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飞机几何外形三维数字模型构建的新方法。该方法从飞机外形的工业设计效果图和飞机外形图片入手,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三维外形恢复,利用CAD三维平台进行数字化主模构建,同时对构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飞机隐身与气动外形一体化设计研究的初步成果,编制了一个供飞机初步设计用的兼顾气动力与雷达散射截面的程序软件,可求出复杂外形飞机的气动力特性与雷达散射截面,并可将飞机外形和计算结果可视化,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与气动力要求下,该软件可找出RCS最低的外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诸如“无尾”式、“鸭”式,反安定面式、变后掠翼式和垂直起降式等特殊结构外形飞机飞行试验中与常规外形飞机试验的不同点,强调了对这类飞机进行飞行试验时应特别注意和应补充的项目。  相似文献   

4.
杨士富  江潾 《飞机设计》2002,(3):28-30,46
如何在以建模量为协调依据的老飞机上实施数字化技术,并在原则上不报废原有工装的情况下,建立一套与现行生产所用外形数据协调一致的设计和生产可用的飞机外形数学模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给出了建立符合原有工装的飞机外形数学模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由单目图像上灰度恢复物体外形的迭代算法及飞机造型的特点编制了灰度恢复外形程序YSFS。首先使用建立在实际物体的模型基础上的人造理想体图像,将运用程序得到的由灰度的外形与已知形状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然后对真实的飞机归咎实现了由灰度恢复飞机机身三维外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计算机辅助飞机设计制造集成系统CIEM的有限元特征结构参数化建模技术。现有通用的CAD系统对于建立组合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特别是全机建模,往往显得十分困难,在我国尚无比较成功应用的例子本文提出的以航空特征结构参数设计为基础的新方法,直接依据飞机的CAD外形,采用区域求值技术,按飞机结构的特征自动产生有限元模型,其建过程大为缩短湛于这种方法开发的有限元模型处理软件FEMP,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线性结构动力分析有限元法,对某型螺桨飞机座舱模型振动模态作了全面分析,并绘制了前几阶振频下结构的振型图。这也是建立螺桨噪声向舱内传播模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与金属相比复合材料板件的厚度偏差较大,这一弱点对保证飞机装配精度非常不利。本文针对三种典型结构形式,计算了各结构形式采用不同成型方案的外形偏差值,通过对比分析,从保证飞机外形面精度的角度提出了应选择的成型方案。  相似文献   

9.
采用激光跟踪仪测量飞机外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空间点坐标的原理,通过“转站”建立飞机坐标系,采集飞机外形坐标点云,处理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飞机设计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硬件更改,提出了飞机初步设计阶段基于模型的设计思路。通过一个1/4风笛手J-3幼兽无人机的实例,说明如何通过DATCOM优化一个飞机结构设计、计算出气动特性,并提前分析所选择特定结构外形的飞机起飞着陆等性能,以提前预估所设计的飞机是否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分析表明,基于模型的设计过程能够在一种快速可重复的模式下进行,能够很好控制飞机设计过程中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飞机装配型架微机CAD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装配型架的设计在飞机的生产准备中占有很大比重。为缩短飞机的研制周期,在型架设计领域内采用CAD技术非常必要。本文简要介绍洪都航空集团FIXCAD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及一些主要模块,包括型架常用标准件、通用件库、型架外形板(卡板)、骨架(框架)的参数化设计、型架元件空间角度计算、尺寸公差的查询与标注以及工程图绘制工作环境的设置等。  相似文献   

12.
陈鹏  王旭  于冲  胡孟权  黄萌 《航空学报》2012,33(11):2010-2017
为了满足变体飞机在气动和结构方面的要求,基于变前掠翼布局,提出一种双滑轨式的翼身连动机构,使飞机气动布局可以在平直翼、前掠翼、三角翼之间自由转换。首先,通过结构框图和三维模型图对双滑轨式翼身连动机构进行了总体概述;其次,对设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说明;最后,从功能实现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对双滑轨式翼身连动机构和传统单转轴式翼身连动机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双滑轨式翼身连动机构可以较好地满足气动外形变化的要求,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使翼根处载荷减小35.6%,转轴处载荷减小7.2%。因此,本方案可以作为变体飞机设计过程中的一种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更高、更快、减阻是飞机设计三大永恒的追求。传统的固定翼飞机在进行优化设计时需兼顾各种飞行条件,寻求一个折中的最优解,而变弯度机翼的概念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符合上述飞机设计的三大追求。着重研究大型宽体客机后缘襟翼刚性变弯度对巡航气动效率及跨声速抖振边界的影响。首先基于下垂式铰链襟翼机构,编制了机构引导下带扰流板联合偏转的后缘襟翼运动仿真程序,以自动生成不同襟翼偏角的巡航构型。在此基础上对巡航构型进行非稳态气动计算,获得跨声速区机翼抖振边界。以该抖振边界作为约束条件,以襟翼偏角、迎角为双变量,获得Cl-K关系图,得到最优升阻比曲线。本文中襟翼偏角变化为0°~±3°,间隔1°;迎角范围为-2°~5°,间隔1°。计算结果表明,变弯度构型较不变弯度构型升阻比有所提高,抖振边界约提高10%;变弯度构型可提高不同设计点的气动效率,实现减阻省油;跨声速区机翼抖振边界的提高扩大了飞行包线,使得飞机能飞得更高、更快。  相似文献   

