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空中突防作战中,如何以最优兵力策略获得最大作战效率是任务规划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构建突防飞机编队通过拦截飞机防空区模型,以突防战斗机与随队支援干扰机的架数为输入项,以成功突防架数和被击落拦截飞机的架数为输出项。根据每种飞机可出动架数产生的所有兵力策略,利用突防模型遍历推演出每种策略预期的空战结果。运用经济学中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经典的C~2R模型进行改进,定义3种综合评价指数,用每种指数对所有预期的空战结果进行评价并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兵力策略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3种指数均能有效地对兵力策略排序优选,提升了作战指挥决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基于对地突防任务的飞机雷达隐身指标的论证方法。通过对典型对抗态势的分析,提出成功突防的判定依据,同时,开展雷达威胁探测模型的建模和飞机雷达隐身参数表征方法的研究,并重点针对雷达连续跟踪和武器拦截飞机过程开展理论建模、仿真计算和迭代评估,最终提出较为系统的基于典型突防对抗的飞机雷达隐身指标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舰载战斗机用涡扇发动机在概念设计阶段,其总体性能和部件循环参数指标的选取与确定等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舰载机的典型作战任务剖面,提出了发动机需要具备的性能要求;结合目前世界战斗机用涡扇发动机的发展趋势,给出了先进涡扇发动机性能与参数指标的范围;基于L-M算法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涡扇发动机主要循环参数指标.经验证,预测的循环参数及提出的性能指标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为发动机概念设计时性能参数指标的选取与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隐身技术对飞机作战效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完善的飞机,火控和武器系统模型以及详实的数据,应用分布式仿真原理的可视化仿真平台,进行了隐身飞机对实规第三代战斗机作战效能的仿真研究以及常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对作战效能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未来的隐身飞机较常规第三代战斗机在 超视距作战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可以提高其超视距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5.
敏捷性是为适应现代作战环境和作战方式而提出的新的战斗机评估指标,可以综合反映现代战斗机近距空战作战效能。本文选定了敏捷性尺度,通过编写程序对试飞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分别对纵向与横向的敏捷性指标进行评价,同时,在仿真计算结果上加入噪声模拟试飞情况,建立了根据试飞结果提取敏捷性指标的方法,为今后模拟飞行限制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攻击机机群多步骤对地攻击模拟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剑良 《飞行力学》1999,17(4):75-79
以平均动态学理论为基础,研究讨论了攻击机机群在整个战斗飞行过程中作战效能评估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战效评估的顶层分析数学模型,导出了效能指标与对地攻击靶场效能指标、国土防空系统突防效能指标及要地防空系统突防效能指标间的关系式,给出了完成作战任务集所需飞机架数、被击毁的总架数,总战斗飞行架次数以及武器总消耗量等的计算式,为评价攻击机机群在整个战斗飞行过程中的作战效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贾朝文  冯兵  鄢勃  杨洋  张学帅  刘翔  李燕平 《航空学报》2021,42(2):324507-324507
战斗机电子战系统提供的态势感知、无源攻击引导、电子对抗和主动隐身等作战能力可以极大提升飞机的生存力和杀伤力。为满足电子战系统越来越高的新质作战能力要求、作战对象快速能力提升、贴近实战的作战样式和作战环境不断变化带来的新要求、适应不同战斗机平台及航电任务系统要求等需求,追求高质量和敏捷开发模式,电子战系统架构必须精心设计。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按照能力视图、作战视图、系统视图和技术视图对需求和技术进行了迭代研究,基于灵活数字处理算法支持不同战法、全域综合共用、以快应变和以柔制变等顶层设计思想,从全数字化处理、综合化、可扩展和开放式等多个视角论证了电子战系统架构设计需求,并给出了核心设计要点和方案。战斗机电子战系统架构在大量实践中得到验证,效果良好,能够满足作战使用需求,对下一代战斗机电子系统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飞机低空突防轨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宏斌  詹浩 《飞行力学》2008,26(3):26-28
以歼击轰炸机为背景,根据实战要求假设作战环境和任务目标,对其在低空突防阶段的飞行轨迹、航时、油耗以及威胁概率等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充分发挥飞机的潜在能力,提高作战效能,为实战使用和改进设计提供参考。对优化轨迹的仿真研究表明,所得出的战术飞行轨迹优化设计结果是合理的,同时也证实了战术飞行轨迹优化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超视距相关的机动性和敏捷性要求。根据已经建立的仿真平台,以两架典型三代战斗机为对抗双方,借助矩阵博弈的决策模型进行了一对一空战仿真。在此基础上,调整有关飞机机动性和敏捷性参数,利用所得作战结果评估飞机的作战效能,并分析了相关参数对作战飞机设计的影响。仿真结果再现了红蓝双方由超视距空战到视距内空战的整个作战过程,结果对飞机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据作战任务和使用要求进行基于能力验证的试飞设计与评估是适应新的军事变革背景下航空武器装备试验工作转型的重要方向。为了探索基于能力的航空装备试验鉴定模式,以某型武装直升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作战使命任务要求和作战能力,开展试飞设计、试飞结果分析及飞行品质等级评定等研究,提出基于作战能力验证的武装直升机飞行品质试飞设计思路和方法,并给出有效的试飞结果评估方式。所获得的试飞结果真实体现了武装直升机贴地突防和机动规避等能力,该试飞设计思路和试飞方法可以指导后续军用直升机的试飞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5,13(2):33-39
