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磊 《国际航空》2014,(8):16-17
今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首次有航空产业以分论坛的形式出现,并于7月10日上午成功举办“创意经济与绿色航空分论坛”,把创意经济的元素融入绿色航空之中。作为本次分论坛主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开创性地提出了用创意经济助推绿色航空的畅想,为经济转型升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际航空》2014,(8):18-19
在“创意经济与绿色航空分论坛”的“创意经济与航空小镇”的高峰对话环节,参与对话的嘉宾就中航工业的航空创意项目——“航空小镇”的创意策划、建设运营等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共同探讨用创意经济发展绿色航空的具体实践,畅想航空创意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19-20日,第三届中国低空经济论坛(以下简称经济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经济论坛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主办、百则国际与《民用机场》杂志承办,每年举办一届,今年的经济论坛以"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未来生活"为主题,国际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副理事长郝建华和中国航空协会秘书长魏振中在开幕式上致辞。多位演讲嘉宾与近300位与会代表,共同探寻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畅想私人飞行即将带来的全新出行模式,擘画通航产业如何快速稳定的发展,并助推地方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民航动态     
正"一带一路"通用航空产业国际论坛在京召开5月13日,在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的前夕,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办的"一带一路"通用航空产业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工信部、发改委、民航局等政府部门领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4月23日,金文副校长一行应邀参加在渭南市召开的"智惠渭南"高端科技创新智库论坛。省科协党组书记孙科、渭南市市长李毅出席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等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此次论坛围绕强化科技引领、放大产业优势、建设智慧渭南等内容开展研讨论证,为渭南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高质量创新发展服务,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在航空产业发展分论坛上,我校民航学院院长郝红武教授从学校基本概  相似文献   

6.
5月16—17日,以"航空经济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2013中国民航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从战略上统筹谋划航空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67名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民航企业的重要领袖登台发言,其中包舌来自俄罗斯联邦航空署、欧盟流动与交通总司、美国运输部、国际民航组织、北京市政府、河南省政府、深圳市政府、中国工商银行等机构的重要嘉宾。来自亚洲、北美、欧洲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个政府、国际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术界的400余名代表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结合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就如何推动航空经济发展,促进全球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张进 《国际航空》2010,(6):26-26,28
在5月12—13日召开的"2010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国际行业协会及民航企业的39位嘉宾围绕"迎接全球民航业的新时代"这一主题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其中,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未来市场预期、绿色航空要求与新技术的应用等都是引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我国支线和公务航空的迅猛发展势头也被业界所看好。  相似文献   

8.
空港资讯     
《航空港》2013,(6):10+12
<正>A01李德润:开拓临空经济助推城市转型发展5月16日至17日,以"航空经济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2013中国民航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67名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民航企业的重要领袖登台发言。上海机场集团总裁李德润受邀参加  相似文献   

9.
<正>4月4日,2014通航与媒体交流论坛在北京亮马河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由航联传播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联合举办,行业协会领导、通航企业代表、媒体记者出席纷纷出席盛会。本届论坛主题为"用数据传播通航",用数据说话,分析2013年通航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并邀请通航产业相关负责人解读行业趋势,让企业与媒体人面对面交流,探讨通航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做好通航业内的传播。论坛上发布了2013  相似文献   

10.
现有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表明,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对河南省航空产业竞争力与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产业竞争力与产业集聚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而且航空产业的产业集中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大于航空产业的地理集中。据此认为,在提高河南省航空产业集聚水平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航空产业的经济集聚而非企业数量的"扎堆"集聚,通过航空产业的集聚来提升河南省航空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5月23—24日,以"合作、创新、共赢——航空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主题的2012中国民航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发挥好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谋划民航与区域发展战略"的主旨演讲,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主持论坛并致开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3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其焊接分会、英国焊接学会(TWI)共同组办的IFWT2008轻金属与高强材料焊接国际论坛在北京中旅大厦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议题主要有:轻量、高强材料在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的需求与应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航空碳减排是碳中和目标下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欧盟2023/958号指令的生效进一步修订了航空排放交易体系,在配额发放、适用范围、国际协调等多方面做出了更新规定。然而,作为治理航空排放的单边手段,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会对我国主权安全、经济利益与航空排放治理成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民航产业应当完善减排机制、革新燃料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欧盟绿色霸权与绿色壁垒带来的挑战,促进国际航空碳排放治理的稳定运作。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2月18—19日,"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暨2015年国际、国内引证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简称CJA)当选"2015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是航空航天56个学术期刊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期刊;《航空学报》当选"2015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6~17日,2015(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航空材料学报》编辑与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联合承办了航空材料分论坛。分论坛共有16位国内外专家作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以《创新驱动加强基础建设制造强国》为题作特邀报告,介绍了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6.
5月23日至24日,以"合作、创新、共赢——航空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主题的2012中国民航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等,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180多个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7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5月23日上午,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在本次发展论坛上就欧盟征收碳排放交易税一事再次表明反对态度,他认为民航业节能减排应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强运营管理及改进设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16日,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主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联合承办的"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互联网+智能'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SAE、IHS、AIA、DIN、俄罗斯标准化院、乌克兰尤日诺耶设计局、ASTM、KSA等国外标准化组织,以及中国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电子、汽车、机械等领域企业代表200余人出席。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航空航天工具协会携手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维修工程专业分会将于2018年7月在青岛举办"第二届航空保障设备发展论坛"。论坛主题聚焦航空保障设备创新发展,促进军民深度融合论坛内容1)主题报告: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优秀企业交流新技术和新产品;2)论文交流:论坛录用论文编入CSCD核心期刊《航空工程进展》增刊正式出版,部分优秀论文经作者同意将在当年的《航空工程进展》正刊上出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演讲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南昌航空工业城西临瑶湖,北枕赣江南支,东靠焦头河、南近昌德高速,位于南昌市东北部瑶湖区域,河道交织,植被茂盛。其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合37500亩),是一个以航空产业为主体,相关产业为依托,集航空产品研发与制造、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航空教育与文化、运动与娱乐、休闲与居住为一体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发展持续、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综合新城区。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协作与产业分工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城市迎来了航空经济时代,机场被喻为驱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依托机场的全球便达性而带来的速度经济与流量经济成为时间价值竞争的最大体现。在这一背景下,围绕机场发展的临空经济区积极利用机场的国际门户优势,吸引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与技术,并整合区域产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成为连接区域与全球的战略支点,带动地区跨越发展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