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惠松  林麒  彭苗娇  柳汀  冀洋锋  王晓光 《航空学报》2019,40(11):123144-123144
设计了一种用于飞行器双机编队飞行的风洞试验模型绳系并联支撑机构,模拟在周边有障碍物的有限空间通道中的飞行运动。以直升机为例,根据工况参数设计了双绳牵引并联机构作为飞行器模型的支撑,建立了基于可移动的滑轮铰点与直升机模型编队协同飞行的运动学模型,对系统的静刚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旋翼转动对该绳系支撑系统动刚度的影响,给出了在有限空间通道中模拟双机编队飞行与着陆过程中绳与绳之间、绳与模型之间的干涉算法,并对该支撑机构的绳系结构进行了干涉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支撑机构能有效解决模拟飞行器模型双机编队在有限空间中飞行运动时的支撑干涉问题,而且系统刚度达到低速风洞试验的稳定性要求,是低速风洞中支撑飞行器模型进行编队飞行试验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人直升机自动着舰的特点和需求,研究着舰导引轨迹生成,进行着舰导引轨迹跟踪控制设计,并通过仿真和飞行试验验证跟踪控制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天行者”小型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天行者"小型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技术。首先引入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基于牛顿力学建立的小型无人直升机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设计了直升机飞行姿态控制器。之后引入一种针对二次积分模型基于期望响应轨迹设计控制器的控制算法,文中简称为MTC,设计实现了直升机飞行位置的不超调控制和飞行速度控制。实际飞行控制试验结果验证了飞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仿真试验表明,基于MTC算法所设计的飞行导引点方法,可用于实现多航点路径的不减速连续曲线轨迹的飞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从飞行试验角度介绍了直升机垂直下降飞行时的旋翼涡环特性,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探讨了涡环形成的机理,分析了Wolkovitch判据、Peters判据以及高-辛判据等三种涡环判据的优点和不足。以直升机做放距阶跃飞行试验为例,得出了为避免直升机进入涡环的安全措施,并验证了高-辛判据的准确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直升机接通自动区域导航功能后出现的航向摆动现象,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定位故障原因,结合飞行数据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地面仿真与飞行验证结果表明,适当调整航向导引信号中的增益系数,同时优化航向通道的控制关系可有效减缓航向角的往复修正,能够有效解决该型直升机自动区域导航模态下的航向摆动问题。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是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直升机飞行品质设计和评估的主要手段。直升机是一个多体系统,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过程中,必须考虑旋翼、机体与升力面等的运动耦合、惯性耦合、结构耦合和气动耦合以及非定常、非线性特性,给出各个运动部件的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形式,是对不同假设、子模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鉴于此,简要回顾了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着重描述了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建模中的旋翼气动力建模、直升机气动干扰建模、旋翼/发动机建模以及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集成与综合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的数学建模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飞行仿真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直升机飞行品质模拟器主要用于研究直升机的飞行品质。满足飞行品质要求是直升机型号研制任务中主要的设计目标之一,直升机特有的近地和低速等飞行特征和独特的飞行方式给直升机飞行仿真技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描述了国内第一台直升机工程模拟器系统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近年来国内无人直升机在航空监测、电力放线施工、农田飞行施药、电力巡线和科学考察等民用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国内无人直升机的基本机型及其优缺点,指出国内无人直升机起飞重量低,续航时间短,飞行速度慢的应用现状,在行业应用方面,无人直升机在电力行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速飞行特性是直升机飞行品质的研究重点之一,低速飞行试验是开展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研究重要手段。首先,从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直升机低速飞行的配平操纵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通过直升机低速前后飞行及侧飞时配平飞行试验,对直升机低速飞行时的配平操纵特性和试验直升机低速特性与尾部气动布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减小平尾面积或降低初始安装角的尾部气动优化建议,直接指导该型直升机设计和更改。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气动设计是设计先进直升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包括飞行性能、飞行载荷、飞行品质、旋翼气动载荷计算及分析、直升机气动外形设计、直升机气动试验、旋翼气动噪声计算分析、直升机舰面起降特性计算、流动主动控制技术等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超黄蜂直升机液压系统污染危及飞行安全的教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了直升机液压系统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治对策,以期引起国内直升机界设计,制造,使用的警觉,重视直升机液压系统污染的研究和防治,保证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2.
抗旋翼遮挡技术是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核心技术.根据直升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旋翼遮挡的特点,分析研究了直升机无遮挡通信时间比率与直升机航向和卫星波束入射角的关系,以此分析设计了试飞方案.发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重大设计缺陷,并通过试飞中的测试数据对抗旋翼遮挡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有效实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有效性验证,达到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定型试飞的目的,为后续该类型设备的试飞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共轴式直升机舰面起降风限图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某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在某型舰上的起降特性。根据相关判据,得出该机舰组合的起降风限图。起降风限图为该直升机在舰上的安全起降提供了指导,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超 《飞行力学》2000,18(2):5-9
直升飞机动力学逆问题是已知运动的控制规律,对直升机机动飞行和现代飞行控制律设计有重要意义。根据直升机飞行动力学逆问题研究的现状,概述现代飞行动力学逆问题的研究内容及进展,重点分析直升机逆仿真技术的特点,讨论直升机最佳机动控制与非线性控制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展示直升机逆问题研究的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供直升机设计和飞行动力学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超  张晓谷 《飞行力学》1998,16(1):14-19
根据国内外直长机数学模型研究情况,从飞行动力学角分析直升机数学模型的特点。重点讨论了不同研究目的直或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区别,即分别对以非实时数值仿真,实时数值仿真和控制律设计为目的的直升机模型进行分析,阐述其在模型的运动方程数学形式,子模型的复杂性和选取,模型精度以及模型的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目前用于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特性研究的综合分析软件系统和试验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由于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较慢,直升机飞行模拟器的视景系统具有特殊性。本文以某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为背景,详细介绍了直升机视景数据库的结构形式,描述了视景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共轴式直升机全差动航向操纵的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铭  胡继忠 《飞行力学》2001,19(4):26-30
运用经典的垂直飞行涡流理论及共轴双旋翼全差动操纵的结构特征,推导了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垂直飞行的航向动力学方程。根据有关共轴双旋翼在悬停及垂直飞行状态时气动特性的理论和实验数据,得出了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垂直飞行航向动力学方程的解析式。某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计算实例,所得结果与该型直升机飞行特性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重装空投状态下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直升机在重装空投过程中货物的运动对直升机姿态角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直升机CH-53D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模型仿真结果和直升机飞行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的直升机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在直升机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离法建立了直升机重装空投两个阶段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直升机在悬停和前飞两种空投状态下的配平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悬停状态空投,前飞状态空投具有更好姿态保持能力,主要表现在前飞状态下空投只会对直升机的纵向姿态角产生影响,而在悬停状态下空投对直升机的纵横向姿态角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