建立了现代高机动性能战斗机功能敏捷性仿真计算数学模型,并以F-16战斗机为例,对其功能敏捷性尺度--空战周期时间和相对能量状态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飞行状态对飞机功能敏捷性有显著影响,改善和提高发动机性能,合理设计和选取飞机的控制系统和机动飞行中的操纵动作,将有利于发挥飞机敏捷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7,15(4):35-39
在评估过失速机动飞行的敏捷性中,首先建立了具有过失速机动(PST)能力的战斗机F2的数学模型,对常规战斗机F1与PST战斗机F2的空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了在两架战斗机中F2首先攻击时间(t1)和攻击时间范围(TWIFE)。结果表明,战斗机F2比F1更具有空中格斗优势,空战中发动机推力、迎角变化率、操纵规律和离轴发射角(μ0)等因素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敏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聪 《航空学报》2021,42(8):525826-525826
制空权是当代战争一切空中行动的前提条件,而承担空中优势重任的战斗机的研发工作长期以来为各军事大国所重视。数十年来,美军在空战理论、战斗机研发和空战实践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已率先完成由能量机动制胜向信息机动制胜的空战能力转变。随着自主、人工智能、无人、通信、计算等技术的快速进步,美军正在塑造以下一代战斗机为核心,以复杂空战系统为基本空战单元的新空战形态,认知机动制胜将是未来空中对抗的制胜机理。本文将系统梳理空战制胜机理的演变历程,结合当前技术发展与布局,研判未来战斗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忠俊  高浩 《飞行力学》1994,12(2):15-20
介绍了战斗机功能敏捷性尺度,即空战周期,动态速度转弯图,相对能量状态,指向余度及其计算模拟方法,给出了这些指标的衡量战斗机空战性能时的作用,并以F-16及Mig-29飞机为,具体的计算,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必须用功能敏捷性的几个尺度才能完整地反映某架飞机的功能敏捷性,用功能敏捷性尺度测量了飞机本体和飞机控制系统组合的能力,且计算结果对操纵方案敏感。这一工作对我国新一代战斗机的空战性能评估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5.
下一代战斗机设计中的几个飞行力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浩 《飞行力学》1996,14(1):1-9
综述了下一代机设计中的超音速巡航和隐形,敏捷性与过失速机动和空战模拟等几个飞行力学问题,讨论了这些问题提出了背景,每个问题中涉及的飞行力学内容,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进展,着重讨论其中的过失速机动的机理,典型飞机的非线性控制律设计以及建立作为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所用的空战模拟软件,并在其设计中应当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而由此得以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赵长啸  何锋  李浩  王鹏 《航空学报》2020,41(6):523416-523416
为满足未来先进战斗机全战斗过程的对敌压制能力需求,分析了作战任务与航电系统支持能力间的关系,建立了"作战任务-航电能力-资源需求"间的关系矩阵和航电系统效能模型;以最大化全飞行阶段航电功能整体效能和飞行安全为目标设计了针对不同作战场景的航电系统动态重构策略及重构流程;通过数值分析,对比了动态重构航电系统与静态配置航电系统在不同作战区边界的效能,表明动态重构特性能有效提高战斗机各阶段的作战效能,提高有限资源条件下的阶段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杨波  赵培林  蔡三军  周生林  陈川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5-523465
座舱是战斗机三大电磁散射源之一,座舱盖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减缩技术是实现新一代战斗机全机雷达隐身性能的关键技术。基于新一代战斗机隐身外形平台,座舱盖在隐身技术、透明件结构、抗鸟撞、弹射救生、光学性能、结构变形控制等领域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新一代战斗机为背景,研究了座舱盖性能提升的4项关键技术:座舱盖隐身性能提升技术、大型整体座舱盖透明件结构设计技术、复杂曲面座舱盖光学性能仿真优化技术、大尺寸活动部件变形及状态控制技术。经过上述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设计技术体系的升级,促进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技术和性能的跨代提升。  相似文献   

18.
19.
战斗机推力矢量关键技术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海峰 《航空学报》2020,41(6):524057-524057
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可极大地扩展战斗机使用包线,提升飞行安全性,增强飞机作战能力,是航空领域的重要关键技术,是先进战斗机的典型标志之一。该技术涉及气动、进排气、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等多个领域,其综合实现是一项跨领域、紧耦合、高风险的系统工程。本文回顾了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关键技术体系,结合中国首架轴对称推力矢量验证机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大迎角内外流气动设计、推力矢量发动机、综合飞/发控制和战斗机过失速机动飞行验证等关键技术,展望了推力矢量技术对作战效能的贡献及未来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