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界面反应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正 《航空学报》1985,6(3):267-271
 研究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纯铝复合丝的界面反应产物A14C3的量与温度、复合丝的室温拉伸强度与A14C3量及温度的关系。对各类复合丝的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对应于不同的热暴露温度及强度有三种断口特征。用盐酸溶液脱去了经不同温度热暴露后复合丝中的铝基体,分析了脱铝纤维的表面形貌,测定了拉伸强度,得到了复合丝中纤维受到损伤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B/Al复合板材复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热压扩散结合法制备B/Al复合板材的工艺过程,研究了热压工艺参数对B/Al复合板材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热压扩散结合法制备B/Al复合板材比较理想的工艺参数,得到了拉伸强度σb=1280MPa、弹性模量E=233GPa的B/Al复合板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预制丝-半固态热压法制造SiC/Al复合材料新工艺,即经液浸操作及特殊表面处理法先制成SiC/Al-LD_2预制丝,再加铝箔在两相区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压,制成SiC/Al-LD_2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用这种工艺能够获得接近混合律ROM强度的复合材料。热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600℃,保温时间12min,压强为4500MPa。  相似文献   

4.
从典型放电波形分析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极间放电特征,对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放电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高速走丝线切割放电间隙、走丝速度对切割效率及表面质量影响的分析,得出了以复合工作液为放电介质的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碳-铝复合丝是用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其力学性能,不仅与所使用碳纤维的性能有关,而且与碳和金属的结合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异种材料的接触面——界面的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几种不同覆铝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对其碳纤维覆铝层表面、界面状况和元素分布做了测试分析,从微观分析的角度提供了对某些覆铝材料制作工艺的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可通过电极丝空间位置稳定性的改善及选用具有良好洗涤能力的工作介质进行条纹消除的机理.并研究指出在大能量切割时,选用复合工作液以喷射的方式进行冷却,可以大大提高极间的洗涤性能,达到消除表面烧伤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郭英奎 《宇航材料工艺》2000,30(2):22-24,47
采用热压 (HP)法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下Al2 O3—WC复合陶瓷材料 ,通过单边切口梁 (SENB)法和三点弯曲等力学性能方法测出了室温下该材料的力学性能 ,对Al2 O3—WC复合陶瓷表面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Al2 O3—WC复合陶瓷在 (16 0 0± 10 )℃、2 5MPa下具有较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 ,并且其耐磨性与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变化趋势相同 ,与弹性模量和硬度无单调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同轴送粉方法,激光熔覆制备了WC增强Ni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涂层,通过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对激光熔覆涂层的成分、组织和硬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涂层无裂纹和气孔,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WC颗粒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涂层硬度.  相似文献   

9.
钢铝复合的整体油箱结构密封,选择国内现有成熟的密封剂是否与之相容尚没有成功经验借鉴。针对这一技术特征,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解决了钢铝复合结构整体油箱同XM-22B密封胶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固体推进剂中铝颗粒结团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泰岳 《推进技术》1990,11(3):62-67,84
推进剂燃烧环境中金属颗粒的结团现象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有重大影响.本文对双基推进剂结团的表面反应层模型及复合推进剂结团的口袋模型进行了述评.鉴于实验中发现的某些燃速和压强效应的异常,本文还对新近提出的亚口袋机理和口袋间机理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study of strain distribution in short-fiber/whisk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λ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root-mean-square strain of reinforcers to the macro-linear strain along the same direction.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λ and micro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composite is obtained. As an example of applying and verifying λ,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AlBO]w/Al composite under tensile loading is predicted and favorably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s. By using λ, the stiffness modulus of the composite with arbitrary reinforcer orientation under any loading condition is predicted from the microstructure parameters of material.  相似文献   

