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于地形复杂机场的应答着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答着陆系统(TLS)是一种新型导航系统。它根据飞机已有的雷达应答机发出的信号,计算并跟踪飞机在空中的位置,然后向机上的机载仪表着陆系统(ILS)接收设备提供导航指示。作为以应答机为基础的Ⅰ类精密进近导航系统,TLS可以提高机场和航站的可用性,尤其适用于自然条件较恶劣的民用机场和军方移动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空中交通密度日增,航路拥挤,以及飞行高度层控制的改进,以至航管雷达所存在的同步窜扰,非同步窜扰和假目标出现的问题更趋严重,针对现用二次雷达存在的种种问题,除了飞机上使用新的S模式雷达和数据通信系统外,航空工业界在1955年通过航空运输协会(ATA)开始寻找能防止飞机碰撞的系统,在1970年集中研究空中交通管制雷达应答机(ATCRBS)作为该系统的中心,1981年美国FAA宣告研制交通警告防撞系统(TCAS)的  相似文献   

3.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ATC)是由地面设备和空中设备组成.地面设备包括一次监视雷达(PSR)、二次监视雷达(SSR)及终端显示器等;空中设备包括机载应答机(ATC)和空中交通防撞系统(TCAS).当空中应答机被地面台或其他空中应答机询问时,能自动发射脉冲代码回答信号,把飞机的识别、高度及位置信息提供给地面台或装有TCAS系统的飞机.地面调度员利用这些信息对飞机进行空中交通管制,装有TCAS计算机的飞机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防撞预测.目前我国使用的ATC系统有空中交通管制雷达信标系统(ATCRBS)和离散寻址信标系统(DABS),两者相互兼容.这里只介绍ATCRBS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正>民航使用的二次雷达应答机编码(以下简称应答机编码)作为一种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够用的可能性,随着民航飞行流量的日益增长,应答机资源紧张的局面将日益严重。当大量航班请求使用有限数量的应答机编码时,重复分配的做法不可避免。两个不同的航班使用相同的应答机编码,也就像同名同姓的两个人一样,被误认也就难以避免了。笔者所在的广州终端管制中心在2013年春运期间发生多起应答机编码重复分配的不正常情况,对管制保障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查。  相似文献   

5.
S模式应答机在飞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擎 《国际航空》2006,(8):83-84
新航行系统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并计划在2010年在全球推广的新一代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CNS/ATM).其监视系统的发展方案是二次雷达监视(SSR)和自动相关监视(ADS).虽然A/C模式的二次雷达使用比较广泛,但它存在很多缺陷,ICAO把发展S模式二次雷达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监视方案推广,机载应答机也正在逐渐改装为S模式应答机.  相似文献   

6.
敌我识别系统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时飞机上只安装了应答机,飞行员依靠目视识别或借助通信系统从地面指挥所获知目标飞机的敌我属性。现代多由空中交通管制雷达信标系统兼任地对空识别,现代歼击机普遍装备了由询问机和应答机组成的机载敌我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7.
二次雷达较之一次雷达有许多优点,使其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当装有航管二次雷达的飞机在海面低飞时,会出现常见的多径效应现象。文章详细分析了飞机机体和海面对航管二次雷达方向图的影响,并利用HFSS软件对飞机在海面低飞时航管二次雷达方向图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海面影响航管二次雷达的方向图并导致根据其分叉变形,根据平面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及其计算公式,对不同飞行高度的方向图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在海面低飞时的最佳飞行高度。  相似文献   

8.
陈荣宇 《民航科技》2006,(2):19-19,21
二次雷达(英文缩写为:SSR)作为现代航管监视系统,主要提供飞机的航班号、高度、方位、距离等信息,是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千里眼”,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民航通信导航雷达事业的迅速发展,在飞行繁忙的地区和航线将从程序管制逐步过渡到雷达管制,雷达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70年代初期,人们预测到下一代先进战斗机应具有机动性高、操纵性强、起飞着陆距离短以及隐身性好等特点,因而要求飞机和发动机进行一体化设计,而推力矢量/反向喷管是满足上述要求的一项重大措施。由于二维喷管有与双发飞机的后机体匹配性较好,安装阻力小等优点,所以美国NASA和军方和工业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二维喷管计划。在空军飞行动力实验室和NASA的二维喷管试验计划中,测取了五种二维喷管方案(图1)的巡航阻力、推力矢量和增升的气动力数据,评估了其内部特性和安装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ALENIA二次雷达与RAYTIEON一次雷达的合装方案出发,介绍二次雷达天线安装、两种雷达间的信号互连、合装系统的调试及存在问题的处理,最后指出了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许多新的科技成果都是首先应用到民航业务中,而民航事业也正是由于广泛地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才得以迅速地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对首都机场快速增长的舱班的飞行安全和对华北地区飞机指挥调度的需要,民航总局拨款为首都机场配备了一套全固态一、二次合装远程航路监视雷达,以取代原有的法国汤姆逊(Thomson-CSF)公司生产的LP-23b远程雷达。新配置的全固态L一波段远程一次航路监视雷达是由美国雷声加拿大公司(RaytheonCanadaLimited)制造生产的,全固态单脉冲远程二次航路监视雷达是由英国科索公…  相似文献   

