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经历了过去3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速最快且备受瞩目的公务航空市场。不过,在繁荣的背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我国公务航空发展高度集中在一线城市,而这些城市的机场容量已经趋于饱和,公务航班时刻申请难度很大;同时,停机位等地面保障资源不足也伴随需求扩大凸显,这些使得越来越多的公务机用户开始感觉到公务飞行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大打折扣。可以说,公务航空进一步发展,对我国现有的各项资源条件,特别是包括公务航空机场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作为现代航空运输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务航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以科特勒的顾客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公务航空旅客市场细分模型,比较分析了公务航空和定期航班两种交通方式,为公务航空运营商预测市场,定位目标旅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航》2015,(Z1):36-37
“德事隆航空在市场中的角色不单是向中国客户卖飞机,我们同时也为中国公务航空业的增长进行投资,并为运营商提供并推行最佳的解决方案和市场实践。IFLY:请与我们分享一下德事隆航空2014年在中国商务航空发展中的收获与感受;2015年,德事隆航空对中国商务航空市场发展有何期待?哈里斯:2014年,中国通用航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空域开放获得进一步发展,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商务航空市场中巨大的潜力。德事隆航空专注于协助企业成长,为业主提供多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航》2015,(Z1):18-19
目前,亚洲私人飞机数量已经达到700架,预计在未来10年,亚洲将产生400多亿美元的公务机市场需求。中国在亚洲市场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IFLY:请与我们分享一下亚洲公务航空协会2014年在中国商务航空发展中的收获与感受;2015年,亚洲公务航空协会对中国商务航空市场的发展有何期待?吴景奎:2014年是中国商务航空开始转型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商务航空市场放缓的节奏,同时也感觉到市场在发展之初遇到的问题正在得到正视和解决。这也为商务航空市  相似文献   

5.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航空运输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公务航空私密、便捷和安全的特性更为显著。但受全球疫情发展和各国防控政策等的影响,在过去100多天中,中国公务航空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动荡时刻。"公务包机"惊情"100天2020年的春节在1月24日,很多公务机客户提前安排全家人的春节出行计划,特别是避开国内春节拥挤的出国计划。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公务航空新兴市场,历经多年发展,一直试图寻求科学适用的发展之路。一路走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供给侧的资源瓶颈与需求侧的非充分挖掘,正让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站在转型变革的风口,亟待破局。在2019公务与通用航空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公务航空界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围绕"创新引领公务航空转型破局"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据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发布的数据,2017年,亚洲接收了67架全新公务机,较2016年增长31.4%。多家分析机构认为,这预示着亚洲市场将重启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亚洲公务航空市场的领头羊。随着近两年政府愈发重视为公务与通用航空营造更完善的运营环境,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复苏加快,呈现出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未来全球疫情的控制情况和整个世界经济的长期走势,是对公务航空市场发展的双重影响因素。经此一役,在持续的低迷期里能否保存实力、修炼内功,实现抓住机遇、逆势上扬,是公务航空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从2020年1月至3月,大量国内外航空公司停飞国际航线,在这样的背景下,更灵活、私密和安全的公务机出行成为了很多人的第一,甚至唯一选择,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公务航空历史上最繁忙的一个季度。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全球运营着36000多架公务飞机,其中美国有24000多架,巴西有1500多架,大中华区约有600架。巴西运营的公务机单机平均价值大多数均低于1000万美元,而中国的公务机单机平均价值超过3000万美元。因此我认为,从飞机价值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公务航空市场。然而,伴随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显现。尤其是与公务航空发展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机队规模的扩增,没有得到同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制约中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公务航空市场正缓慢复苏,但不同区域发展并不平衡。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亚太地区公务航空恢复较快。其中,中国市场增速放缓趋势有所扭转,需求回暖明显。近几个月,大中华区公务机引进数量有大幅提升,同时公务机飞行活动量也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国内地有9家公务机FBO、17家为公务机提供服务的MRO以及11家为涡桨飞机和活塞飞机提供服务的MRO。中国的MRO主要分飞机制造商直接或者合作建立的MRO,飞机制造商授权的MRO以及在CAAC-145部运营下的第三方MRO。""随着中国公务机市场深入发展,公务机维修市场将迎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刚刚举办的第六届JSSI中国公务航空管理与维修年会上,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廖学峰表示,"随着中国公务航空市场整体机队机龄的增加,客户对深度定期维护的要求不断增加,同时市场上二手机的增多,对维护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市场的变化使得中国公务航空维修市场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正>IFLY:从运营商角度,与我们分享一下东方公务航空2016年在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收获以及感受到的变化?张延海: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2016年国内公务机市场发展平稳,并没有出现下行趋势,国内公务机出行的客户略有回升。过去一年,我们有新飞机引进,包机市场规模也显著增长,特别是地面服务、航务代理和维修支援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公务航空地面服务的重要载体,FBO的成熟运营也是公务航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安全管理和服务提升方面,FBO应怎样接轨国际标准,及时更新自身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为中国公务航空提供地面保障?2018年,对中国的FBO企业来说是市场压力最大的一年。在此前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FBO的业务规模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即使是  相似文献   

14.
数字     
《今日民航》2014,(Z2):15-15
<正>去年,全球公务机交付曾长量,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公务机市场已经走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阴霾,从2014年开始,全球公务机市场将会进入正常加速发展的阶段。编辑点评:2014年,已经被业内看作是公务航空向好发展的转折点。欧美市场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低迷后,出现复苏迹象;而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层面的关注和支持。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全世界将新增9000架公务机,价值达到2600亿美元。未来真会如此吗?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正是企业家们的出行需要,催生了公务机和公务航空包机服务。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经济实力的逐年强大,中国公务航空包机市场的客户主体已经从外商转变为内商,这一根本性转变不仅折射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预示中国的公务航空就要进入真正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6.
吴景奎 《今日民航》2014,(Z1):11-11
中国公务航空作为新兴产业,前两年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了来自国内外众多投资方和从业者的关注和追捧。但是由于公务航空企业增长过快,势必面临技术、管理、航材、运营基地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发展跟不上的限制,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动态     
《今日民航》2014,(Z2):17-17
<正>公务航空展会是公务航空产业的发展风向标,伴随近年来中国公务机市场的迅速发展,更多、更高层次的公务几展会陆续落户中国。编辑点评:众多公务机展会的密集举行,为公务机购买打通了更人性化的通道。展会中,不断推出的新机型,和不断完善的公务机整体服务,使公务机对于高净值人群的诱惑正在增加。  相似文献   

18.
薛海鹏 《今日民航》2014,(Z1):46-59
与运输航空相比,公务航空除了便捷、舒适、私密外,还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的优势。选择公务出行时,客户可以根据乘客人数以及飞行距离选择最适合的机型。目前,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已经囊括了世界各大制造商的丰流机型,从短程小客舱到超远程大客舱,一应俱全。2014亚洲商务航空展4月在上海盛大开幕,我们精选了那些航空展会上的“常客”,带你一睹明星公务机们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正>从近期的媒体报道看,中国的公务航空市场似乎遇到了"麻烦":在过去的2年中,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发展增速明显放缓。但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全球发展最迅猛的公务航空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步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GDP增速由过去35年的平均每年10%放缓至7%。公务航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直观体现为公务机机队规模的扩张速度:2014年,整个大中华区  相似文献   

20.
薛海鹏 《今日民航》2014,(Z4):16-23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珠三角各市场联系的愈加紧密,珠三角五大机场将最大限度地争取和整合区域内资源。在公务航空市场新一轮的资源配置过程中,五大机场融合而成的珠三角机场群,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公务航空发展不容小觑的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