拆卸。因此,需要采用现场校准技术。利用北斗共视技术,研究一种时间码现场校准方法,可远程获得精确可靠的时间参考,对常见时间码如1PPS、B(DC)码和B(AC)码等进行测量,解决时间码现场校准的难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现场校准装置内时基相对于UTC(BIRM)的定时偏差优于10 ns, 1PPS和B(DC)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小于20 ns, B(AC)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小于1.5μ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铜—铜镍(康铜)(T)、镍铬—铜镍(康铜)(E)、铁—铜镍(康铜)(T)和铂铑13—铂(R)四种热电偶,根据温度 T→电势 E 的分度公式,采用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得出了电势 E→温度 T 的拟合公式,与分度公式比较,最大偏差在0.04℃以下,0℃以上的回归公式最大偏差小于0.02℃。  相似文献   

15.
校准微波功率计所需要的仪器已重新设计成可用计算器控制,并且能在0.5至11毫瓦的11个功率电平上提供0.01到18千兆赫的校准。用这些仪器组成的系统(系统II)可以以每点1.5秒的速度确定校准因子,几乎不需要操作者看管。高度对称的电阻功率分配器用来在整个频率范围内给被测器件和校准用标准提供接近于相等的入射功率。利用校准用标准和射频功率电平控制器,使送入功分器的功率保持在所选择的电平上。被测器件的输出用热敏电阻座或镇流电阻座Hogelarsen双电动势(Two-E.M.F)电桥和数字电压表进行测量。从电压表或被测功率计的IEEE488接口母线的输出可用计算器读出。要使辐射热测量座长期稳定,就需要进行温度控制。利用一对电桥和具有电阻功分器的温度控制器可以对两个辐射热测量座进行交替比较。本文介绍一种自动校准微波功率计、辐射热测量座和其他功率传感器的计算机辅助测量系统,提出了用功分器校准辐射热测量座的理论,讨论了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手持式数字万用表由于缺少通信接口,只能通过手动或半自动手动输入数据的方法完成检定或校准,效率低下且差错率高。本文提供一种利用摄像头自动拍摄测量显示屏,并基于图像识别算法进行自动测试的数字式万用表校准系统,其实现数字式万用表测量数据的自动读取识别导入,代替人眼读取万用表测量数据,提高校准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手持式数字万用表由于缺少通信接口,只能通过手动或半自动手动输入数据的方法完成检定或校准,效率低下且差错率高。本文提供一种利用摄像头自动拍摄测量显示屏,并基于图像识别算法进行自动测试的数字式万用表校准系统,其实现数字式万用表测量数据的自动读取识别导入,代替人眼读取万用表测量数据,提高校准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常用的“角度”是指国际单位制中的“平面角”,因此分类的出发点应是 “平面角”的平面特性,平面分为几何面与物理面,因此,角度可分为几何角与物理角两类。几何角分为:任意角(圆分度角),定角,小角;物理角分为:水平面投影角,铅垂面投影角,特定面投影角。这种新的分类方法作为一项建议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于检测一些大型设备的分度角,如精密镗床的分度台、各种测角转台和大型标准钻模等,常常需要把角度标准器安装在被检设备上对其进行测量。这对普通的测角仪器,如测角仪和光学分度头一类设备都是难以做到的。一则由于仪器本身沉重,不易搬动;二则也不备有安装基准,不易装调。而使用多齿分度台和多面棱体一类标准器,固然可以很方便的安放在被测物上,但是,它们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四个已知反射系数的反射标准来校准任意的实际多端口反射计的简化方法。文中表明,这四个标准反射系数的模值可以使之都等于1。计算机模拟证明,反射系数的相位分布,在很宽范同内,对理想的和非理想的五端口和六端口反射计,不会出现奇异性(Singularity)。列出了对一种实际的简单六端口的一组校准结果,以表明这种校准过程;利用这些已校准的网络参数得出了某些测量结果,并与美国国家标准局(NBS)所测得的数值进行了比较。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际的结果值表明,在多端口校准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那些数值上的奇异性不是多端口的固有特性,而是与数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