12.
沈高峰  王振军  刘丰华  张映锋  蔡长春  徐志锋  余欢 《航空学报》2021,42(12):424816-424816
针对新型的叠层穿刺碳纤维织物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Al复合材料),通过细观力学数值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在准静态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渐进损伤与断裂力学行为。复合材料经向拉伸弹性模量、极限强度与断裂应变的实验结果分别为129.61 GPa、630.14 MPa和0.75%,细观力学模型预测误差分别为-9.41%、7.57%和1.33%,均匀化计算的宏观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曲线总体上相符。经向拉伸变形初期首先出现经/纬纱交织处基体合金的局部损伤,随着拉伸应变量的增大依次发生纬纱和穿刺纱的横向开裂,拉伸变形后期基体合金与经纱失效引起宏观应力-应变曲线的急剧下降,复合材料拉伸断口表现为经纱轴向断裂及纬纱和穿刺纱横向开裂共存的形貌特征,纤维拔出和基体断裂导致的经纱轴向断裂是诱发复合材料最终失效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体积份数、随机分布、等轴状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研究了材料的应变分布规律 ,给出了基体和增强体应变平均值与材料微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除应变平均值外 ,应变涨落是影响刚度张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了应变涨落与材料微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并推导出了复合材料的刚度张量。与实验结果和以往的理论比较 ,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nalytical solution to predict the shear modulus of a two-dimensional(2D) plain weave fabric(PWF) composite accounting for the interaction of orthogonal interlacing strands with coupled shear deformation modes including not only relative bending but also torsion,etc.The two orthogonal yarns in a micromechanical unit cell are idealized as curved beams with a path depicted by using sinusoidal shape functions.The internal forces and macroscopic deformations carried by the yarn families,together with macroscopic shear modulus of PWFs are derived by means of a strain energy approach founded on micromechanics.Three sets of experimental data pertinent to three kinds of 2D orthogonal PWF composit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validate the new model.The calculations from the new model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ose by using two models in the earlier literature.It is shown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rrelate well with predictions from the new model.  相似文献   

15.
(Al2o3)p/Al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Lanxide工艺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分析了(Al2O3)p/Al的微观结构,测试了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瞬时耐温性能、导热性能。结果表明,在渗透完全,显微结构致密;在Al2O3与Al的界面处,原位生成MgAl2O4尖晶石晶体复合材料的极限拉伸强度为350-378MPa,拉伸量为103-121.6GPa,断裂延伸率为1.96%;在1080℃、20s的氧乙炔焰下,无烧蚀  相似文献   

16.
纳米级SiCp/6066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纳米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增强相尺寸对铝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的纳米级SiCp/6066Al复合材料的强度与体积分数为12%、尺寸为7μm的SiCp/6066Al复合材料的强度相当,并且前者的塑性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曹利  姚忠凯  雷廷权 《航空学报》1990,11(6):308-310
 <正> SiCw/Al复合材料兼有铝的比重和钛的强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材料。它在战斗机尾翼结构和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的关注。 对SiCw/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文献(1,2)中进行了阐述,本文仅对SiCw/Al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和热传导性能的研究结果给予报导。  相似文献   

18.
从复合材料内部组分的细观力学关系入手 ,建立了基底 /涂层 /纤维三层力学模型。该核型能够分析有涂层的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温度和机械载荷同时变化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并可用于计算铝基复合材料的制造热残余应力状态。算例分析表明 :涂层的物理性能对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在涂层上 ,有些残余应力分量远高于基底和纤维处的状况。涂层的弹性模量不同 ,对材料的横向应力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原位钛基复合材料中TiB的生成热力学及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感应熔炼和熔模精铸相结合的方法,利用Ti—B—Al体系制备出了原位自生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XRD、SEM和T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增强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只存在TiB增强体和Ti,无TiAl3杂质相形成,TiB增强体呈柱状短纤维,这与其B27晶体结构有关,且增强体/基体界面清洁无杂质污染,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论述了在Ti—B—Al体系中制备TiB增强体的生成机制:在Ti-B—Al体系中,Al首先受热熔化使得Ti和B相继溶解于Al液中;Ti与Al之间先行发生化学反应形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放出的热量进一步引发了溶解于液相中的B和Ti产生高温自蔓延形成Ti—B化合物。以热力学理论分析,应最终形成TiB2,但实际上由于动力学影响,最终形成了TiB。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增强体体积比、长径比、基体与增强体的模量比以及增强体取向分布、基体的热处理状态对复合材料刚度模量的影响 ,建立了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微结构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能间的定量关系 ,探索了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给出了该材料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的典型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