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李东霞  李为吉  李寿安 《飞行力学》2007,25(1):51-54,58
给出了作战飞机总体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赋给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作战飞机总体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各总体设计方案对评价指标集的加权灰色关联判断矩阵,然后利用矢量投影原理计算各设计方案相对理想方案的灰色关联投影值,以灰色关联投影值的大小来评价设计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多工艺方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企业能够选择最佳的工艺方案指导实际生产,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多工艺方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模糊综合评价与灰色关联分析法融合在一起建立多工艺方案评价方法.在工艺方案优选结构图中通过对影响工艺方案质量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化分析,建立各影响因素的层次化模型;在数据标准化阶段,采用隶属度进行数据标准化操作;在计算权重时,在权重误差平方和最小的条件下采用主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权重计算方法来代替传统灰色关联分析中的均值权重方法;最后通过关联系数和组合权重确定工艺方案的排序.以某航空发动机叶片零件来建立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满足多工艺方案优选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航空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方法比较与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鹏 《航空学报》2003,24(5):427-430
 针对航空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风险的特点, 对评估方法做了适用性比较和选择性研究, 给出了各阶段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方案。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评估方法) ) ) 多层次灰色评估方法, 建立了评估模型, 给出了算例, 本方法具有样本点少、精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灰色理论在垃圾气化过程中NOx排放定量预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灰色理论及方法应用于对垃圾气化处理的NOx排放的定量预测中。建立了一定工况条件下的垃圾气化处理中的NOx排放的灰色预测模型。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只有1%左右。通过本文的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预测精度高、简便易行的优点。对固体废物的气化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导弹研制费用预测方法.提出了在样本数据较少的情况下使用灰色预测理论对导弹研制费用进行预测的方法.该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GM(0,N)模型和残差修正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获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统计方法计算标准不确定度一般需要一定数量的测量数据且知道其统计分布规律,这在实际中很难做到。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给出求解标准差的新方法,以此来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对数据量和分布规律无特殊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灰色理论在舰载机系统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舰载机的使用特点和工作情况,基于“人-机-环境-管理”理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舰载机系统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灰色评估,采用相关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决策,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和降低了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实例的计算可以表明:灰色理论在安全评估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高了舰载机系统安全评估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使安全评估工作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评价空中交通态势的复杂程度,进行有效的空中交通管理,提出了一种空中交通复杂度评估方法。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际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定义明确、可定量分析的基础空中交通指标集,使用灰色关联聚类方法对指标集进行聚类分析,利用信息熵理论对聚类指标求解权重,加权求和获得空中交通复杂度。方法弥补了目前使用单一维度指标描述空中交通运行态势的弊端,能更好地体现空中交通复杂度。  相似文献   

9.
民航旅客吞吐量的规模和增长速度是民航基础数据,是衡量民航发展的重要指标,旨在通过统计学的一般方法揭示民航旅客吞吐量的变化规律、做出准确的预测。民航旅客吞吐量的规模和增长可以使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并且结果比较准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入马尔可夫链预测理论,建立民航旅客吞吐量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设想。以期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实例中,对比了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民航旅客吞吐量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于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可见。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可用于民航旅客吞吐量预测,并可以提供比灰色预测模型更为准确可靠的预测结果。最后.依据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计算得出了2007年和2008年的民航旅客吞吐量预测值.  相似文献   

10.
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对斜关联度进行了修正,引出了点、斜修正关联度分析的概念.通过对影响目标属性识别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战术思想利用灰色点、斜修正关联度分析及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数据融合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计算多传感器测量数据的灰色关联矩阵,进行灰色优势分析,然后进行数据融合.此方法考虑了各传感器测量数据的精确度,而且删除掉了测量比较差或测量不到的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多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适用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航班延误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单一的航班延误预测模型在预报时的缺陷,在分析航班延误的特点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危险模式和灰色预测组合的新型航班延误预测的方法。对这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采用加权组合预测的方式来预测航班延误的趋势变化,预测结果是单一预测模型的加权和,加权系数动态确定。最后通过国内的某枢纽机场的航班延误情况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不受某一较差的预测模型影响,从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属性评定中相对于决策目标属性之间存在冗余和相关性,以及装备评定可获得的信息量少等特点,将灰关联度方法和粗集理论结合,实现了装备综合评定中的不同数据类型属性的约简,提高了综合评定的效率。根据属性之间的灰关联度作为属性约简的标准,实例分析、研究了不同属性约简标准下的综合评定,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用于系统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运用该方法建立了复杂产品性能的评估模型,论述了利用该摸型进行评估的基本步骤,通过给出一个灰色评估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为复杂产品性能的评估提供了新思路。该模型具普遍意义,能推广应用于其它复杂系统的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14.
孙贵东  关欣  衣晓  王虹 《航空学报》2015,36(10):3349-3358
异类多传感器多属性目标识别中的描述性语义和决策属性信息无法直接进行识别判定,为此基于粒层转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语义和决策属性识别方法。首先构造云映射函数,将语义和决策属性粒层统一到区间粒层,再根据灰色关联的思想计算区间化后的语义和决策属性信息与数据库之间的区间关联度,实现了不等粒层属性的粒度计算,最后采用证据推理进行了识别判定。结合语义和决策属性识别算例及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在异类数据模糊转化处理和识别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陈海  王新民  赵凯瑞  李俨 《航空学报》2010,31(5):1030-1037
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灰关联度分析(GRA)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灰关联层次分析(GRAH)综合评价方法,用于对无人机自修复控制策略进行评价。划分了无人机自修复控制策略的自修复等级,并与综合评价值统一起来,解决了不同自修复策略的修复效果评价标准问题;建立了自修复策略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为了降低算法的复杂性,把一致性检验问题转化为一般的统计假设检验问题;构造了多专家判断矩阵和灰关联度矩阵,并给出了完整的GRAH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GRAH综合评价法具有满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聚类的磨粒自动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军  左洪福  陈果 《航空学报》2003,24(4):373-376
 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聚类分析技术用于磨损颗粒的自动识别,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在对磨粒图象的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各参数的灰类白化权函数, 并结合磨粒识别的试验研究, 给出了磨粒各特征参数的聚类权值。应用此方法对一组标准磨粒进行了模拟识别, 识别正确率在90% 以上, 并且识别速度很快, 大大优于传统的磨粒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机多能、功能复合是战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为了评估战斗机综合作战效能,首先结合空空和空地作战需求,建立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针对传统方法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并考虑到作战效能评估的灰色特征,采用较客观的灰色关联法,建立了战斗机综合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对于模型分辨系数取0.5不一定能使关联度具有明显区分性的问题,采用关联度的灰熵均衡度函数建模,优化分辨系数取值;而对于模型的等权不合理问题,则通过引入改进的综合权重、构造加权关联度计算式解决;最后,对采用本文模型、传统灰色关联度模型、LM神经网络模型针对6种机型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非等间距GM(1,1)模型是灰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别从数据变换生成方法、建模方法、背景值优化、初始条件优化、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的优化、其他要素的优化和模型的拓展7个方面对近年来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明确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突破的问题,并对非等间距GM(1,1)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