12.
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控飞行摸地(ControlledFlightIntoTerriain-CFIT)已经成为商用喷气飞机机毁人亡的主要原因。当飞机无意中撞地或坠海时就发生了一次可控飞行摸地(CFIT)事故。1975年以前,世界范围内的商用喷气机群平均每年发生八次可控飞行撞地事故。近地警告系统(GPWS)在70年代中期首次出现,它有效地减少了可控飞行撞地(CFIT)事故发生。1974年由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要求在颁发飞机执照时安装GPWS,1979年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推荐使用者安装。这以后10年间可控飞行撞地事故每年大约发生四起。目前全球12000架商用喷气飞机除…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伊始,民航华北空管局于1月15日在北京空域实施雷达管制。 华北空管局1997年底在北京终端区成功实施雷达管制,这种现代化、科 学化的空中交通管制方式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大大增加了北京终端区的飞行 流量。现今的首都机场航班日流量已突破640架次。然而,只在北京终端区实 行雷达管制仍无法满足飞行量的日益增长。此次北京区域雷达管制的实施,将使飞机间的操纵间隔缩小,提高空域利用率,增加飞行流量。同时,由于雷达设备可以对飞机进行不间断监控,精确地掌握飞机位置、飞行高度和航向,使 飞机和旅客的安全系数大大…  相似文献   

14.
该新建航路监视雷达已进入全面安装、调试阶段。这是中国民航总局为改善和加强首都机场及华北地区空运保障能力投资1亿元兴建的。这套雷达由美国雷锡恩公司生产的全固态一、二次远程监视雷达组成,具有飞机上升、下降、机号、飞行高度显示等项功能,覆盖半径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距离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提出的关于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发送系统(ADS-BOut)合规性要求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但美国军方表示只有少数军用飞机能满足这一要求。近日美国军方称,尽管距离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提出的关于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发送系统(ADS-B Out)合规性要求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但这家全球最大的飞机运营商似乎到2020年1月1日前只能有部分飞机合规。因为FAA的规定要求是,所有在美国控制的空域范围内飞行的飞机都要在2020年1月1日前安装ADS-B Out系统,用来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A340导航系统:大气数据惯性基准系统、电子飞行仪表系统、ATC/S模式应答机及机载防撞系统等。分析了机载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为同类飞机的雏护和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际航空》2010,(7):8-8
EasyJet航空公司将开始试用机载火山物体识别器和探测器(AVOID),该系统由一个可进行火山灰探测的气象雷达和尾翼处安装的红外设备组成,可提供飞机前方100千米、高度1500~15000米的火山灰云图。这些图像可被发送给飞行员和航空公司的飞行控制中心,以对飞机的航路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涂飞  赵建福 《飞行试验》2002,18(3):42-44,48
通过飞行试验测量干扰器天线辐射方向性图和飞机的雷达目标有效截面积来确定干扰与信号比,目的是为了提高作战飞机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杭州机场现安装使用的是Raytheon公司生产的一、二次合装雷达系统。其中的一次雷达使用的是加拿大公司生产的S_BANDASR-10SS型监视雷达;二次雷达使用的是由英国Cossor公司生产的Condor MK2型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MSSR)。本文主要针对3月20日杭州机场雷达系统遭雷击后,MSSR系统  相似文献   

20.
飞行计划处理是指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对飞行计划的输入、飞行计划的补充、飞行进程单的产生等进行处理。早期的飞行计划数据处理是基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手工操作和大脑记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在空中交通管制领域中已逐步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飞行计划的输入、飞行计划的补充、飞行动态的显示、飞行进程单和(或)电子数据显示(ED)信息的产生、与雷达数据处理系统(RDPS)的相关以及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任何信息的处理。即使是多部雷达联网,雷达的探测范围总是有限的,在雷达能探测到飞机之前,管制员借助飞行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