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利用 D6AC 钢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曲线中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曲线分离的特点,研究了 D6AC 钢的奥氏体湾均热淬火工艺及其组织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6AC 钢采用奥氏体湾均热淬火工艺后,不仅具有常规淬火后的组织和相同的机械性能,而且还能减少钢的热处理残余应力和变形,提高钢的断裂韧性和抗应力腐蚀能力,并成功地应用于φ286壳体模拟件的热处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0CrNiMoA的超细化热处理工艺和超塑变形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两次调质加一次亚温淬火和高温回火后,奥氏体晶粒尺寸可细化至6μm,在690℃、ε=4.17×10(-4)S(-1)条件下超塑拉伸,可获得520%延伸率。文中还研究了超塑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Bren.  RJ 《航空制造技术》1996,(4):46-47
用分级淬火油来控制工件变形好富顿国际公司R.J.BRENNAN分级淬火油这个名词是1942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将钢件由奥氏体状态放到温度比Ms略高一点的介质中进行淬火。钢件放在其中的时间恰好使各部分温度平衡,随后放在空气中冷却,从而减少表面和芯部转...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18Cr2Ni4WA钢复合等温-分级淬火工艺原理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选用 D6AC 研制壁薄、长径比大的高压燃烧室壳体。为保证壳体具有高的强韧性能和尺寸精度,根据 D6AC 钢在500—600℃之间有深而宽的奥氏体湾区的特性,采用530℃分级淬火工艺。本文简述壳体制作过程和方法以及性能测试结果。试验表明,所采用的工艺可有效地控制热处理淬火变形,使壳体有良好的强韧配合;回火定型校正对有椭圆度的工件也有良好的效果。对 D6AC 钢二次高温回火与一次高温回火组织和性能的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高合金化的ZAlSi6Cu2Mg合金在高温(170~300℃)、短时(5~30min)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变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不仅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而且还能抑制在高温下Mg2Si相的聚集长大,有利于提高合会的热强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解充氢和三点慢弯曲试验方法研究了23NiCo钢的淬火态以及200℃、450℃、482℃和600℃回火处理的试样的氢脆敏感性。结果表明,23NiCo钢的氢脆抗力与组织中奥氏体的形态、分布有关。482℃回火,在马氏体板条边界形成薄膜状的逆转奥氏体,钢的氢脆抗力有大幅度的提高。此时,延长充氢时间(4~10h)对断裂行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渗碳钢齿轮中的残余奥氏体美通用汽车公司完成的几项试验表明,AISI8620钢和4620钢含20%一30%残余奥氏体、3310钢内残余奥氏体含量达40%时,可以明显的提高拉伸弯曲性能。在Fe一5Cr1.12C钢中,当马氏体的百分含量超过70%时,产生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超高强度钢氮基气氛保护热处理氢脆问题。测定了40CrMnSiMoVA钢经氮基气氛保护加热后淬火、回火和自然停放情况下的氢含量及缓慢扩伸、延迟破坏等性能。试验表明:氮基保护气氛中氢含量约6%,保护加热叶,氢由钢件中向气氛中扩散,钢不会渗氢.40CrMnSiMoVA钢经氮基气氛保护加热后淬火或225℃等温淬火时,钢中氢含量降低,但仍有氮脆危险,回火后可以消除氢脆;室温自然停放时氢扩散逸出较慢.故超高强度钢经氮基气氛保护加热、淬火后及时回火可避免氢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经270℃等温+不同温度回火后的40CrNi2Si2MoVA钢中残余奥氏体(AR)及其在拉伸条件下的连续变化。研究表明:热处理不同,AR形态及分布均有所不同,各自的稳定性也不同。经油淬和等温热处理加300℃回火的40CrNi2Si2MoVA钢中的AR稳定性好,对性能有益;机械不稳定AR的存在使钢性能变坏。在拉伸变形后,板条间的AR转变为未回火板条马氏体,而板条内AR可转变为孪晶马氏体。  相似文献   

11.
CIGMA工作站、微机CAD/CAM/CAE集成系统通过鉴定CIGMA工作站、微机CAD/CAM/CAE集成系统是面向航空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大型集成系统,最近由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个单位合作完成,并通过了由总公司组织的科技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01420合金铸锭的包覆处理及对合金热轧板材的热处理,探讨了提高合金冷轧变形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合金经过淬火、空冷退火及包覆处理后,冷变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经450℃×30min的淬火处理后,合金的冷轧性能最好,极限变形率可达82%。文中讨论了影响合金冷轧变形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Aerospace Calendar 6月6日-6月12日ILA 2000 Intl ,AerospaceExhibition/2000年柏林国际航空航天展。地点:德国,Berlin-Brandenburg,Berlin-Schonefeld Airport请联络:Zoltan Ivan, Dir.-Mktg、 Messe BerlinGmbH,Tel:49-30-3038-2276; Fax:49-30-3038-2013 6月6日-6月7日Asia-Pacifec  Reg.AviationEvent 2…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对30CrMnSiA钢抗氢脆性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状态下,钢的氢致延迟断裂下临界应力值σ_c、缺口强度σ_(bH)、氢含量、残余奥氏体量及常规力学性能,并进行了断口和组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经900℃加热保温后,于370℃等温30min后,和现行900℃油淬并500℃回火状态相比,能在保证钢的强度、硬度不降低的情况下,显著提高钢的氢致延迟断裂抗力。  相似文献   

15.
钕化物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原位生成的钕化物颗粒增强Ti-6Al-4.5Sn-3.5Zr-0.5Mo-0.7Nb-0.35Si-0.06C(wt%)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平均颗粒粒度为~7μm,间距为~40μm。颗粒在基体上均匀分布,它的微观结构由非常细小、结构复杂的多晶体组成,主要含有钕、锡和氧元素。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高温拉伸、高温持久和蠕变等力学性能。经1065℃/0.5h/FAC+1000℃/1h/AC+700℃/4h/AC热处理后,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和持久断口均属于典型延性断裂。一些颗粒的内部存在裂纹,未发现裂纹由颗粒向基体传播。  相似文献   

16.
CAD/CAM技术已经成为工程设计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并广泛地应用于各制造领域,形成了较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新一代工程工作站的发展,对CAD/CAM技术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本文从工作环境、操作系统、CAD/CAM技术和CAD/CAM系统等四个方面综合介绍了CAD/CAM的现状、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在以色列三维CAD/CAM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和研制出来的覆盖件模具CAD/CAM系统,系统采用参数化设计的方法,可以完成冲压方向的确定、自动旋转及修边性判定等辅助工艺功能,大大提高了覆盖件模具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特征技术与集成化CAPP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征技术是实现CAD/CAPP/CAM集成的关键技术。本文以实用化的FA-CAPP系统为例,论述了特征技术在零件信息建模、工艺决策过程建模、工艺知识表达和工序图生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CIMS环境下一个实用CAPP系统──FA—CAPP的主要功能,着重论述FA—CAD/CAPP/CAM的集成,FA—CAPP与CIMS其它分系统的集成,以及工艺知识表达、工序图生成。  相似文献   

20.
结合长春五五研究所FMS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在二维参数化绘图系统平台上建立特征库,产生能支持CAD/CAPP/CAM集成的三维产品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STEP格式文件交换,产生参数化特征文件,供CAPP共享,并自动生成工艺卡及NC码,从而实现CAD/CAM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