14.
民用飞机后压力框与机身连接的结构方案主要有两种,详细介绍了两种连接方案的结构构型以及各方案的优缺点,并从后压力框外形曲面的设计、结构的选材、质量、装配和维护空间以及系统在后压力框站位的通路等方面对两种连接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民用飞机后压力框与机身的连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翼身融合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翼身融合飞机(Blended Wing Body Aircraft-BWB Aircraft)是一种新型高升阻比无尾布局的大型运输机,其气动特性的研究是BWB布局飞机克服众多技术难题的基础。文章首先简述了BWB布局的研究历程,给出巨型BWB布局飞机的总体几何特征参数和基本性能,并简述风洞和自由飞试验情况;接着介绍BWB研究中的多学科优化平台,着重讨论气动优化技术,它是解决BWB布局气动问题的基础手段之一;然后综述BWB布局研究的热点领域:气动特性研究、气动弹性研究和发动机/机体一体化设计研究;最后提出BWB布局发展趋势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孟旭 《航空工程进展》2015,6(4):419-426
构型控制是构型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结合商用飞机的产品特点,提出一种多层次的构型定义结构。以商用飞机的构型控制为例,采用六何分析法研究构型控制的目标、构型控制的对象、构型控制的起点、构型控制的角色和职责、构型控制的流程和方法,以及构型控制的工作环境,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项目初期,商用飞机的构型管理者在分析上述六个要素的基础上,再结合项目自身特点,提前规划,选择合理的工作目标、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和差异化的实施路径,以提高构型控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速下颔式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方案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月  廉小纯 《推进技术》2002,23(2):142-145
为了改善飞机的作战效能,使飞机能安装大功率的雷达,对某型飞机的进气道改型为包含头锥激波在内有三波系外压缩下颔形式,将下颌式进气道与前机身进行一体化设计,并设计进气道唇口前掠倾斜,解决了雷达与进气道的相互干扰,对进气道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计算与原型机进行对比,在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增加了机头空间,提高了飞机的作战能力,其唇口设计对飞机隐身也有利。  相似文献   

18.
刘志涛  蒋永  聂博文  岑飞  徐圣 《航空学报》2021,42(6):124179-124179
为提升无尾飞翼布局飞机航向控制能力,以典型飞翼布局飞机模型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翼尖可绕弦线方向偏转结构。基于FL-14风洞单自由度动态试验系统开展了静态和动导数试验,研究了飞翼布局飞机基本气动特性及翼尖偏转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尾飞翼布局飞机航向呈静不稳定,航向动稳定性极弱,航向增稳设计及控制很有必要;翼尖偏转有助于增强飞机的航向静、动稳定性,并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阻力类舵面航向增稳时导致全机升阻比下降气动效率降低的问题;翼尖偏转能够有效改善飞翼布局飞机恶化的荷兰滚模态使之趋近于常规布局飞机模态,这有利于简化飞机横航向控制律设计方法。弯折翼尖结构具有舵面少、效率高的特点,是航向增稳的有效手段,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飞翼布局飞机武器舱综合流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强  崔晓春 《航空学报》2012,33(5):781-787
 针对飞翼布局飞机武器舱高强度气动噪声、内埋武器分离安全性和全机开舱附加阻力问题,以高速风洞气动噪声及气动力测量为研究手段,开展了基于前缘扰流片激励的武器舱综合流动控制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飞翼布局飞机,武器舱开启对飞机气动性能有较大影响,巡航状态下,武器舱打开后使全机阻力增加了60%~110%;武器舱气动噪声高达185 dB;内埋武器分离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抬头力矩,不利于武器分离。通过在武器舱前缘布置扰流片对剪切层施加激励,可以有效改善武器舱流动特性。巡航状态下武器舱开舱附加阻力最多降低20%;武器舱噪声降低5~8 dB;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内埋弹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20.
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会降低材料的强度极限和飞行器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结构产生热变形,破坏部件的气动外形并影响飞行器的安全飞行,带来安全隐患。通过气动加热工程算法确定表面热流密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Nastran和MSC Patran,对四翼导弹进行有限元计算,给出温度场分布情况,为导弹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